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郑杰谈如何加快融合创新赋能数智化转型

——两会专访|创新驱动发展 开启“十四五”新征程

2021/03/08 14:34人民邮电报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是信息通信行业的重大课题。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为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谈如何加快融合创新赋能数智化转型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谈如何加快融合创新赋能数智化转型

“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对于落实‘十四五’规划,抓住机遇开启新征程意义重大。”来自信息通信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表示。

郑杰呼吁,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应积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加快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集成融合、系统创新,突破数字变革关键瓶颈,赋能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做到“五个新”:筑牢“新基建”根基,夯实经济社会数智化转型的底座;加速“新要素”运用,完善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快“新动能”培育,打造数字变革的创新引擎;打造“新安全”屏障,建设可信可靠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新治理”体系,强化数智化转型制度供给和保障。他建议,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学技术进步法》),破除制约加

快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他同时关注5G、量子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加快我国“5G﹢北斗”融合发展,推进量子通信实用化,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科技进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随着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结合工作实践和前期的一些调查研究,郑杰认为,我国现行《科学技术进步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成效,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实践中又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具体体现在:我国基础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科技创新人才亟待升级教育培养;科学技术资源配置亟待优化。

对此,郑杰建议尽快从三方面修改和完善《科学技术进步法》,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完善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规定。他建议,增加关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地方财政科技经费保障与引导社会投入的规定;完善关于国有企业科研考核机制的条款。二是完善科研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他建议,修改关于科研评价的条款;增加关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原则的规定。三是修改关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关规定。他建议,完善技术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增加关于知识产权运营和流通的规定;将现行关于科学技术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条款,拓展升级为关于公共创新平台的内容;进一步拓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条款限定范围。

打造“5G﹢北斗”加快融合发展

随着北斗高精度导航、5G、高精度地图的日益成熟,基于“5G﹢北斗”综合时空服务能力为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带来广泛应用并有望在自动驾驶、泛在测绘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深刻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拓展投资空间,实施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郑杰表示,“5G﹢北斗”本质上是时间和空间位置基于通信的融合,其主要应用领域是基于北斗的5G网络全球时间同步和二者融合赋能的全球高精度定位。“5G﹢北斗”具有五个“融”的优势,即融网络、融科技、融技术、融终端、融应用,通过二者融合和相互赋能,将形成一个天地一体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构建高精度、高可靠、高安全的新一代信息时空体系。

“5G﹢北斗”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5G与北斗的地面基础设施协同、频率兼容、产业化发展、部分融合技术布局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郑杰建议:一是要加强北斗基准站的统一规划以及与5G基站等的共建、共用、共维,形成跨行业、跨区域的“全国一张网”;二是要加强“5G﹢北斗”的频率兼容研究,拓展5G与北斗的融合范围;三是要完善应用产业生态,提升“5G﹢北斗”行业赋能水平;四是要制定“5G﹢北斗”前沿技术研发计划,提升北斗导航的全球竞争力。

推进量子通信实用化构筑发展新优势

瞄准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内容。

郑杰表示,近年来,量子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发达国家在量子科技三大领域,即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其中,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技术,具有无法被窃听的“无条件安全”特性。加快推进量子通信发展,对于推动我国自主科技创新、助推网络强国建设、注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

目前,我国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郑杰介绍,我国“京沪干线”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长度为全球最长;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已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2020年,我国实现了首个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地面跨度达4600公里,验证了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但郑杰同时指出,由于技术壁垒较高,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量子通信在推进实用化过程中,在研发和应用的顶层设计、网络规模部署、工程化水平、产业化培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

对此,郑杰建议,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制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补齐配套体系短板,积极参与国际量子通信领域标准制定,抢占全球量子通信发展话语权。二是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加快量子通信网络部署,鼓励推动量子通信在数字新基建的关键领域包括5G、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方面的推广应用。三是要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多方协同推动关键技术瓶颈研究,通过市场应用倒逼基础研究,完善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等。

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

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逐步迈向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数字孪生城市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未来选择,近年来备受关注。

郑杰介绍,所谓数字孪生城市,就是通过构建城市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空间对应、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匹配的孪生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他表示,目前,数字孪生城市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同选择。新加坡、英国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建设。在我国,数字孪生城市也正式步入建设实施落地期,应用场景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行业领域以及未来社区等。中国移动全力打造“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商”,一直致力于数字孪生城市的研究,并于去年11月发布了《中国5G城市数字孪生白皮书》。

与此同时,郑杰认为,虽然我国数字孪生城市在多个细分领域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整体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数据采集门槛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平台模型标准化不高、应用层次和深度不够、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等问题。

