巧得很,刚从欧洲回来,又随徐工王民董事长带领的团队,去了德国,主要是参加并购施维英的交割典礼和徐工欧洲研究院奠基仪式。
所有的活动都在北威州。这里的制造业在德国首屈一指,拥有年产值超过300亿欧元的行业包括化工、机械、金属加工、食品、汽车等,拿东北话说,可逮着老窝啦。中国在此投资的企业超过750家,也是德国最多。
奠基仪式安排在上午,下午是交割典礼,很紧凑。上午的活动在克雷菲尔德市,紧挨着FT公司旁的一块空地上,这片空阔的草地已被徐工欧洲有限公司买下,奠基之后将修建一所现代化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开发高效低耗的驱动和控制技术。
FT原是一家以研发见长的液压和电子控制高科技公司,老板哈耶克很高兴自己的公司能够卖给中国徐工。把猪养大了,就卖出去,拿到一笔钱,再开个高科技公司--这是在鼓励创新的发达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模式的一种类型。但卖了猪的哈耶克并不着急再养猪,他带着FT的原班团队,又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徐工研发中心的创建工作,干的还是本行,工程机械高端基础零部件的研发。日前,FT公司的两位洋博士,已经开始享受徐工集团技术专家的特殊津贴,每月2000元人民币,这是徐工集团首批"洋博士"获得此项技术专家特殊津贴。而此时他们向来此参加新公司研究院奠基仪式嘉宾展示的是,一台更优于日本制造的液压控制装置样机。
贵宾云集。有国内专程前往的政府方面的领导及随员,以及我国驻德机构的官员,还有当地政商学界包括经济组织、学术科研机构、商业伙伴等代表。来宾超过了预计,竟有三分之一人是站着听完会的。据介绍,北威州刚刚选举出来的经济部长是位新面孔,出席徐工此次奠基庆典,应是他的就职后首秀,可见徐工研究中心项目在当地的分量。
下午的交割庆典分量更重,因为施维英江湖地位非同寻常:这家已有78年历史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曾经稳居世界同行之首,有着行业领军企业的骄傲与业绩,家族企业施维英父子两代企业家伴随德国曲折历史一同走过,在当地亦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和社会认同。徐工此次进入,尽管很低调,但因拥有施维英有限公司52%的控股权,将从此改写施维英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北威州经济部官员称,由于已经实施的两大项目,徐工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投资商之一,王民一行受到极大的关注。
德国以制造业闻名于世,尤以一流的机械制造而卓著。此次欧债危机,欧盟诸国风声鹤唳,脆弱些的风雨飘摇,而德国却风雨不动,还张罗着拯救欧元。德国依仗着什么化险为夷?还不是他的制造业。在信息时代来临制造业一夜之间成了传统甚至夕阳时,德国没有扔下制造业;在金融业打造出的虚拟经济爆发式繁荣的景象中,德国也没有丢掉制造业,制造业是德意志的根基,也是他的骄傲。但是,中国企业来了,就这样他们交割了自己最优秀的制造企业,而且不是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这是为什么呢?参与此案的并购咨询专家回答,因为施维英在前些年市场最好时的扩张太猛,当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便很快成为包袱,再遇欧债危机,不堪重负,只好忍痛引资。施维英作为个案,有一定典型意义,但也只能算是原因之一。德国制造企业接二连三被中国企业收购,有FT这样"卖猪"的,也有施维英这样"割肉"的,但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产业转移。我能做了,他就难做了;我的优势形成了,他的劣势就出来了。这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交替式进步,其实就是几百年来产业进步的发展规律。对德国是这样,对中国也是这样。被别人追赶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要有人家无法替代的核心技术。
目前,中国经济经历了本世纪初第一个十年期间的爆发式增长,已逐渐归于平稳。而国内企业在前十年积累的巨量产能正需要释放,因此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估计下一轮的竞争恐怕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阔区域的国际市场展开。所以,但凡有些实力的中国企业,都已经走出去,并且走了许多地方许多年了。
都是走出去,其实手段与格局却分得出高下。有些企业是去卖东西,也有企业是在买东西,有些是边卖边买;一些企业走出去,是为了回来,而另一些企业的目的地却不是国内。路数不一样,能赢就是英雄,只有高手孤独求败,因为他做的不是买卖而是局。一步一步藏着机锋,敛起野心,放下一日之短长不争,由人评头论足去说,只是埋头全神贯注于自身。徐工的气场,由此而成。
所谓气场,无外乎三个词:势、格局、人气。势,由自信与激情而来;格局,则是理性的能力;人气,依仗感染力、领导力和情商。也许你有权势,也许你有人气,但你未必就有强大的气场。这气场,就像是把一个人丢到人堆里,他能显出来,扔到人海里,他能冒出来,只要他在,其他人会黯然失色,成为背景。
有人说,王民是个气场强大的人。因为他的个人魅力,也因为徐工的格局。(作者:中国工业报总编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