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析

2022/09/26 13:09《软件和集成电路》2022年第4期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将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作为“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工作重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汇聚、配置的枢纽,也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制造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尚未成熟、发展路径不明确。为系统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落地路径,提出一种用于评价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框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基于国家工业互联网监测分析平台的相关数据分析,对全国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为平台企业、制造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科学评价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企业实践

平台连接设备遍布多个行业以及地区,数量呈逐步攀升态势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处于实践推进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接入平台设备数量持续上升,目前,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连接数量已突破7000万台,设备种类由单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重点平台连接设备涉及电力、交通、电工/电子、冶炼、仪器仪表等十几个重点行业,其中,电力设备接入平台数量相较其他设备尤为突出,交通设备、电工/电子设备接入平台数量也处在领先位置,这三类设备连接数量占比达接入设备总量的半数以上。

图1 工业模型类别分布

图1 工业模型类别分布

重点平台接入设备区域分布存在梯度差异。其中,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东南部沿海工业强省(市)拥有较多双跨及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提供设备连接服务方面存在着天然的优势,这些区域设备连接数量全国领先。西南区域的四川、重庆积极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孵化培育出了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应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这两个区域在设备连接数量方面表现突出,在全国位居前列。同时,部分中部省份、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在设备连接数量方面与第一梯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整体而言,呈现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和应用东部沿海、南方发达省份引领,中西部、北方省份跟随的发展态势。

平台沉淀海量工业模型,模型分布类型尚不均衡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平台累积了大量工业模型以支撑工业微服务和工业Ap p的开发迭代,当前,重点平台沉淀工业模型已超过50万个。在工业模型分布方面,主要涉及数据算法模型、研发仿真模型、行业机理模型、业务流程模型四大类,其中,重点平台中数据算法模型占比最大,行业机理模型和业务流程模型稍逊,研发仿真模型占比最少。未来,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研发仿真模型有望迎来显著增长。

工业App布局聚焦企业内部管理,应用场景辐射产业链上下游

重点平台工业App数量超过40万个,应用场景逐步辐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内研发、生产、运维、管理等环节仍是工业App布局重点。

图2 工业App类型分布

图2 工业App类型分布

从工业App类型分布来看,工业App当前应用重点仍在内部管控,运营管理、运维服务、质量管控类工业App占比较大,占总体比重超过四成。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工业App数量相对较少,占比小于5%。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前端应用场景也在逐步增多。

从工业App行业分布来看,工业App被广泛应用于20多个行业,重点应用行业大致分为三个梯队。机械、电力/热力和燃气、黑色金属、电子、石化化工行业的工业App数量处于第一梯队;建材、轻工、有色金属、汽车、食品、家电行业的工业App数量处于第二梯队,但与第一梯队存在一定差距;第三梯队的采矿、轨道交通、医药、航空/航天、船舶、烟草等行业的工业App应用场景仍待开发。

工业App已在多个场景落地应用。在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和企业复工复产迫切需要时,树根互联、美云智数、格创东智、用友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快打造应用于建筑施工、医疗保障、智能物流等场景的专用型工业App,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2020年疫情期间,基于根云ROOT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上线了根云iFSM(智能现场服务管理)工业App,全面支持火神山医院建设设备的远程运维工作。i FSM工业App实现了火神山项目建设现场三一设备的故障预警数据实时在线采集(运行数据采集、故障报警采集),并借助A R实现了现场智能故障排查、记录维修过程、远程诊断协助、远程指导排障、远程设备工艺参数调优、远程设备程序升级等功能,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最大程度确保了工地现场设备的可靠运行。

疫情后复工复产期间,基于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友开放了“防疫物资紧急采购全球供需平台”“捐赠物资管理系统”“防疫物资HRP系统”等工业App,通过无人化、少人化制造实现“停工不停产”,基于云上数据推出“全国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监测大数据地图”,每日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百万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样本数据。

平台服务的企业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赋能行业程度存在差异

当前,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数量超过了200万家,服务企业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山东、广东、江苏、四川、湖南、浙江等省份的工业基础雄厚,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拥有海尔卡奥斯、树根互联、美云智数、百度智能云、格创东智、金蝶、用友等大型平台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深厚。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强烈,大批企业积极上云上平台,接受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