为此,他建议:一是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数字孪生城市顶层设计。二是加强全域物联终端统一规划和全域标识体系构建,提升城市级物联信息采集能力。三是加强新基建与数字孪生城市的同步规划和能力提升,提升虚实交互的实时性。四是加快CIM也就是城市信息模型的标准建设,构筑统一的CIM平台。五是完善数字孪生城市产业生态,深化数字孪生城市应用。六是加强数字孪生城市关键技术支持与突破,加快落实技术创新工作。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铁建重工入选2022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推广行动年度十大优秀典型案例

近日,第四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暨工业行业数字化转型年会在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召开,铁建重工申报[详细]2022-08-01 18:15

13部门联合发文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9月8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与此前促进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联动”政策相比,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更加强调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占90%以上,工业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制造到消费端整个流程中90%以上的时间处于物流环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决定着“两业”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据贺登才介绍,早在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随后的2009年国务院首次推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第一个国家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列入“九大工程”之一。十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联动融合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在推动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融合层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程度不够深,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物流业、制造业。供应链弹性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强、物流业制造业联动不够等问题凸显,直接影响到产业平稳运行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13年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紧扣“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由联动发展提到深度融合。 贺登才认为,“两业联动”还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而“深度融合”则是将“两业”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提高物流发展质量效率,深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物流业态模式创新的内在要求。 此外,《实施方案》指出,鼓励制造业企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分析人士指出,智能物流作为待落地的新技术领域,将会受益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迎来加速发展新机遇。 根据网经社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物流科技行业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快递大国,物流朝着多元化、智能化、开放化、国际化方向发展。2019年,智能物流市场规模约为4872亿元,同比2018年的4075亿元增加了19.55%。与以往几年的同比增长幅度相比,处于低位。如果按照这个增长幅度保守估计,预计2020年智能物流交易规模将超5800亿元。[详细]2020-09-11 10:16

李志勇:融合创新 迎接工程机械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新机遇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2016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暨2016年中国工程机械代[详细]2016-10-25 14:45

