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新年致辞:乘势而上 奋力开启十四五新征程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党委书记、院长刘小虎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党委书记、院长刘小虎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驰而不息的事业追求,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从“暂停键”到“加速跑”,最终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营生产双胜利,全院无数平凡的个体,共同塑造了极不平凡的伟大!

过去一年,我们聚焦科技前沿,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主线,科研能力持续提升。国有资本金项目、工信部农机装备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项目接连获批,科研条件升级和基础能力建设战役全面打响;100余项纵向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创新成果丰硕,科研价值持续可期,立院之本更加强健。

2020年,我们坚持人才优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梯队建设不断完善。院首席专家评审、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圆满结束,新兴技术领域和80后人才入选成为最大看点。韩增德研究员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科技人才备受鼓舞;研究生院正式成立,人才成长通道全面打开,兴院之源更加旺盛。

过去一年,我们合理配置资源,以拳头产品为核心的适度产业化取得全新进展,产业基础更加坚实。高效智能采棉机关键技术获得重大突破,青饲机、打捆机、精量播种机实现智能化升级,智能玉米穗茎一体化收获机、玉米去雄机、高地隙田间管理多功能平台、食用菌自动化装备等技术水平国内领先。10000kN大型轴向扭转疲劳寿命试验机、核应急机器人等填补国内空白,产品技术性能和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强院之基更加稳固。

2020年,我们勇挑时代重担,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时代担当全面凸显。组织完成了国家《“十四五”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重大科技专项建议》《国家农业机械产业创新发展报告(2019年)》《中国工程院智能农机装备产业战略研究》《建设农业科技强国重大问题研究》等重大战略咨询项目。组织召开了“科技部‘100+N’开放协调创新体系建设会议”“第十八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20学术年会”等一系列重要行业会议,国家战略支撑力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弘院之路更加宽广。

“志士惜日短,勇者常为新”。2021年是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局起步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全面响应科技自立、农业自强、国家自信的使命召唤,乘势而上,奋力开启“十四五”新征程。

一是坚定落实党之所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器利农桑,勇担央企责任,做好党的经济部队、科技部队。

二是全面对接国之所需,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满足国家战略所需、市场应用所求作为核心目标,加快高端智能装备技术研发速度,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技术支撑、装备保障。

三是奋力满足民之所望,坚持“以价值创造者为本”的人才理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更多创新科研成果脱颖而出。着力完善人才上升通道、助力员工职业成长,提高骨干员工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2021年是中国农机院“十四五”战略开局落地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全面促升效能要继续发力。“积力所举,无往不胜;众智所为,无事不成”,一切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新的一年让我们继续团结一致,坚定发展信心,鼓足工作干劲,深化内涵建设,全心全意推动中国农业机械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最后,祝愿全体干部员工新的一年里工作顺意、幸福安康!

责任编辑:Zeshua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国机集团召开2022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谋划更好服务国家所需

