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数字中国”怎么建?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2021/03/08 09:53深圳发布厅

5G、人工智能等领域蓬勃发展,“数字”正渗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设篇章。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在深全国人大代表和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带着“数字”上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据保护等成为会上热议话题,代表委员积极为建设“数字中国”建言献策。

深圳的5G网络科技快速发展

深圳的5G网络科技快速发展

谈数字经济发展

“建议组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联盟,全面统筹制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深化不同区域不同领域数字经济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飞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卢绍杰提交关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提案。在卢绍杰看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在核心技术、融合质量和数字治理等方面仍面临约束。卢绍杰建议建立合作创新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打破目前分散的、各自为政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分工与协同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

谈数字经济治理

“数字经济治理是全球性的挑战。面对垄断与竞争,数据与隐私,创新与发展,发展与共享等重大问题,需要坚持系统的观念,既不能放任负面效应无序泛滥,也不能将‘婴儿和洗澡水一同倒掉’。”在广东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聚焦数字经济治理进行了发言。他认为,在此过程中,发展与安全要并重,这是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于数字安全问题,不少住深全国政协委员也有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深圳市委会主委林娜重点聚焦我国科技企业的数据安全保护。林娜建议,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等主体的积极性,各方共同参与,研究海内外可能带来的数据风险与隐患,推动政企之间的安全信息和数据共享(开放)和利用,建立政府安全监管、海内外市场安全服务、企业主体安全的协同联动机制。

谈打破“数据孤岛”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高新投集团副总裁樊庆峰表示,大数据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涉企大数据分散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个主体,尚未形成统一的普惠金融大数据体系,各机构在大数据共享方面存在壁垒。需要建立统一管理的企业大数据信息平台。樊庆峰表示,实现大数据“提供者”“使用者”“受益者”的协调统一,让中小微企业能更好享受国家政策,提高普惠金融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数字化发展深圳心中有“数”

备受关注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纲要草案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蓝图。

“未来中国”将是什么样子?记者翻开这份厚达142页的纲要草案,20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119项专栏任务,“未来中国”形象直观、可知可感。其中,记者关注到,“加快数字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设篇章,彰显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决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一串“数字”,“加”出了建设“数字中国”的丰富内涵。

建设“数字中国”,深圳先行示范区如何发力?

记者了解到,深圳聚焦“优政、兴业、惠民”,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秒批”“秒报”改革等智能办事新模式,以政府的辛苦指数、数据的效率指数,提升市民和企业的幸福指数;构建一体化智慧决策指挥中枢,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深圳在全国率先打造自主申报平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深i您”健康码,“智慧抗疫”取得显著成效,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路径。

数字经济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深圳以数据为抓手,通过促进数据资源要素的自由流通,进一步培育数字经济市场,增强数字深圳发展新动能。2020年8月,深圳在全球率先完成5G独立组网全覆盖,为数字深圳建设夯实基石。深圳推动制定全国首部综合性数据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为数字深圳建设行稳致远提供法治保障。

“数字市民”计划,给深圳市民带来数字红利。深圳建立健全市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不断完善拓展数字市民应用场景,努力实现让市民“一码走遍全城”。深圳2018年就推出区块链电子发票,2020年疫情期间区块链电子发票及时落地不动产销售、医疗、学校等新场景。一家企业的办税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具了一张区块链车船税电子完税证明,感慨“区块链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2020年,深圳率先试点数字货币,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数字人民币“公测”地。

面对数字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深圳抢抓机遇,正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今年1月,《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出台实施,提出“到2023年,深圳数字经济产业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数字化发展,深圳心中有“数”。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加强整体布局,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加快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有效释放,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大幅增强,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数字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数字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应用创新全球领先,数字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数字中国建设体系化布局更加科学完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发展更加协调充分,有力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规划》指出,要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一是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网络与千兆光网协同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大力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东西部算力高效互补和协同联动,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二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构建国家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各级数据统筹管理机构。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公共卫生、科技、教育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规划》指出,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三是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大力发展网络文化,加强优质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打造若干综合性数字文化展示平台,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四是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促进数字公共服务普惠化,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发展数字健康,规范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推进数字社会治理精准化,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数字消费业态、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五是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体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 《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规划》指出,要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一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数字领域立法规划,及时按程序调整不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法律制度。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数字化标准工作指南,加快制定修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等应用标准。提升治理水平,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治理能力,构建科学、高效、有序的管网治网格局。净化网络空间,深入开展网络生态治理工作,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创新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二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统筹谋划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 《规划》强调,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加强对数字中国建设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充分发挥地方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作用,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将数字化发展摆在本地区工作重要位置,切实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数字中国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数字化发展重大问题,推动跨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抓好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实。开展数字中国发展监测评估。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三是保障资金投入。创新资金扶持方式,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等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支持数字化发展。鼓励引导资本规范参与数字中国建设,构建社会资本有效参与的投融资体系。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思维、数字认知、数字技能。统筹布局一批数字领域学科专业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五是营造良好氛围。推动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数字中国建设,建立一批数字中国研究基地。统筹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工作,综合集成推进改革试验。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重大活动,举办数字领域高规格国内国际系列赛事,推动数字化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数字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 (来源:新华社)[详细]2023-02-28 09:18