信息化武装 记录宇通重工的融合创新之路

隶属于宇通集团的宇通重工,在宇通客车的光环下,并不显眼;在工程机械这片红海中,人们也更容易将目光聚焦于第一集团军。但不容忽视的是,宇通重工这个曾经的老牌国企,通过近年的改制、融合、创新,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自2003年企业改制以来,宇通重工的销售收入连续7年保持在35%以上的复合增长速度。为确保其在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的优势,宇通重工正积极谋划厂区整体搬迁与新工业园建设,新工业园秉承工艺先进、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其建设和投入使用将使宇通重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昨天:“成三柳四郑五”之宇通 宇通重工前身 成立于1958年的郑州工程机械制造厂是宇通重工改制前的名字。这个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的摇篮”老国企里,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液力变距器、中国第一台动力换档变速箱、中国第一台自行式铲运机、第一台大马力轮胎式推土机等30多个“中国第一”。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产品门类远远没有现在丰富,产品结构单一,相对比较低端。当时,郑工的工程机械产品主要以铲运为主,主打产品包括轮式的装载机和推土机,在装载机这一细分门类里,郑工的产品具有相当的名气。 80年代末曾在工程机械行业流传的“成三柳四郑五”,指的即是成工的三吨装载机、柳工的四吨装载机和郑工的五吨装载机。技术的相对领先让郑工在一个时期内都高枕无忧:隶属于国家总装备部的郑工,每年可以获得固定的军品订单,利润颇丰。在这种机制和体制的制约下,创新能力就显得不足。 2000年前后,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企业已经不再那么辉煌,而雪上加霜的是,郑工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下为周边的市属制造业进行了巨额担保,在变革的大潮中,被担保的小企业被陆续关停,留下的一批坏账让郑工也受到了牵连。 2003年9月,在郑州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资不抵债的郑工零资产划拨到宇通集团,成为宇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正式更名为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改制的阵痛 曾经的辉煌,此后的低潮,和改制的阵痛。似乎是一批老国企都经历过的轨迹。 从国有独资,彻底改变为一个民营企业,宇通重工所有的体制都被激活了。体现最为明显当属用人制度的变革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2003年到2005年,宇通重工磨合了两年时间。旧有体制和全新体制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冲突:职工还是原来的职工,很多观念、习惯包括企业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碰撞。 2005年,原宇通客车总经理、宇通集团副总裁吴项林空降宇通重工,就任宇通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吴项林的到任,立刻请来了罗兰贝格、普华永道等咨询公司为宇通重工进行了重新问诊和把脉。 问题随之被揭开:一、企业体制和机制不灵活;二、所处制造业,没有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很难生存下去。 谈到宇通集团,人们自然会联想到2010年已经超过奔驰成为世界第一大客车制造供应商的宇通客车。在国内客车市场占据28%市场份额,在客车行业几近垄断。如何在宇通集团培养另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宇通集团从战略层面看得很清楚,客车行业这块蛋糕,远远不及工程机械行业。这也决定了宇通集团将对工程机械行业加大投入。#d1cm#page# 今天:“工程机械红海中”的宇通 工程机械的“马太效应”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工程机械行业经历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甜蜜期”,但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从分割市场的“增量蛋糕”转向同时相互争夺市场份额,由此产生了各厂商的“马太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多元化发展使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又将促进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并购整合的不断出现。 天安天工、宣化工程机械厂一批老牌工程机械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都被市场淘汰了。宇通重工自然也认识到这一点:强者恒强,做得好就会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大;做得不好则会导致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效应日渐下降,逐渐被淘汰。 2005年,宇通重工对工程机械门类中的重点业务进行了拓展,从传统铲土运输机械装备逐渐延伸到工程机械的七个门类。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差异化竞争特点的制定,宇通重工逐渐焕发了第二春。 从2005年营业额5.7亿,以每年超过35%的速度快速增长。到去年为止,宇通重工实现26.7亿产值。这主要缘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宇通重工开始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二是抓住了国家十一五发展期间对铁路、重工业、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投入,适时开发出了对路的产品。 从不知道桩工机械为何物,到2005年成立桩工事业部,再到如今稳居国内旋挖钻机前三甲。宇通重工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也为自身的“马太效应”逐渐积累,更重要的是,宇通重工真正成为宇通集团的第二个支柱性产业。 “风马牛不相及”的业务 宇通集团有三个业务板块:客车业务、工程机械、房地产。用宇通重工CIO康洺的话来讲,三大业务风马牛不相及。 而风马牛更不相及的是宇通重工所涉足细分工程机械门类:涉足的7个行业,整机产品147个,每个产品的使用方法不相同,客户群体不相同,产品结构更是完全不相同。 用一句话概括,宇通重工具备最标准的离散行业特点。 宇通重工有六大主要事业部:产品运输事业部、环保科技公司、桩工事业部、专用车事业部、工程起重机事业部和汽车起重机事业部。康洺说:这些事业部其实并不是标准意义的事业部,因为这些准事业部没有独立的生产体系。 事实上,宇通重工的六大事业部共用采购系统,由宇通重工统一完成半成品的加工,财务和人力资源也是由公司层面来管控,这些准事业部只是进行产品的研发、总装、销售和售后。 复杂的管控模式让宇通重工的各事业部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又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如何将这些管理关系梳理得更为顺畅,衍生出了宇通重工的第七个事业部。 事业部中的“第七人” 扮演事业部中“第七人”角色的是宇通重工的零部件事业部。与整机事业部并列为第七大事业部,自然有它的原因。 对企业的生产环节来说,“增效”一直是道难题。康洺说:一方面,要靠先进的IT手段来实现生产增效;而另一方面,则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从体制上来增效。 宇通重工公司层面的财务系统下,有一套分事业部的记账体系:“每个事业部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甚至是赚不赚钱,都会纳入考量。”