会议现场 2月11—13日,国机集团在合肥召开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总结2022年国家重[详细]2023-02-14 09:22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机装备研发“国家队”的转型之路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装备与技术研发的“国家队”,1956年成立,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原一机部农业机械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并,正式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屈指算来,中国农机院至今已走过了63年的辉煌历程。63年来,新中国的农机化事业从这里出发,拉开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序幕,也改变了我国农业的耕作方式,今天,中国农机院以加快推进农机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为牵引,以推动农业机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使命,面向农业现代化主战场,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正成为我国农机领域的战略策源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辐射中心、国际交流中心。 坚持创新引领,一批原创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中国农机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博介绍,近年来,围绕高端装备、农业工程、信息技术与服务三大主业,立足我国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中国农机院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积淀优势、创新平台优势、人才团队优势和政策信息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一批原创性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玉米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就是中国农机院紧跟市场需求研发的成果。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我国玉米种业规模虽然很大,但制种玉米生产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完成,制种作业装备品种少、技术水平落后,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瞄准产业急需,中国农机院“玉米田间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攻克了玉米雄穗动态识别定位与高度随动抽取等技术难题;创新提出了取代动力输出轴的气源驱动方法,提升了气吸排种性能,彻底解决气压不稳造成的田间漏播多、地头雍种问题;突破了轮距动态自适应调节等多功能自走式高地隙底盘技术瓶颈,首次实现了高大植株密植条件下施药、中耕、追肥作业机具一体化;研制了茎穗兼收玉米割机、秸秆收集打捆型玉米收获机,推动形成了摘穗收获与秸秆处理、茎穗收获和青饲收获机械化模式。该项目填补了我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装备空白,技术性能及作业质量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项目成果已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应用,其中玉米播种机、喷杆喷雾机、联合收获机、大型青贮饲料收获机共24个品种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果园机械化栽培体系与关键装备的研制与示范”“棉种智能精细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东北玉米全价值仿生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 近几年,中国农机院研制的一大批农业装备相继面世,提升了我国农业装备水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秉承“器利农桑”的国家使命,作为中国农机行业惟一一家国家级科研院所,目前,中国农机院有专业技术人员2500余人,占从业人员一半以上,专业涵盖农牧业机械、农产品与食品加工、信息与智能技术、材料与制造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5大学科36个专业方向的完善科研体系,建立了科研和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发展路径;建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3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开发项目250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7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0余项,其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30多项。特别是2016年以来,中国农机院累计投入科研经费就达4亿多元,在产前的种子加工、农田整理,产中的田间耕种与栽插、植保、灌溉、收获,产后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质能、农业废弃物处理以及畜禽养殖等装备领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有21个项目荣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国防)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9项。 “互联网+云服务”,农机作业进入“云时代” 农民坐在躺椅上,悠闲地喝冷饮,戳下手机屏幕,几台农机就开进了自家农田,作业数据则实时出现在手机上,后台对大数据分析处理后,还能编制不同阶段农机作业计划……这是中国农机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苑严伟为记者描述“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服务农民的一个画面。 近年来,中国农机院承担了由国家发改委发起的北斗产业化专项研究,开始尝试“互联网+农机作业”的推广应用。“北斗刚刚提供亚太地区服务的时候,我们拿到了农机行业第一个北斗产业项目,在1000多台联合收割机上装了北斗定位装置,成功解决了跨区作业机械与农田、农民‘失联’的窘境。”苑严伟说道。 为进一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又相继拓展到播种监测、植保和收获作业。“播种机装上我们的检测系统后,不仅能统计作业面积、作业时间、机手信息,对漏播断行进行报警,还能知道一亩地播了多少粒种子,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断行减产甚至提前预测产量,对后端加工和销售都有指导意义。”苑严伟说。 现在,“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拓展延伸,已成为涵盖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农机物联网平台,具有农田信息采集、农机工况检测、作业质量分析、专家智能决策和水肥药精准投入等特征,大大提升了农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减少了灌溉水、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由机械化向智能化、精准化的突破。 继“农业全程机械化云管理服务平台”后,2018年10月26日,由中国农机院主导开发的“好收成"农机合作社管理云服务平台暨APP在武汉国际农机展上正式上线运行。苑严伟告诉记者:“通过使用‘好收成’农机合作社管理APP,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可以用手机远程调度、监控作业情况,还能用北斗GPS定位地块分布、作业轨迹等,也可以实时查看作业面积和进度,实现实时跨区作业管理;合作社通过APP还可以对机手进行作业量统计、评价考核和费用结算,对日常农机具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油耗记录等建立档案库,分析作业面积、作业效率及收益等。” 对接“一带一加快中国农机路”倡议,“走出去”步伐 2017年12月13日,在埃塞俄比亚农业部,一场特殊的演示活动在这里举行。中国农机院专门针对当地主要农作物——苔麸,自主研发的播种机、收获机、清选机等全程机械化产品轮番上场,良好的设备性能和作业效果得到了在场官员和农业专家的一致好评。演示结束后,中国农机院以捐赠形式向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移交了部分演示设备。移交仪式上,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艾亚苏博士从中国农机院院长王博手中接过象征开启未来合作的金钥匙后,兴奋地表示:“这是改变埃塞农业历史的一天。” 而在此前的12月10日,在埃塞俄比亚中北部的阿姆哈拉州苔麸收割现场,中国农机院研发的苔麸联合收割机和脱粒清选机进行的作业演示中,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亲临现场。海尔马里亚姆总理详细了解了苔麸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后,对中国农机院研制的苔麸机械化设备表示了由衷的赞赏。他表示。中国制造的苔麸设备攻克了长期以来埃塞俄比亚政府曾寻求西方国家帮助却一直未解决的当地土壤粘性大、作物易倒伏、种子颗粒小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据了解,在约1亿人口的埃塞俄比亚,苔麸种植面积达300万公顷,有近5000万人以苔麸为重要食物来源,但是埃塞俄比亚一直以传统的人工方式播种和收割苔麸,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实现苔麸生产的机械化,一直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多年的期盼。中国农机院研制的苔麸机械有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将会极大地促进埃塞俄比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对此,王博介绍说,苔麸农机系列产品是中国农机院面向埃塞俄比亚市场开展“定向研发、定点推广、定位合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推动中国农机院农机化技术成果国际化转化,促进国际化经营,加快中国农机“走出去”步伐,探索了有效途径。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中国农机院“走出去”的步伐铿锵而坚定。 今年4月11~30日,中国农机院承办的多边援外技术培训项目——“一带一路”国家小型农机具使用与维修技术国际培训班在京举办。来自巴基斯坦、菲律宾、蒙古、斯里兰卡、泰国、伊朗6个发展中国家的20名农业专员参加了为期20天的学习实践活动。 今年3月1~7日,中国农机院所属中机华丰公司董事长吴德胜代表中国农机院分别与尼泊尔3个省就“尼泊尔奶业发展助推农村社区减贫项目”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8年9月3日,王博与加纳食品和农业部部长阿科托博士在京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两国政府农业和经贸合作框架内,利用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与装备,协助加纳在农业灌溉、农业示范中心、农业价值链提升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提升加纳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 …… 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展望前程,王博表示,作为中国惟一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国家级平台,中国农机院将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创新的举措,为我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本文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详细]2019-05-29 11:38

