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长沙)为湖南制造业带货 三一专列启程前往中亚

4月29日上午12时,由三一重工制造的总货值150万美元的工程机械设备,搭乘中欧班列(长沙)启程前往中亚。这是今年开行的第108列,也是今年湖南第10趟制造业专列,中欧班列(长沙)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靓丽名片。

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成湖南国际物流通道主轴

受疫情影响,在国际客运航线全面停飞、公路受阻、水运停滞、口岸不畅的情况下,中欧班列(长沙)物流成本比较稳定,运输时间稳定,物流优势非常明显,成为企业复工复产首选的物流方式。

“以前海运需要40天,现在受疫情影响,海运不确定性、不可控因素加大,面临无法靠岸等问题。”三一物流副总经理雷勇告诉记者,以往大型起重货物基本上都是走海运,这次第一时间想到了中欧班列,时间只需半个月,还避免了产品被海水腐蚀的风险。

关键时刻,中欧班列(长沙)保持“天班”稳定开行,给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成为长沙国际物流通道主轴,有力保障了国际供应链的顺畅。

钢铁“驼队” 助力湖南制造业走出去

为帮助企业解决国际物流问题,疫情以来,长沙市政府物流口岸办会同星沙海关、中南国际陆港深度走访对接本地企业,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澳优乳业、楚天科技、泰松肠衣等重点企业一对一制定专项物流解决方案,走出了一条中欧班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在中南陆港公司的帮助下,我们根据铁路运输重心不能太高的特点,重新对产品的重量、形状制定方案,在二月份通过长沙中欧班列试运输了一部分产品之后,就决定进行专列运输,以后能走中欧班列就走中欧班列。”雷勇说。

招商局集团旗下中国外运华南区域控股的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红宾介绍,中欧班列(长沙)定制化专列,提升了货物价值,丰富了货源种类,强化了大宗货源保障,将湖南“制造”的产品订单及时销往欧洲市场,增强了湖南制造业的海外竞争力。

“为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长沙中欧班列开行了中联、三一、吉利等10趟制造业专列,与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保障国际物流通道的顺畅,助力湖南制造业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向世界。”市政府物流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杨莉表示。

多部门支持 中欧班列实现快速发展

中欧班列(长沙)“天班”发运的背后,离不开海关、铁路等多部门的支持。

“作为口岸监管部门,星沙海关严格落实总署的要求,全力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和企业复工复产,通过互联网+海关实现远程申报,充分利用H986大型查验设备提高通关效率等,主动服务,体现海关担当,确保湖南省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畅通无阻。”星沙海关副关长周波说道。截至4月28日,中欧班列(长沙)共发运班列107列,同比增长111.3%;累计进出口箱量为9308TEU,同比增长104.4%;运输货物货值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9.5%。

铁路作业场中,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装卸作业。“我们高度重视和支持长沙中欧班列的发展,投资1.1亿元改善海关监管区条件,统筹铁路运力资源,优化作业环节。优化海关监管区作业流程,充分利用线上媒介,客户提前报备进出关信息、提前预约海关查验,铁路将线下审单转移至线上进行,压缩现场交接时间。”长沙湘通国际铁路港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邓峰介绍。

近年来,长沙北货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按照一类铁路口岸标准建成,存放集装箱数量从330个增加到了1164个,查验位置从3个增加到12个,车辆进出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压缩到30分钟左右,海关查验通关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压缩到40分钟,查验等待时间显著压缩,这给长沙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擦亮国际物流新名片

2月24日,海关总署出台十条措施助力中欧班列发展,提出支持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这对长沙乃至湖南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杨莉表示,疫情期间中欧班列(长沙)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下一步,长沙将叠加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的战略平台,围绕“通道+园区+产业”发展路径,做大做强中欧班列(长沙),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来源:红网)

责任编辑:nul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扬帆“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长沙)山河智能国际专列发车

12月25日,一声汽笛长鸣,满载着挖掘机、滑移装载机、高空机械的中欧班列(长沙)山河智能国际专列从长[详细]2023-12-26 21:02

丝路闪耀之五:加速出海!“海铁联运”首开徐工专列

10年来,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春风,徐工依托徐州中欧班列,沿着古丝绸之路的足迹,用大国重器为“一[详细]2023-11-18 21:17

柳工2022年首趟中欧班列,多家权威媒体关注!

