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机联已与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建立了工作联系。汽车、电工等学会分别当选和承担了国际相关组织的领导职务,标准化工作承担了9个国际相关组织的秘书处职能,行业国际地位和业内话语权不断提升,机械工业开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机械工业取得的长足进步,得益于党和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与连续颁布的加快振兴的政策措施,得益于各级政府对机械工业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行业职工团结拼搏付出的努力,其中也包含着湖南省机械装备工业广大企业和职工的辛勤劳动。机械工业十年的发展,为机械工业实现量变到质变积蓄了能力,为完成由大变强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机械工业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转型升级规划,加快调整振兴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从当前面临的外部形势看,国际环境的挑战愈来愈严峻。美国等经济发达体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重振实体经济,其目的是要抢占全球制造业制高点。这一战略取向必将极为深远地影响我国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实行优惠政策承接先进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形成了“前阻后追”的局面,抓紧提升我国机械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同时,在国内高端装备制造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能力与水平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正面临进口产品越来越激烈的挤压和竞争,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带来严峻挑战。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中低端产品领域,由于国际贸易保护加剧,而我国企业仍各自为战,内部恶性竞争不断,效益大量流失,市场话语权不多,对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前景也难以乐观。加上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复苏乏力,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一波三折。围绕市场、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工业已进入以转型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发展趋势向好仍然是主流。但在推进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国内市场实物产品需求总量增长趋缓,对装备产品的水平及质量要求提高;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求更为紧迫;成本上升压力加大,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资源及环境约束趋于强化,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当前,机械工业受国际与国内经济运行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加之自身深层次尚未解决的矛盾制约,出现了经济下行趋势。企业订货额大幅回落,利润率下降,出口困难、亏损企业明显增加。利润率同比下降1个多百分点,出口增速同比下降近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增加1200多家,一批百强知名企业陷入困难境地。同时,高端市场供给不足,产业产品亟待升级,而一般产能快速膨胀,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在高端领域,高档的数控机床90%进口,数控系统95%进口,仪器仪表70%进口。在基础零部件领域,国外自动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8%,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同时,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5%,急剧激化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尤其是生产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研发投入不足,国际知名大企业集团及品牌缺失等大而不强的症结,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实中,机械工业增加值率比美国、日本以及德国低10-20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美国、德国分别是中国的7倍和6倍。在体现各国技术实力的国际PCT专利申请量中,我国在装备制造业各国中仅列第七位,为美国的1/10,日本的1/7,德国的1/5。我国机械工业能耗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每吨铸件平均能耗比日本、德国高出1倍多、比英国高出50%多,每吨锻件平均能耗比日本高出40%多,每吨工件热处理平均能耗比美国、日本、欧盟高出30%以上,重型机械行业炼钢单位总能耗较国外先进水平高出25%以上,电极消耗高出1-2倍。液气密行业排名前10企业产值在行业占比仅有20%左右,而德国力士乐公司年销售额就达58亿欧元,相当于我国液气密行业全年产值的90%以上。机械企业至今还没有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品牌产品。由此,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如去掉加工贸易部分,只能排在美、日、德之后居第四位。
机械工业要建成机械制造强国,需要具有科学合理的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世界知名品牌,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性能、经济附加值具领先水平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机械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付出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