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回首2010 点击装备制造业精彩瞬间(组图)

2010/12/30 09:06来源:中国能源报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喜人

NEWS·2010

成功自主研制特高压直流换流阀

8月15日,在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主持召开的新产品技术鉴定会上,由中国电科院自主研制的±800千伏/4750安特高压直流换流阀通过技术鉴定。这意味着我国已全面掌握了直流换流阀研发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工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直流换流阀设备国产化,也标志着中国电科院成为继瑞士ABB、德国西门子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和拥有特高压直流换流阀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的企业。

作为直流输电的核心装备,直流换流阀的研发制造,是目前复杂程度最高的电力装备技术之一,被称作直流输电系统的“心脏”,晶闸管则是换流阀的核心部件,被誉为换流阀的“机芯”和“神经中枢部件”。为了给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装上“中国芯”,中国电科究院与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通力合作,投入数亿元,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直径最大、功率最高的6英寸晶闸管。

几乎与其同时,世界上直流电压最高、容量最大的±800千伏直流换流变压器在中国西电集团研制成功。被电网专家和监造代表誉为“制造精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精品高端变压器”。

我国建设葛洲坝至上海的输变电工程时,全套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而到建设向家坝至上海的输变电工程时,主要设备实现了自主化。近年来,在三峡输变电工程、西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带动下,国内输变电制造业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从行业现状来看,我国输变电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其主设备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只是变压器所用的硅钢片、绝缘纸板、套管等原材料和配件还需进口一部分。发展之快,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我国目前最大的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中国西电集团的年收入仅仅为国际电气巨头ABB的1/20。培养我们自己世界级的输变电企业,还需很多年的努力。

NEWS·2010

国产液压支架创造世界新高度

5月,目前世界上支护高度最高的7.6米矿井用液压支架支护经晋煤集团试验观察,达到使用要求。此次成功研发的7.6米大采高液压支架,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高度最高、工作阻力最大、护帮高度最高。此外,还应用了大流量供液系统、面喷雾、三级护网等多项专利技术。

“三机一架”(掘进机、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的研发能力集中代表了煤炭综采设备水平。研发出世界上支护高度最高的液压支架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的煤机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此外,以郑煤机为代表的一批煤机企业已将目光聚焦到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液压支架电控系统研发也陆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高效能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研发成功能助厚煤层开采一臂之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工作面空间的限制,薄煤层也是我国煤炭开采的薄弱环节,设备的能力、安装、检修、操作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实现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国内亟需研制出适合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三机”配套设备。

我国煤机市场前景广阔,但总体而言,由于我们的研制水平还相对落后,年产600万吨以上的大型综采成套设备大多依赖进口。我国大型煤炭集团的综采成套设备70%以上从德国、美国等国进口,不仅价格高,维护保养也不方便。

国内领军煤机企业已经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在设备的“壳”上做到世界第一,更要在设备的“芯”上做到世界领先。从这个层面来说,国内煤机装备业依然任重道远。

NEWS·2010

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国产化破题

7月15日至19日,成都成高阀门公司、上海耐莱斯阀门公司、浙江五洲阀门公司分别研制的各10台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在成都、上海、温州顺利通过出厂鉴定暨验收。

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是天然气长输管道关键设备之一,天然气长输管道要穿越沙漠、沼泽、山地、河流等,地理、地质情况复杂,气候、环境条件恶劣。为确保能源大动脉的安全可靠运行,要求阀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密封性和强度,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研制难度很大,在设计、材料、制造等各方面都对研制单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中,通径40英寸以上的高压全焊接球阀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产品价格昂贵,而且售后服务困难。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的国产化进程势在必行。

此前,国内第一根X100钢级、直径1219毫米、壁厚15.3毫米螺旋埋弧焊接钢管,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成品检验。这意味国内继攻克西气东输二线高钢级、大口径、大壁厚螺旋焊管批量生产难关后,又在更高钢级长距离油气输送管的生产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

由于以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为依托,积极组织协调和加大长输管线关键设备研发的推进力度,沈鼓集团、中航集团、哈尔滨电机、上海电机等一批国内设备企业的技术提升有了实践的平台。

西气东输二线总投资1400多亿元,仅西气东输二线所需钢材、管材就拉动内需约300亿元。未来几年,设备制造企业的舞台将更宽广。(记者 张子瑞)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