国机集团剑指国际空白技术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正式启动

日前,由国机集团所属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高温高频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启动,正式进入原理性样机的研制阶段。该项目的重大意义在于,将为复杂载荷作用下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提供革新性技术,实现国际上零的突破。为我国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的材料研制、装备制造及其寿命预测和可靠性评估提供重要支撑。 “高温高频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面向高温高频载荷作用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重大需求,提出高温、拉伸-弯曲-高频机械载荷耦合作用接近实际工况的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实现动态化多参量全流程的测试分析,将解决复杂载荷作用下材料微观力学行为、变形损伤模式与性能演化规律原位测试的难题。 延伸阅读 复杂载荷作用下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是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关键材料性能测试保障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但该研究强烈依赖先进测试技术与仪器。目前,少数公司推出了高温疲劳和高温拉伸测试仪器,但未见高温、复杂静动态机械载荷下材料力学性能原位测试技术的报道,严重制约了研究的深入。尽快研发该类仪器,对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抢占国际制高点意义重大。[详细]2019-04-12 09:29

蓄势待发!国内首条正穿冰川公路隧道硬岩掘进机“温宿号”步进始发

7月3日,中交天和为G219线昭温公路西天山平导隧道项目研制的敞开式TBM“温宿号”步进始发,标志着[详细]2024-07-05 10:05

专家解读:实施节能降碳十大行动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国发〔2024〕12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紧扣“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部署重点行业领域和用能环节节能降碳任务,采取务实管用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节能降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行动方案》提出的政策举措,以提升节能降碳能力和水平为出发点,以发展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为落脚点,有利于扭转传统的粗放增长方式,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节能降碳行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增效潜力巨大,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制度基础需加快夯实。《行动方案》部署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十大领域节能降碳行动,完善节能降碳机制,强化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牵引,对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二、节能降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加快改造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以节能降碳为切入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行动方案》结合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和装备,推广普及钢铁行业高炉炉顶煤气、焦炉煤气余热、低品位余热综合利用、石化化工行业先进气化炉、有色金属行业高效稳定铝电解和铜锍连续吹炼、建材行业陶瓷干法制粉等先进技术装备,为相关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指明了方向。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改造,在节能增效、提高先进产能占比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拉动投资消费,是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重要举措。 激发需求活力,壮大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是关键。《行动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推动重点领域用能低碳替代,实施新上高耗能项目非化石能源消费承诺,积极开辟非化石能源消费场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推动废钢、尾矿、废石、废渣、工业副产石膏、废旧装备产品回收和综合利用。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加大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科技创新,超前布局氢能、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战略举措。《行动方案》积极推广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布局钢铁行业氢冶金、化工行业绿氢炼化、工业园区核能供汽供热、清洁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型公共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等领域科技研发和示范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和转型金融产品,为氢能、人工智能、核能供热等未来产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节能降碳是实现国家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完善管理体制,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2024—2025年,是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时期,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体制机制,将战略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是“十四五”后两年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工作。《行动方案》提出强化节能降碳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5方面举措,明确将节能改造量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纳入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大力推进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强化节能降碳意识,有力支撑节能降碳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强化市场机制,激发节能降碳内生动力。节能降碳既有公益特征,也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改革、有序推进两部制热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有序建设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健全节能降碳市场化机制,有利于激发企业节能降碳的内生动力。 发挥政府作用,制定规则并弥补市场失灵。在市场规则制定、防范市场失灵方面,政府要发挥重要作用,巩固全社会共识、防止公共利益受损。《行动方案》提出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节能标准制修订,相关举措顺应我国节能降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有助于规范各类主体行为,为实现“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更好地保驾护航。 (作者:吕文斌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白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详细]2024-05-31 09:50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