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起重机械 > 行业动态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长垣重工业园区 由“制造”向“创造”奋进

2012/01/17 09:47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A

发挥集群优势,打造全国最大最强的起重机械生产制造基地

如今的起重工业园,已是一座气势磅礴的工业新城,屹立在长垣县南部,与县城首尾相接。园区内道路两旁,挺立着一幢幢巍峨的办公大楼和一排排高大宽敞的厂房。一架架橘红色的龙门吊车下面,是穿梭忙碌的工人。焊花闪闪,车床轰鸣,好一个热气腾腾的建设场面!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佘国海向记者介绍道,目前,集聚区内建成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新铺道路17纵23横,达到了九通一平。园区内已形成整机制造、配件加工、高新技术中心、市场、物流、仓储、行政和居住区域,布局分明,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的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园区。

入住企业千余家,其中整机生产企业上百家,300多个配件生产企业,900多家配件销售店。基本实现了“不出园区,全部配套”的集聚效应。目前国内起重行业前十强,卫华集团、河南矿山、中原圣起、新乡矿山、华东集团五家企业,位列其中。卫华集团连续多年销售收入名列第一。

2011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园区起重行业整体上仍实现快速发展,主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22%左右。

园区在国内外建立了2600多个销售网点,几万名营销队伍组成了园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园区内有四万多名产业职工。本地的青壮年不够用,又吸引了周边县市乃至山东菏泽大批的劳动力。

记者在河南矿山起重有限公司采访时,见到几位在食堂就餐的山东东明籍工人。他们说:“俺老家在这儿务工的人多了,厂里免费管吃住,还培训技术。初级技工一个月工资三千多元,中高级的能拿到四五千,甚至上万元。”

园区内的村民们已经或正准备向新型农村社区移居。在功能齐全、舒适洁净的社区居住,到企业上班,已经成了许多村民新的生活方式。

“虽然咱园区已是国内最大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但大而不强。与国内外最先进的起重机生产企业相比,园区内的企业在技术、质量和管理上都有不小差距。一直对园区建设倾力支持的县委书记薄学斌、县长武胜军为园区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做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生产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融合;打造全国最大最强起重机械生产基地、起重配件集散地、起重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输出基地。”佘国海说。

B

引才引智、借梯上楼,推动园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月11日,记者见到了长垣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起重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荆汝大。几天前,他率队千里奔波,赴京请教。在京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参加的25位起重行业领导及权威专家,都是园区聘请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

荆汝大主任推心置腹地将园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摊开汇报,求计问策。专家们个个竭尽所能,畅所欲言:解读新出台的行业政策,展示行业发展方向,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等各种信息,并针对园区的问题把脉会诊,建言献策,气氛十分热烈。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收获颇丰!咱园区能在短短几年内做成全国最大,专家们的贡献功不可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荆汝大主任感慨道。这叫“借脑开方”、近几年,这样的座谈会已举办了四届。

为了引进园区企业缺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园区管委会鼓励他们通过兼职、技术转让、入股、承包、合作研究、培训讲学、网络咨询等方式服务集聚区建设,并对突出贡献者发放政府津贴。

园区牵线搭桥,先后和中科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起重机械研究院、河南机械设计研究院等30多家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起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帮助企业引进高新技术26项,开发新产品78项。

2011年,园区与国内行业最高权威科研机构——北京起重机械运输设计研究院签订协议,在园区内设立了河南分院。

引才引智、借脑发展也成了企业的共识和努力方向,他们纷纷引进职业经理人和高层次技术人才,搭建各类人才的创业平台。行业龙头老大的卫华集团在自己的研发中心,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行业内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除了提供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及优厚的薪资待遇外,卫华集团还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分中心,聘请国内外一流人才加盟卫华。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