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要积极推进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图”,其中包括发展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等智能高速动车组,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协同应用、北斗系统和遥感卫星行业应用,推动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先导应用示范区建设。
交通运输领域的新基建是整个新基建大盘子中的一部分。新基建还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其落脚点和发展目标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是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持续性突破,以改变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窘境。
虽然说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比如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海斗一号”全海深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新一代宽带通信技术加快转化应用,已开通5G基站超过20万个,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是推进新基建需要迈过的门槛,也是今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的关键障碍。为此,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在关键的核心技术方面持续突破,以催生新发展动能。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此前他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这次交通运输部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载体为引领的交通运输领域科研基地体系建设,近期加快成熟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远期跟踪新技术发展,适度超前布局。这就是既看到了现在的存量,又看到了短板,更明确了将来的着力方向。
其次是要为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这就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和藩篱,将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层层拔除,把被束缚的科技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
障碍和藩篱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其表现形式是“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国家花了不少钱,但很多钱没有形成洪流,而变成了细流,流入了个人或者特定团体的腰包。因此下一步,既要用好“钱”,更要用好“人”,尤其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从去年开始,国家科学技术奖进行了调整,奖金额度提高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由个人支配。这些举措反映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尊重他们的自主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活力。
第三是要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优化和强化技术创新体系顶层设计,明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还要发挥企业和个人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
(文章来自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