华东、华南各省积极出台政策,因地制宜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如《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着力培育若干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以树根互联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助上下游优质资源高效配置,担纲产业转型升级的“链主”,重塑供应链体系。

阿里云通过组建广东小家电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联合体,基于“统一标准,按需定制,协同互通”打造全国首个小家电产业集群的云上数字工厂。阿里云以“内外协同互联,数据标准共享”为基础,集成多个工业软件(工业App)应用,帮助小家电集群企业内部将供应链、仓储、制造运营、管理系统“上云”,外部结合工业设计、人才实训中心、创新中心、新媒体运营、电商平台快速拓展。

从服务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来看,占比较高的行业为建材、石化化工、机械、黑色金属、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所占比重均在7%以上,同时,服务企业行业分布同工业App行业分布具有一定重合度,印证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对于工业App开发和迭代升级的重要性。

平台快速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的效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钢铁、汽车、船舶、家居、服装、食品、医药、供应链服务等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落地。目前,平台企业和服务商通过提供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即插即用、低成本、快部署的应用服务,快速提升企业数字化管理和效能。

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仓储、方案咨询、金融资本、检测认证等共性服务资源,强化了集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大型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市场、品牌、渠道等优势,提供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培训、品牌宣传、市场推广等孵化服务,增强中小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融通的服务生态。

以根云ROOT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树根互联助力三一集团打造“客户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生产动态优化。在产业链上游通过提升增值服务价值,帮助上游厂商形成整机、零配件、售后服务的成熟产业链,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新的智能化设备研发能力。基于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产能预测、数据共享、企业间协同,帮助下游客户降低产品使用成本。接入平台后,下游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高25%,运营成本降低20%。

“平台+金融”深度融合形态日益丰富,合作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建数据增信机制,为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提供新途径。

目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创新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融”合作业务模式,持续发展金融科技、数字供应链金融、数据资产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各地区鼓励搭建产融合作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与金融有效结合。针对碳达峰、碳中和长期目标,加大力度鼓励碳核算数据采集方法及核算标准创新,助力绿色信贷、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等多元化业务的落地实践,加快了工业领域低碳工业革新和绿色化转型。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兴业银行定制了“票据池+供应链”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实现票据在线出入池、在线额度调剂、在线融资、在线保证金管理等便捷操作,让企业票据管理问题迎刃而解。兴业银行“兴享票据池”累计服务企业近5000家,票据池下业务量突破1800亿元,同比增长47%。

多元化的资源汇聚助力产教融合,多方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

与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增就业岗位相比,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新增岗位需求,多样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完善。目前,全国40多家高校已经开设了工业互联网专业,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培训基地已经在全国快速布局。2021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颁布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字化管理师7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工业互联网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得到快速应用,目前已形成工业互联网相关8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百度与重庆两江新区于2021年5月联合打造“AI+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抓手,围绕“建标准、搭平台、创示范、聚生态、育人才、孵产业”等重点方向,为近1万名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无人车驾驶安全员等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项人才,提供培训、职业技能评价、就业创业、行业竞赛等多样化服务,打造区域产业A I转型引擎,让产业人才生态赋能企业转型和升级。

树根互联已形成“三个一”产教融合新模式,即一个双高专业群、一个行业领军企业服务、一个湾区产业集群,联合产学研力量,持续培育贴合工业企业转型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航天云网通过与高校联合,构建适用于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的科研、教学体系,通过基于航天云网INDICS平台的系统设计,以及仿真、数字孪生、物联网、边缘计算等信息化教学培训课程,搭建产学研创综合平台,打造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百花齐放”研制特色指数,打造“中国经济晴雨表”

多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深耕重点行业多年,基于对产业的深入赋能和海量数据汇聚,形成了一批反映行业发展现状的行业特色指数。挖掘机一直以来被外界视为传统基建开始动工的信号,与宏观经济周期息息相关。树根互联基于自身能力创新发布“工程机械指数”,基于根云平台多种类工业设备的大规模连接能力,树根互联于2021年5月10日升级发布了“工程机械指数”,更真实、准确、全面地反馈国内经济的活力,在疫情期间,该指数为国家部门引导全国复工复产、调控宏观经济服务,同时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打造新型“风向标”。

