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试水 三巨头齐头并进
熟悉山东重工发展路径的人们都知道,在国际化道路上,山东重工不是盲目的一路狂奔,而是在整个集团的统一指挥下,由旗下三大巨头共同试水海外市场,保证了国际化步伐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潍柴集团做为山东重工集团规模最大的子公司,也是集团内最早试水海外,大胆进行跨国并购的企业。收购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是潍柴国际重组并购的首次试水。潍柴以博杜安公司为平台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迅速打开了欧洲市场大门。2010年3月,潍柴—博杜安(新加坡)公司在新加坡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潍柴朝着建立全球品牌的国际化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2012年1月,潍柴集团实现了对全球最大豪华游艇制造商意大利法拉帝有限公司的绝对控股,涉足豪华游艇领域,集团产品线因此进一步完善。
而在技术研发的国际化上,潍柴也进展神速。2003年潍柴投资1亿多元与奥地利AVL公司联合建立欧洲研发中心,自主研发国三、国四、国五“蓝擎”发动机。
身处装备制造行业竞争最激烈的工程机械领域,山东重工旗下另一主力大将山推股份公司则坚持自主创新,以差异化路线参与国际竞争。在产品出口方面,山推产品以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国际跨国公司控制相对薄弱的非洲、东南亚、中东市场作为突破口,以经济较快增长的俄罗斯、印度、中南美等国家和地区为市场重点,有计划地抢滩欧洲和大洋洲市场,全面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2011年,山推股份共出口推土机2500多台,外贸出口额达到3.85亿美元。截至目前,山推牌推土机已经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山东重工縻下最年轻的一位巨头,山重建机在国际化道路上也是冲劲十足。目前,公司出口以中东及非洲市场为主,出口机型以20T为主带动大机型出口。2011全年,山重建机共出口挖掘机195台,出口金额达1.68亿元;今年1~5月,山重建机出口挖掘机200台,同比增长203%,再创新高。
凭借在国际化道路上大刀阔斧的前行,山东重工在行业内构建起了以黄金产业链为主要特征的独特商业模式。三年来,集团已形成了以发动机、变速器、重型车桥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商用车黄金产业链,推动了重型汽车规模的稳步提升;以发动机、变矩器、液压件传动系统为核心的工程机械黄金产业链,为工程机械业务实现突破奠定了基础;以发动机、齿轮箱、螺旋桨推进系统为核心的船舶黄金产业链。通过产业链的成功整合,集团各企业协同作战,形成了独具特色、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
引进人才 国际化关键一步
在谭旭光看来,山东重工国际化的关键一步,就是对于国际先进人才的引进和争夺。2009年,集团刚成立,就明确了“视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人才战略。瞄准产业最前沿,针对世界排名前三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等人才集聚地,进行专业化、经常化招聘。2009年以来,山东重工集团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举办了20多场招聘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67名,其中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8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此外,从2010年起,山东重工还建起海外招聘管理系统和海外背景调查体系,建立了海外人才需求信息库,并充分发挥现有海外人才的人脉作用,利用海外分支机构,广泛搜集人才信息。
据记者了解,目前,山东重工首席科学家、战略总监、法律总监等关键职位,均由近年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担任。山东重工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高端人才30%以上外来化的目标。同时,各级管理团队中海外人才比例也要达到三分之一。
脚踏实地 实现全方位共赢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山东重工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国际化目标和战略发展规划。谭旭光提出,力争在201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之际,海外销售收入能够占到三分之一,向世界500强冲刺。
与此同时,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快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确保到2015年海外办事处达到100个、海外授权服务中心达到300家以上,服务网络全面覆盖海外重点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
未来5年,针对全球主要战略市场如欧洲、东南亚、南亚等,分解市场目标,细化市场开发方案,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和目标市场的结构。
此外,山东重工还将积极探索制造转移和海外建厂,实现制造的国际化,尤其是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东欧、东南亚、南亚、南美等地区先行研究建立海外工厂,实施技术输出、制造转移、独立建厂。计划到2015年建成5~10个海外工厂,实现全球化制造基地的重大突破,实现生产制造本土化,并依托制造基地,建立完善的配件中心和售后服务网络,以实现集团的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