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日开幕的第111届广交会上,中国数以万计的外贸企业发现自己需要重新面对一个本已陌生的“基础考题”: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增长。
来自多方面的信息显示,广州的四月天气温和湿润,但厂商们依然能感受到国际市场上传来的浓浓寒意。面对外销市场的不振,“中国制造”还能吸引多少订单,已成为人们最为焦虑的问题。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本届广交会创纪录地向境外111万采购商发出与会邀请。市场人士认为,在一季度中国外贸增速放缓的数据刺激下,这一“稳增长”的平台被官方和企业人士寄予厚望。
出席大会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说,本届交易会的主题就是“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要为“完成今年外贸10%的预期增长目标服务”。
很多年以来,中国外贸似乎已经彻底告别了“增长难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外贸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速,即使金融危机导致2009年中国外贸遭遇14%的下降,也未能彻底改变这一局面。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中国外贸产业先后实现了22.5%和34.7%的增长纪录。
但今年的形势格外令人忧虑。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7.3%。这个数据被一些人视为“金融危机以来最差的增长纪录”,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的增速仅在3%-5%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此前制定的全年外贸增幅为10%。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受制于国内成本变迁等影响,中国外贸进入年增速10%至15%的“稳增长”时期已成定局。目前的情况显示,即使要保证今年实现这一增幅,也是中国政府部门和广大外贸企业必须面对的艰巨考验。
“要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稳定我们的市场份额。”宁波新惠康电器有限公司的陆文彬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应对着采购商的询问。这位有着10年参展经历的家电贸易商认为,全球市场复苏等复杂因素综合影响下,中国企业必须“捡回当年闯荡国际市场的本事,重新开始‘保市场’。”
在本届交易会上,中国进出口企业普遍认为,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国际市场复苏缓慢、企业综合成本持续攀升、贸易摩擦加剧等是造成外贸形势严峻的多重原因。
尽管如此,仍有人认为,中国外贸仍然有望在全年实现10%左右的增长。中国外贸产业的巨大潜力是市场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
以中国最重要的出口省份广东为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虽然遭遇了外贸增幅放缓甚至个别月份出现下滑,但广东的对外贸易依然保持了稳定增长。广东省外经贸厅原厅长梁耀文说:“因此,当前的‘稳增长’战役并非刚刚开始,也远没有结束。”
不少中国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相对冷门的市场,并且通过直接与市场对接的方式,以求更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和消费者习惯。
广东欧文莱陶瓷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黄佳才说,该企业除了像其他企业一样关注“金砖国家”和东南亚市场外,还转向了突尼斯、利比亚、智利等“冷门市场”。如今,这家企业对欧洲与中东、东南亚市场出口额度已基本持平,“新开拓的新兴市场让我们有了更大回旋空间”。
还有企业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来赢得消费者和市场。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负责中美洲市场的张靖说,企业已完成一款被称为“云空调”的智能空调的研发,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在回家之前通过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空调器。更为炫丽多变的外观设计也令其赢得了不少海外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系列举措保障外贸攻坚克难。出席广交会的中国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张夏令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这包括保证出口退税政策稳定、扩大出口信用覆盖面、解决外贸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点培育外贸产业基地、优化外贸市场的空间布局等一系列措施。
中国的外贸“保十战”也是一场力求进出口均衡发展的“平衡战”。张夏令说,在关注到出口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地采取措施推进进口,这些举措包括积极举办各类进口展、优化海关程序等。“中国的进口规模已经接近2万亿美元,中国稳定进口增长的努力,将对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