图3 新模式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3 新模式应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忽米建立了区域行业电机指数,通过对2万多家工业企业进行行业区域分类,关注企业电机使用率、开工率、健康度等实时数据,对地区制造业电机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指数反映,企业开工率平均达到82.5%,电机健康度平均达到85分。通过指数,忽米帮助政府了解该地区制造业开工情况、运行效率,支撑政府动态化、精准化扶持企业。

用友基于自身泛在连接全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优势,研制发布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活跃指数,科学反映我国重点区域数字化活跃程度。该指数基于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100余万工业企业实时数据及用友全资子公司畅捷通大数据平台190余万中小企业运营数据,综合考量数字化软件订阅数、活跃程度、服务分布、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因素,通过对数据池进行脱敏处理,依托算法模型综合分析,得到全国重点省份及区域平台应用情况和数字化活跃度。

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框架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据倍增效应不断显现,应用服务创新走深向实,效能收益稳步提升。为科学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与成效,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有针对性地构建自身能力模型,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联合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从基础支撑、数据汇聚、新模式应用、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的基本框架,确定了相应的指标项。

图4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框架

图4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框架

框架结构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主要从平台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数据汇聚、新模式应用、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展开。

作为基本能力,基础支撑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开发、技术、安全底座;数据汇聚能力体现平台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水平,衡量数据要素作用和价值;平台通过基础支撑和数据汇聚迭代,形成多样化新模式、新应用,并拓展服务创新能力,有效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最终在双向循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在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框架的基础之上,根据评价框架中基础支撑、数据汇聚、新模式应用、服务创新、可持续发展5个方面,设计了5项一级指标,下设19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为明确评价工作所需要采集的数据,确保评价体系的落地实施,在三级指标下设了100个评价项。

图5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5 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支撑能力指标主要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开发能力、安全保障三个方面,用于评价平台在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提供的存储、算力、开发工具、开发环境以及安全保障等基础支撑能力。

数字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平台服务器实际使用的情况、支撑平台运行和平台上应用运行的数据量情况、是否接入国家标识解析体系等相关情况;开发能力主要指平台上工业微服务数量及调用情况、工业模型数量、平台上提供数字孪生应用服务及数字孪生体构建情况;安全保障主要指平台上是否具备设备和数据接入安全防护等手段,具体包括数据安全防护、代码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访问安全防护等能力。

数据汇聚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工业设备上云、工业大数据、工业A p p三个方面,从数据采集、交换、分析、管理以及面向特定场景的具体应用情况来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要素汇聚能力。

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主要是指工业设备接入规范制定情况、连接情况、工业设备数字化管理情况,以及业务系统上云情况;工业大数据主要是指开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情况、工业数据云边协同分析能力、数据可视化应用情况,以及提供相关工具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筛选、数据建模分析能力情况;工业App主要是指可提供工业App数量、工业App分类(安全生产、节能减排、质量管控、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仓储物流、运维服务)以及工业App订阅情况。

新模式应用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个方面,用于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模式应用的供给能力。

平台化设计是指平台面向产品设计、仿真验证、工艺设计、样品制造等场景提供相关应用情况;智能化制造是指平台面向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环节,提供质量检测、工艺优化、生产过程自适应控制、智能生产排程与实时调度等相关应用情况;网络化协同是指平台提供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供应链协同等相关应用情况;个性化定制是指平台提供面向个性化、差异化客户需求等相关应用情况,使客户在产品设计、生产、物流、服务等环节全流程参与定制的能力;数字化管理是指平台提供企业内部管控可视化相关应用情况、提供市场变化及时响应和提供资源动态配置优化相关应用情况;服务化延伸是指平台提供产品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产融、产教等相关应用情况。

服务创新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平台服务企业情况、服务行业情况、服务区域情况、平台开发者社区、平台注册用户五个方面,用于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服务创新能力。