徐晓兰出席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大会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7月23-24日,以“创新驱动新变革 数字引领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数[详细]2022-07-26 10:53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转型,企业究竟怎么做?

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对于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来说,是一个加速的作用。 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化转型,究竟要怎么做?这是摆在很多企业一把手面前的难题。 说了半天的数字化转型,真实情况是什么?数字化转型究竟要怎么做 前不久,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与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季新苏分享了对十四五期间,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观点。 数字化转型,人尽皆知? 可以说“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词汇,但企业领导者真的知道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么? 陈勇发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最大困惑,就是到底转什么? 例如,上海市政府现在非常重视数字化转型,并且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考核企业一把手的指标,但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考核标准,这让很多企业一把手都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转以及向哪些方向转。 怎么办?国资委前段时间下发了一个《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通知》,在《通知》里提出了四个方向,陈通总结为“3+1”,一共4个方向。 前面的“3”是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最后的“1”涉及到生态体系,也就是企业要与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生态圈里的其它企业一起进行数字化转型。 前面的“3”与企业三种竞争优势相匹配,也就是传统的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产品领先、运营卓越和客户亲密。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让这三种竞争优势得到更大发挥。 例如,在产品方面,可以在跑鞋中加入芯片而成为数字化产品,通过芯片采集跑步数据并传到手机上,就可以分析跑步的情况以及更好的规划跑步。 在运营方面,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让快递公司业务翻番,但人员几乎没有或只有少量增长。在客户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把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发送给客户并成为回头客,这就需要数据分析。 除了上述三大方向外,未来的企业竞争并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与生态体系的竞争。陈勇表示,企业自身数字化做的好,并不代表就能够打败竞争对手。 比如现在热门的外卖竞争就是生态圈的竞争,快递和商家等等都包括在内,APP再漂亮也没用,关键在于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到生态圈。 算不出投资回报率 数字化转型,总体来说就是创新,而如何计算创新的投资回报率呢?基本上就是无法计算。原先企业财务关心的是“能不能控制IT成本”,这可能是财务最关心的事情。接下来的数字化转型,会关心投资之后的产出、产出能否量化以及能否可见,还有数字化转型项目何时结束,结束后要进行项目的审计、验收、最终核算等。 陈勇表示,企业在进行数字化项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可能算不出投资回报率,因为在进行的是探索、尝试和创新性工作,所以无法计算回报。例如,微信小程序推出第一天,就可以在网上看到航空公司基于小程序售卖飞机票,那么该航空公司能否计算投资回报率?陈勇强调,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其实无法计算,而只是基于一个信念,也就是说“相信小程序是未来,所以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那么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财务机制,鼓励创新。如果数字化立项都必须要计算“投资回报率”,CFO才能签字同意,那很多数字化都无法进行。 怎么办?乱投资是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就要建立一个财务管理机制,让企业建立创新的制度和章程,在章程中规定创新资金的来源,这是财务支持数字化创新的一个方面。 数字化项目没有终点 很多企业的财务都会说:项目结束了,要进行项目结算。但是在数字化创新阶段,就会发现项目永远结束不了。