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壮举!70多年前,中国铁建沙海筑路
近日,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穿过沙漠的铁路》系列节目,讲述中国铁建铁一院勘察设计的包兰铁路建设的幕后故事引起广泛关注。
包兰铁路线路示意图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为什么一定要从沙漠当中穿过?跟随小编的步伐,一起了解包兰铁路的建设故事。
为尽快改变西北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结束宁夏没有铁路的历史。1952年,经国家政务院批准,铁道部开始对包兰铁路进行勘察设计。
包兰铁路建设历史影像画面
包兰铁路连通包头和兰州两大新兴工业城市,线路不可避免经过宁夏中卫沙坡头,这里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风沙肆虐,飞沙走石,大面积流动沙丘此起彼伏,沙坡头因此得名。
包兰铁路与腾格里沙漠位置示意图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能修铁路吗?沙丘下面的岩层是否坚实,能承载得起火车的重量么,轨面会不会被流沙掩埋。
沙坡头的茫茫沙海
带着这些问题,负责沙坡头段勘察选线工作的铁道部设计局西北设计分局(中国铁建铁一院前身)地质工程师赵性存团队,立即开展沙漠筑路的可行性分析。
铁道部设计局西北设计分局设计团队
赵性存团队在一次勘察中,发现了一座屹立在沙海中的庙宇,庙宇位置修在背风侧,这一选址思路极大启发了设计团队。
铁一院副总工程师李肖伦介绍茶房庙
经过充分调查、反复研究讨论,设计团队决定将铁路建在茶房庙附近的延长线上,在迎风侧采取固沙阻沙措施,同时为获取沙漠路基设计基础数据,设计团队以茶房庙为基地,在闻之色变的沙坡头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沙漠铁路观测站。
设计团队克服恶劣环境长期驻扎在沙海中,进行风向、风速等气象观测,积累了沙丘移动方向、速度、规律等大量珍贵的基础数据。
在风沙肆虐中测量风速
不仅如此,设计团队在流动沙丘地段修建了450米长的路基进行先期试验,以鹅卵石、黏土固定路基边坡,在铁轨两侧设计平台和防沙栅栏,进一步掌握了风沙规律。
试验段方案设计示意图
通过对风沙规律以及防沙技术的研究,技术团队为风沙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途径与防治办法,确立了以固为主、固阻结合工程防沙与植物固沙结合,铁路治沙与生态环境改善结合的综合治沙措施。
开展植物固沙试验
为寻找适应干旱环境下的固沙植物,设计团队开展系列科学实验通过本地研究、外地引种、试验筛选,经过长时间的干旱考验,最终确定了籽蒿、柠条、梭梭苗等6种作为固沙植物参与铁路治沙。
筛选固沙植物
与此同时,铁道部集中西北铁路建设力量,全面展开包兰铁路的建设工作,筑路大军从甘肃兰州开进宁夏中卫,开启沙漠路基的修建、铺轨、固沙造林等工作。历经数年的研究成果,也成功应用于包兰铁路的建设实践。
1958年8月1日上午,包兰铁路迎来接轨通车,当火车鸣笛声打破沙漠的宁静时,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终于建设成功,结束了宁夏没有铁路的历史,将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紧密相连。
包兰铁路胜利通车
铁一院独创的卵石土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植被保护带,“五带一体”铁路防沙体系,为沙生植物提供了稳定生长环境,有效抑制了风沙流的肆虐,彻底治理了沙害,使铁路得以安全运营。
原来的沙漠地区“沙坡头”,已经成为中国西部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先后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到此观摩,称赞这是“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这一创造性的体系,被联合国称为“沙坡头模式”荣获“联合国环保500佳”称号,并为铁一院赢得了中国的最高科技创新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从1958年包兰铁路通车到现在,沙坡头治沙工程使腾格里沙漠后退了25千米,曾被沙漠吞噬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沙海中铺展的绿成为美丽中国最生动的底色,见证了艰苦卓绝的岁月,也必将守护生机盎然的未来。
责任编辑:LuYu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