平台服务企业是指平台注册企业用户数量、付费企业数量、服务中小企业情况;平台服务行业是指平台服务覆盖行业数量、具体包括的行业(煤炭/黑色金属矿开采/石油天然气开采、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医药、纺织、家电、食品、烟草、轻工、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电子、电力、热力和燃气、建筑业、农业、服务业);平台服务区域是指平台服务覆盖区域数量、各区域服务企业数量;平台开发者注册及活跃度是指平台上第三方开发者注册数量、第三方活跃开发者数量。

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平台营收、应用效能两个方面,用于评价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评价指标包含平台营收、应用效能、成果转化三个方面。

平台营收是指平台相关累计研发投入情况、平台相关业务收入情况、投资回报率等情况;平台应用效能是指制造成本、运营成本、运维成本、存销比、库存周转率、生产能耗、新品研发周期、产品良率、故障性检修等效能提升情况;平台成果转化是指平台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奖励等成果转化情况。

对策和建议

建设平台数据监测以及运行分析系统,绘制行业、区域发展水平“数字地图”建设平台数据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开展平台基础能力、运营服务、产业支撑等运行数据自动化采集,构建行业、区域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研发平台运行监测及行业运行分析模型,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指标数据监测及重点行业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动态汇聚,全面、动态掌握区域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水平,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态势,绘制行业、区域发展水平“数字地图”,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强化工业机理模型供给能力,推动工业知识沉淀复用

一是研制完善国家标准《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机理模型开发指南》,引导工业机理模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不断增强平台的技术开发能力。

二是强化平台工业数据集成管理及工艺、控制、运维等工业机理建模能力和供给能力,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等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用的组件。加快重点工业设备和关键业务系统建模,针对高能耗设备、动力设备等建立设备寿命预测、运行参数模拟等模型,引入业务建模数字化工具。

加速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推动数据全面汇聚

一是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促进区域要素资源有序流动与协同发展,加速区域产业资源共享和设备上云,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和生态建设。

二是推动关键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引导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各个环节,促进系统间数据共享,实现资源在线共享。

三是引导企业开展制造能力在线发布、供需信息实时对接等业务,实现企业间、区域间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高质量工业App的培育,提升平台应用服务水平

推动共性经验知识沉淀提炼,发展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基础共性工业App以及基于知识图谱和智能算法的可适性工业App。打造一批经济价值高、推广作用强的行业通用工业App。面向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个性化需求,培育一批企业专用工业App。发展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业智能解决方案,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区建设,发展工业App商店,促进工业App交易流转。

聚焦典型应用场景,促进新模式应用与推广

聚焦典型应用场景,面向大型制造企业与特色中小企业,组织新模式应用标杆遴选活动,依托龙头企业、研究机构等,制定发布新模式应用实施指南,加强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与推广。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应用宣贯与培训,支持建立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的新模式应用体验中心,鼓励创新应用探索实践。

以测促用、促建,加速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构建全面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测评,促进平台架构设计、应用开发、模式创新、产品服务等迭代升级,持续助力平台的应用推广,加速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构建。在数据采集方面,主要关注设备连接能力问题、工业现场总线以及总线多样性、协议兼容与转换能力;在平台处理层,关注平台的实时数据的接入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工业App方面,关注接口整合能力和效应效率问题;在系统安全层,关注物理、网络、应用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从功能验证测试、接口测试、基准测试以及性能测试等方面,全面评测工业互联网能力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要以测促用、以测促建,全面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水平。

(本文来自:工业互联网观察)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共建山西省两座智慧矿山:慧拓与中煤平朔集团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中煤集团是煤炭行业标杆的树立者,改革创新驱动的先行者。中煤平朔集团作为中煤集团煤炭生产的核心企业,是[详细]2023-03-29 10:46

数字孪生与数字治理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正不断重塑全球创新版图,数字化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经济治理、国[详细]2023-03-07 09:54