零部件事业部,生产着其他六大主机事业部所需要的半成品件,主机事业部要用到这些半成品件则需要购买。在分事业部记账体系下,每个主机事业部会考虑,如果零部件事业部提供的半成品件价格过高,还不如自己找渠道购买(前提是保证产品质量,并有一个管理流程予以约束)。这样无形给零部件事业部以压力,作为一个内部供应商,在保证零部件的高质量和低成本同时,需要参与到外部供应商的竞争中;对主机事业部也难言轻松,自己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才能在公司的记账体系中盈利。 让宇通重工的生产系统和主机事业部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交流和竞争,事业部中的“第七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零部件事业部为宇通重工“增效”还表现在: 如白电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也有销售的波峰和波谷,每年三到五月份,销售业绩占40%以上,而七八月只能占到全年销售额的10%左右。长期困扰工程机械行业的问题也出现在七八月:“没有订单的时候生产线怎么办?车间工人并没有紧迫感,他们通常会认为,订单是销售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生产系统占用了企业那么多资源,却无法效用最大化。宇通重工成立零部件事业部之后,在每年的七八月,生产端的能动性能够得到充分体现。零部件事业部满足企业内部半成品的生产任务之余,可以承接外面的生产任务,同时建立了自身的技术部,充分与市场接轨,具备技术协作的能力。 三重核心竞争力 宇通重工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层面:以打造核心产品的技术竞争力,以文化建设的员工竞争力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服务竞争力。 没有核心产品的企业无法具备核心竞争力。对于宇通重工来说,逐渐让毛利低的低端产运设备退出市场,而把更具发展前景的矿用卡车作为核心产品,是未来五年的产品战略方向。自矿用卡车问世以来,取代重卡的趋势就非常明显,随着环保要求的越来越高,重卡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矿用卡车取代。宇通重工2010年进入工程机械矿用卡车产品市场,目前排名行业第五,预计今年会跃升至第三的位置。 企业文化也是构建核心竞争力很重要的部分。企业做不好,很大程度的原因是离员工太远了。宇通重工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两个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把员工和客户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以转化成凝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了前端的产品技术竞争力和企业内部文化竞争力,宇通重工也制订了末端的差异化服务策略,共同构建了企业赖以持续发展的三种竞争力。目前在工程机械行业,宇通重工是为数不多的不通过经销商提供服务的企业,而由自己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从有效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三个层面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不管是零部件事业部在生产环节发挥“第七人”的作用,还是直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宇通重工都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事实上,宇通重工目前已构建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SAP ERP管理信息化系统、青铜器RDM研发管理系统和微软Dynamics客户管理管理系统四大信息化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但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宇通重工来说,需要着上更全面的信息化武装,才能更好地在工程机械这片红海遨游。#d1cm#page# 明天:“信息化武装”之宇通 信息化跟着集团走 宇通客车的信息建设水平在行业中走在前列,给了宇通重工很好的借鉴和参照。与集团信息化保持统一的步调,也是宇通重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005年,宇通重工开始实施ERP,从基础数据开始、一物多码的清理、小料单的规范、内部订单推广……宇通重工的业务逐步规范标准化,特别是生产订单组件分配的推广应用,技术、生产、供应、销售各模块有了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由此告别了传统的半手工生产组织模式。 2007-2008年,宇通重工从技术到管理,从网络层到接入层,结合系统域用户管理、本地安全策略管理、网络访问控制、内网安全审计等技术手段,完成了企业信息安全体系的规划建设,该安全体系在成本有效的前提下很好地防范了风险。 2009年,宇通重工CRM系统成功上线,为公司售后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运作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各大信息系统的逐渐步入正轨,宇通重工的信息化建设渐渐向集团看齐。而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宇通重工在选择三维设计平台时,曾遭遇了这样的两难:工程机械主流的三维设计软件是Pro/E和NX,而宇通集团三维平台则采用CATIA,究竟如何选择,一时难以决断。最后,为了保证工程师在集团内部有统一的设计交流平台,宇通重工没有随行业大势所趋,而选择了CATIA。尽管推行初期很艰辛,但三年后,通过三维设计平台的应用,宇通重工已成功完成多个产品数字样机的设计,提高了公司研发及生产的一次成功率,压缩了新产品研发周期。 着上全面的信息化武装 信息化下一步的布局,是宇通重工“十二五”战略规划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宇通重工的管理体系基于四大信息化平台,这四大平台的实施规模和实施深度,是“十一五”期间按照50亿产值的发展规模设定的。 发展到什么样阶段,用什么样阶段的信息化系统。显然,“十二五”期间的宇通重工需要着手更全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在宇通重工的IT战略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将配合新工业园的需要,重点构建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的PLM系统和以产品供应链为主的SCM系统。 对于目前产值规模的宇通重工来说,在工程机械行业并不足以与“重工航母”比拼,它需要灵活、高效、好掉头的信息化系统予以支撑。在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和整合的时候,宇通重工要做的是将PLM和SCM两套系统来补充甚至部分覆盖现有的系统,继而将宇通重工在“十二五”期间打造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企业。 后记: 去年8月8号,宇通重工在郑州和开封的交界处购入了2300亩地,正积极谋划厂区整体搬迁与新工业园建设。如今,困扰宇通重工发展的难题已经不是产品技术、不是差异化竞争策略,更不是市场留给宇通重工的上升空间,反而是产能不足。如果将现有的570亩厂区扩展到2300亩,秉承工艺先进、节能、环保设计理念的新工业园区将为宇通重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而宇通重工的目标也很明确,到十二五末期,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二集团军的领头者。[详细]2012-06-13 08:25

国家级优秀!商务部、工信部接连点赞三一!

近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中国物流与采[详细]2022-12-28 11:2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