外部世界变化太快,当企业开发出一个APP后,可能上线第二天就要修改,第三天还要修改,要一直不停的修改下去,这就是敏捷开发与迭代创新。 例如手机APP图标上经常会出现“红点”,为什么会出现“红点”?这是提醒用户要升级了。而不断的升级,就说明项目无法结束。道理很简单,如果项目结束了,那就无法继续升级。这种数字化项目“快速迭代”的机制,无法适用传统财务考核项目的方式,因为项目结束不了的话,怎么样结算这个项目呢?陈勇表示,对于CFO来说,就要考虑用新的方式支撑这种类型的项目,这也是对CFO的一个新挑战。 陈勇建议企业CEO、CFO、CIO坐在一起讨论数字化时代面临的种种问题,采取新的财务机制和实践,以确保数字化创新不被旧的规章制度束缚,从而能够释放出新的创新机会。 国企是创新者还是使用者 国有企业需要保障国有企业资产不流失,那么如何在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保值增值的同时为创新提供空间?季新苏则表示,这就需要建立类似VC风险投资按阶段投资的创新机制,CIO也要推动CEO/CFO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而不能以“项目成功”为衡量项目的结果,否则企业的创新将得到较大损耗。 现在看到很多大型国企为了保民生或者控风险,很难做到对创新的大规模投入或者制度化的投入。季新苏认为,这就需要依赖于市场化创新,并慢慢建立一个生态伙伴体系,让国企在市场创新初见规模的时候,成为创新的使用者、拥抱创新成果,这个体系才是有效的。 如何避免市场上的“扎堆上马”式创新?从美国金融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创新的发展都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中国以前的“扎堆上马”式无序创新属于正常情况,而如何从无序逐渐过渡到有序,就需要有牵引地对投资方向和结果进行梳理,从整体引导鼓励和激励,控制风险并且鼓励结果。 云降低了IT费用 云计算特别是公有云以按使用量计费的方式著称,按道理来说应该为企业带来IT成本的降低,但实际情况呢? 季新苏表示,云计算和公有云的引入,让企业整体投入特别是IT投入,从原来重资产型转变成重费用型。这对IT是很大的挑战,对于CIO、CFO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简单理解,原来的IT预算80%是资产类,例如买服务器硬件等,现在转变为按需消费的模式,如何改变?改变的驱动点在哪里? 而在从重资产向重费用转型过程中,挑战还在于相当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资产类预算将提升,因为有机器要淘汰而又不可能把所有应用一下子都转到“云”上,同时“云”的费用也在提升,这就出现了“双提升”的情况。在“双提升”的情况下,有可能是3-5年的过渡期,如何调整?季新苏表示,很多“上云”的企业其实都遇到了类似的挑战,而如果未来3-5年公有云在中国成为主流之一的话,将是很大的挑战。 中台是什么? 近年来,“中台”在中国市场非常流行。但实际上,“中台”这个词汇只在中国市场出现,欧美市场并没有“中台”的提法,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台”到底是什么? 季新苏表示,Gartner推荐Analytics PBC(可封装的业务能力),这种理念虽然与“中台”有类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致。什么是Analytics PBC呢?简单理解,就是把分析能力作为可组合的能力,不同的分析能力被拆分成一个一个的“乐高积木”,再根据分析目的进行组合,这其实与“中台”很类似。 “中台”,顾名思义就是在前台和后台之间的系统,前台有应用、后台有数据,当应用要访问数据时,理论上就需要“中台”或者中间系统,否则前台无法直接访问后台,因此很多企业都设立了中台。那么,中间层是什么样呢?“打包和重复利用”,这就是“中台”的理念。  “三云”格局形成 谈到中外云计算市场,季新苏认为中国和国外市场在“云”采用和使用方面,存在3-5年的差距。中国企业更倾向以私有云建设为主,欧美企业则以公有云使用优先,而且欧美企业倾向的混合云概念是将公有云的能力通过机柜托管的方式部署在私有云中,而不是像国内市场混合云概念那样协同使用公有云和私有云。 当然,值“十四五”开端,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机构感受到“公有云”是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但是如何通过体制和机制的激励,真正利用好“公有云”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十四五”期间需要考虑和促进的。 公有云是规模效应,国内公有云市场在未来3-5年或者发展到最后,不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类似美国市场,当前在公有云领域只有三家领导企业:AWS占40%左右、Azure占20%左右、谷歌不到10%,前三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70%。在美国市场的向头部汇聚规模效应,未来也会发生在中国公有云市场。 季新苏表示,阿里、腾讯、华为将会在未来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据前三之地,其余都将向这三家聚拢,虽然其它云企业也将并存,但更多是协同过程,而前三将占据更多资源和机会。 SaaS要“井喷”? 为什么最近SaaS相对比较火?这是因为疫情,让钉钉、企业微信、视频会议等SaaS走上了风口。疫情让企业IT或者业务部门意识到需要拥抱SaaS,否则很难实现很好的在家办公体验。不过,发展SaaS并不像想像中那么容易。 SaaS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云软件服务,不需要企业和机构自建服务器或制定标准,这为SaaS的广泛应用铺就了基础,但也是企业采用SaaS的挑战。季新苏表示,SaaS最大的挑战是改变企业使用IT系统的习惯。