“十四五”规划中各领域数字孪生政策梳理

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引领性技术,有利于打造孪生城市运行空间,强化城市大脑基础能力,实现全域时空数据融合。数字孪生技术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了国家战略指引。此后,国家陆续印发了不同领域的“十四五”规划,为各领域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中国信通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数字孪生团队系统梳理了涉及数字孪生相关政策的“十四五”系列规划18篇,领域涵盖总体规划、信息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工程、水利应急、综合交通、标准构建、能源安全、城市发展等领域,共同展望“十四五”数字孪生发展新蓝图。 总体规划 在总体规划层面,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规划文件提出,要积极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大脑建设,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此外,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是优势技术集成突破的代表,要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加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类脑计算、神经芯片、DNA 存储、脑机接口、数字孪生、新型非易失性存储、硅基光电子、非硅基半导体等关键前沿领域的战略研究布局和技术融通创新。 稳步推进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大脑建设,打造互联、开放、赋能的智慧中枢,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领域 在信息技术领域,《“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强调,要强化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加强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关键标准体系的制定和推广。规划文件还强调,要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实现城市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等软件创新应用突破,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加强云计算中心、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加速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 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建立融合发展的新兴领域标准体系,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和推广。 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改造,推进供水、排水、 燃气、热力等设施智能化感知设施应用,提升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搭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建设智慧社区;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智能建造能力提升工程,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建设建筑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智能生产、智能设计、智慧施工和智慧运维。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支持城市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和建筑防火模拟等软件创新应用,实施智能建造能力提升工程, 推进建筑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突破。 ——《“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工业生产领域 在工业生产领域,《“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规划文件指出,要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构建面向工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探索形成数字孪生技术智能应用场景,并推进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加大标准试验验证力度。 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电力等重点装备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规模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装备的预测性维护与健康管理。 建立健全两化深度融合标准体系,依托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TC573)、科研院所、联盟团体等各类专业技术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CPS)、数字孪生、数字化供应链、设备上云、数据字典、制造业数字化仿真、工业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突破工业现场多维智能感知、基于人机协作的生产过程优化、装备与生产过程数字孪生、质量在线精密检测、生产过程精益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复杂环境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全流程智能决策、供应链协同优化等共性技术。 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探索形成一批“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虚拟/增强/混合现实(XR)+”等智能场景。 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研制一批国际先进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研发融合数字孪生、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5G、北斗、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智能工控系统、智能工作母机、协作机器人、自适应机器人等新型装备 推动数字孪生、数据字典、人机协作、智慧供应链、系统可靠性、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一体化等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满足技术演进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开展行业应用标准研制。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提高生产智能水平。构建面向主要生产场景、工艺流程、关键核心设备的数字孪生模型。 ——《“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深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服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和效益。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建筑工程领域 在建筑工程领域,《“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设计、审查、生产、施工、管理、监理等工程环节的集成应用。规划还指出,要推进自主可控 BIM 软件研发、完善 BIM 标准体系、建立基于 BIM 的区域管理体系、建立基于 BIM 的区域管理体系以及开展 BIM 报建审批试点,到2025 年,要基本形成 BIM 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健全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 推进BIM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监理中的融合应用。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推进全过程 BIM 技术应用,促进技术与管理、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强化施工图审查作用,全面推广数字化审查,探索推进 BIM 审查和人工智能审查。 2025 年,基本形成 BIM 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 1、推进自主可控 BIM 软件研发。积极引导培育一批BIM 软件开发骨干企业和专业人才,保障信息安全。 2、完善 BIM 标准体系。加快编制数据接口、信息交换等标准,推进 BIM 与生产管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一体化应用。 3、引导企业建立 BIM 云服务平台。推动信息传递云端化,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环节数据共享。 4、建立基于 BIM 的区域管理体系。研究利用BIM 技术进行区域管理的标准、导则和平台建设要求,建立应用场景,在新建区域探索建立单个项目建设与区域管理融合的新模式,在既有建筑区域探索基于现状的快速建模技术 5、开展 BIM 报建审批试点。完善 BIM 报建审批标准,建立BIM辅助审查审批的信息系统,推进 BIM 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融通联动,提高信息化监管能力。 ——《“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 水利应急领域 在水利应急领域,《“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提出,要加快已建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要推进数字流域、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实现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生态过程调节等功能,推动构建水安全模拟分析模型,要在重点防洪区域开展数字孪生流域试点建设。另外,《“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也提出了,要加强城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防洪排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 推进智能水利建设。