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之柳工(3):创新自强 挺起装备制造业脊梁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柳工时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国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国家级创新企业,柳工视创新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过去十年,柳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缩短与国际行业巨头的差距,挺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通过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这是柳工对国家和民族装备制造业作出的最突出贡献!”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光安指出。
执着创新 科技报国
智能化、无人化、电动化工程机械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核心零部件体系在全价值链过程中形成,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工业奥斯卡”红点大奖2项,填补了世界和国家技术空白10项,申请技术专利超过了1300项……
柳工新能源设备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十年来,柳工创新发展动力澎湃、硕果丰盈,这背后来源于柳工对创新的执着追求和持续投入。
“自主创新,需要坚守、突破,更要舍得投入!”柳工总工程师、全球研发中心主任林明智说,“十三五”期间,柳工研发投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
“即使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我们每年也坚持投入数亿元用于研发。”曾光安表示,过去柳工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大幅度提升了国产化率,特别是在新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改变了欧美企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认知。
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实验能力
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柳工全球研发中心,处处都能感受到柳工创新的强劲脉搏。
柳工设备
在研发中心投资最大的半消声实验室,试验高级项目工程师邵杰正带领团队围绕工程机械声品质展开研究。今年5月,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发布,机内噪声从上一代的72分贝降至68分贝,比最严苛的欧盟标准要低15%,驾驶者可以拥有轿车级别的低噪音感受。“过去我们更关注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值,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做声品质的研究,让人听起来舒服愉悦,不断提升驾驶者的舒适感。”邵杰说。
从基础研究到自主创新,从以欧盟标准为标杆,到自己树立标杆,这样振奋人心的场景在柳工全球研发中心时常发生。
2015年,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笼罩在一片乌云下,柳工坚持斥巨资打造了我国土方机械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中心——全球研发中心,使之成为除在印度、波兰、美国和英国以外的柳工研发核心枢纽。
柳工第二代电动装载机856H-EMAX机内噪声测试
7年来,一股股创新洪流不断从该中心喷涌而出:统一的LDP 流程(技术和产品研发流程)使柳工研发有了质的改变,大大提升了研发质量和效率;柳工检测中心出具的CNAS 报告获全球100多个经济体认可;成立业内唯一的“中国极地科考工程机械实验室”等。
“人才元素”激活创新“细胞”
2012年,柳工在行业内首创柳工科学家体系,设立首席科学家,并聘请多位国内著名教授为柳工科学家;到2022年,柳工科学家团队日益壮大,并拥有近1500名专业研发人员,其中近300名博士硕士,外籍研发人员占比10%。
柳工深谙人才是激活创新“细胞”的根本要素,通过本土培养、外部引进和校企合作等多种模式,保证企业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柳工研究院所研发人员
如今,分布在柳工全球5大研发基地、24个研究院所的研发人中,既有组织协调能力强、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及技术需求的技术带头人,也有一批批创新思维活跃、技术水平国内一流的人才团队,以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柳工将继续在传统技术领域深入研究,力争在新的技术领域捷足先登,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加速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
(来源:柳工机械LiuGong)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柳工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