原来的企业IT系统,是业务提需求、IT部门相应建设,而SaaS则是由IT制定标准再给业务使用。因此,除非业务部门的成熟度比较高,知道有些流程不应该自建,而是要匹配社会上的最佳实践,否则如果业务成熟度相对不高的话,所有业务部门都要制定自己的标准,那么SaaS就很难成功。 季新苏表示,当前并没有观察到特别与业务相关的SaaS快速增长。例如在国外比较火的人力资源管理或者是报销SaaS,国内并没有相应观察到大规模的井喷式增长。从季新苏的角度来看,目前还很难判断在未来有哪些SaaS业务场景井喷,更多的是IT支持、SaaS补充。 随着IaaS的发展,PaaS也会有相应的发展。如果企业大规模上IaaS,也会自觉使用PaaS。而如果SaaS发展起来,相信能够提高企业的业务成熟度高,但季新苏认为这会比拥抱“云”更难。 疫情改变了商业模式? 疫情加快了数字化转型,但疫情到底有没有让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呢?陈勇表示,其实并没有发现企业根本性的商业模式因为疫情而完全改变了。 陈勇介绍,Gartner询问了很多企业:疫情对商业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并对影响程度打分,“没有影响”打1分,“标志性影响”打7分,结果没有企业打7分和6分,打5分的也很少,更多集中在4分到1分。可以说,疫情没有给一家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改变。 不过,疫情可能让个别企业产生了彻底改变,例如从线下全部变线上,当然这只是个例。而对某些企业来说,主要商业模式没有改变,只是其中的某些元素发生了改变,比如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改变,但是销售或市场营销可能因为疫情而改变了。 工业互联网改变了谁? 中国现在正在投入工业互联网,相对比较火的是对于类似新基建这样的投入,而对于行业来讲其实没有看到太多比较成功且具有普适性的场景。季新苏认为,未来各个行业的工业互联网之间,最佳实践差异将非常大,没有一个普适性的标准或场景。 当前来说,比较成功的工业互联网,都不是费用驱动或者成本优化驱动,而是以创新驱动。例如,一个大型主机厂要生产相对较高端的汽车零配件,而高端汽车零配件数量越来越多且体积越来越小,该主机厂原来管理零部件的方式是贴二维码,工人拿到零配件后确认是否该进行下一道工序以及如何进行,但随着零配件越来越小,很难用原来的方法覆盖所有场景,于是就用AI+高清摄像头+5G IoT的布局,也就是用高清摄像头确认零配件到了哪个工序,是否应该进行下面的工序,整个系统比传统方式的效率高了很多。这种方式对于产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利润率很高,所以投资回报率也很可观。也就是原来38分钟产一辆车,现在压缩到35分钟,整个投入产出效率非常可观,这是比较成功的工业互联网落地案例。 季新苏表示,但是对于冰箱厂或者白色家电等低利润产品,通过这种效率提升,很难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所以,现在看到工业互联网落地比较强劲的,都是高端制造业或者是创新用户体验的提升,而不是水厂或电厂。 百年未有的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面临着一个大的时代背景,这就是“百年未有”。那么,什么事情是一百年都没有发生过的?陈勇就个人而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第一大经济体,这件事情在近一百年里确实没有发生过,但在一百年前却发生过。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第一大经济体,这件事情在近一百年里确实没有过,但是一百年以前美国就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用“百年未有大变局”联系“十四五”举措,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双循环、继续加大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产品体系、从“高速发展”转变成“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等等,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写在最后: “十四五”是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大规模推广的阶段,企业需要洞察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现象而看到本质,抓住企业或商业模式中本质性或根本性的层面,而不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当然,“十四五”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必须要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是信念,也是必将发生的新格局。 来源:谈数据[详细]2022-02-22 09:33

树根互联亮相“数字中国”峰会,助跑“数字中国”未来

春风四月,榕城百花齐放。 日前,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隆重开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详细]2021-04-27 21:23

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多产业融合”,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各[详细]2020-10-16 10:1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