积极推进BIM 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新建骨干项目鼓励按照智能化要求同步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构建实体工程和数字孪生工程。加快建设覆盖重大水利工程,联通国家、流域、区域的水利工程控制网和业务网,实现水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互联互通。 推进数字流域建设。以流域为单元、数字地形为基石、干支流水系为骨干、水利工程为重要节点,对物理流域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映射。加强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深化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技术的有机结合,推进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流域全覆盖监测。构建覆盖全国主要江河流域的数字化映像,开展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数字流域建设。 推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集成耦合水文、水力学、泥沙动力学、水资源、水工程等专业模型和可视化模型,推进集防洪调度、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水生态过程调节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孪生流域模拟仿真能力建设。推动构建水安全全要素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模拟分析模型,强化洪水演进等可视化场景仿真能力。选择淮河、海河流域重点防洪区域,开展数字孪生流域试点建设。 建设流域防洪管理与调度体系。以数字流域为基础,加快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汇集气象、水情、雨情、工情、墒情、灾情等信息,优化水库、河道、蓄滞洪区等工程联合调度运用,加强对洪水资源的调度、管理与利用,制定动态优化的精细数字预案,开展人机互动的同步仿真预演,形成智慧防洪体系,实现及时准确预报、全面精准预警,提高流域防洪管理和调度运用水平。 按照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的建设思路,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积极探索构建水利数字孪生应用场景,推动构建水利“2+N”智能业务应用体系,提升仿真、分析、预警、调度、决策和管理支撑能力。 ——《“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 推动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防洪排涝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综合交通领域 在综合交通领域,《“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推进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与铁路领域深度融合,加强智能铁路技术研发应用,开展铁路设备智能建造数字孪生平台研发应用。《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建设智慧公路,推动建筑信息模型、路网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构建设施运行状态感知系统,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增强关键路段和重要节点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 研究5G成套技术,推进毫米波通信、无线大数据、数字孪生、云网边端协同、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等技术在铁路通信信号领域的应用。 围绕全生命周期与全业务融合目标,持续加强智能铁路顶层规划研究,构建智能铁路技术体系架构2.0版本。深化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创新,开展智能建造数字孪生平台研发应用。 ——《“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建设智慧公路。推动建筑信息模型、路网感知网络与公路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加快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公路基础设施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关键信息的主动安全预警。 ——《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 完善设施数字化感知系统。推动既有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新建设施与感知网络同步规划建设。构建设施运行状态感知系统,加强重要通道和枢纽数字化感知监测覆盖,增强关键路段和重要节点全天候、全周期运行状态监测和主动预警能力。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标准构建领域 在标准构建领域,《“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加强城市数字孪生、城市数据大脑、城市数字资源体系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引导智慧城市发展。 围绕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城市数字资源利用、城市数据大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城市数字孪生等方面完善标准体系建设,面向智慧应急、智慧养老、智慧社区和智慧商圈等典型领域加快标准研制。开展标准实验验证与应用实施,以标准化引领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能源安全领域 在能源领域,《“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要基于三维数字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安全预警;依托互联网推动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技术应用。 大力推进新能源智慧电站建设。运用基于三维数字信息模型技术,实现机组设备在线故障诊断和异常情况即时预警功能,提高新能源发电安全管理成效。 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电力安全生产新型能力,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应用试点,推动5G+安全生产、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智慧屏、安全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和展示。 ——《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 城市发展领域 在城市发展领域,《“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加速推进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融合,完成城市绿色化改造。 加快构筑数字社会,支持发展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智慧楼宇、智慧社区和数字家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 5G 网络 规模化部署,争取至 2025 年覆盖所有示范区城市。 ——《“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详细]2023-03-06 09:55

中科云谷:物联网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新背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当时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主流制造强国根据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纷[详细]2023-02-23 15:57

近期,哪些工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值得关注?

2月13日,工信部公示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该名单包含工厂类、载体类、园区类、网络类、平[详细]2023-02-23 11:0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总部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公司成立以来,三一重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重工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5亿元,较上年增长50.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01%,利润总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0.65%。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98.43%;利润总额3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33%;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增长162.39%。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等。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2007年12月,三一重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再次创造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新高。三一重工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2040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0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三一重工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德国TUV认证。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2003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亲切鼓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后,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周永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十七大代表,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