1月15日,75014次中欧班列运载55箱平地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柳工重型机械,从柳州铁路港鸣笛启程[详细]2023-01-17 22:01

铁建重工带式输送机系统在阿拉山口投入使用,助力中欧班列货物转运

近日,铁建重工两套共十条总长度超1400米的带式输送机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在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站环保改造[详细]2022-10-04 20:11

集装箱行业进入平稳增长期 "一箱难求"缓解

受国际集装箱运输需求持续旺盛、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导致境外物流供应链梗阻、部分国家港口严重拥堵以及苏伊士运河堵航等影响,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力供需失衡,集装箱船舶运力紧张、海运物流供应链多个环节价格高涨成为全球普遍现象。 不过,延续了15个月的上涨行情自去2021年四季度开始出现回落。尤其是2021年9月中旬,因电力紧张导致大量工厂限制用电,加上高涨的海运运价迫使外贸企业减少出货,集装箱出口货量涨幅从高点回落,业内焦虑的“一箱难求”率先缓解,“一舱难求”也趋于缓和。 多数集装箱产业上下游企业都对今年市场做出了谨慎乐观的预期,判断2022年不会再出现去年的场景,将进入一个调整期。 行业回归理性发展 “我国集装箱国际运输市场在2021年出现了历史纪录的‘天花板’,经历了订单暴增、价格高涨、供不应求的极端局面。”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牧原解释说,所谓“天花板”现象,就是过去十年没有出现,后面十年也很难再现。 不过,这样的疯狂势头已经得到了遏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一箱难求’情况基本得到缓解。”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会长黄田化在2022年上半年集装箱行业运行情况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上半年,集装箱生产量约为162万标准集装箱,同比下降40.9%,行业整体回归理性,回到历史正常水平。 集装箱行业恢复正常与交通运输恢复正常密切相关。上半年,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俄乌冲突影响背景下,我国多式联运经受住了考验,海铁联运持续增长,中欧班列快速恢复,为保障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上半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4亿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3%;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500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6.1%。 “总的来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随着物流保通保畅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交通运输上半年主要指标在经历4月份短暂波动后逐步恢复,特别是货运量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增长,交通投资、快递业务量总体回归正常发展轨道。”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舒驰说。 “从中长期来看,预计我国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将从中高速增长逐步放缓,港口之间的竞争也将加剧。”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谢刚表示。 海铁联运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总量为75.8亿吨,同比下降0.8%,外贸货物吞吐量为22.7亿吨,同比下降3.7%。 一季度,港口集装箱运输受到春节传统淡季和疫情影响,运价开始回落,增速普遍放缓,外贸集装箱舱位出现空余。各大沿海港口企业均表示,疫情下,公路集疏运严重受阻,总体运输成本明显增加,供应链不畅带来工厂出货减少,集装箱卡车进出港受限,集装箱箱源紧张,船公司临时改变航线,以及各地防疫政策的差异对港口生产组织带来巨大挑战。5月份开始,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各大港口海铁联运业务快速恢复,不仅弥补了一季度的损失,多数港口同比增长明显。 “与港口货物吞吐量下滑形成对比的是,上半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和海铁联运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李牧原指出,沿海港口上半年海铁联运量同比增幅的平均值接近20%。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几个港口也在海铁联运上取得逆势增长,如上海港、盐田港、大连港、广州港海铁联运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根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对沿海11个海铁联运主力港口的统计,沿海主要港口完成海铁联运421.7万标准集装箱,海铁联运占港口集疏运比例普遍增长,最高达到23.6%。 “多地港口受疫情影响,虽然集装箱吞吐量增速放缓或同比保持基本平衡,但海铁联运同比增速大多超过两位数。”李牧原表示,疫情影响了公路集疏运,铁路集疏运的优势就凸显出来,这再次证明多式联运对我国物流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作用。 202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今年上半年,各沿海港口纷纷把海铁联运作为港口升级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抓手,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欧班列显现韧性 日前,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重庆)开行突破1万列,意味着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国与欧洲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也标志着中欧班列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取得新进展。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7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990列、发送货物86.9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分别增长3%、4%。其中7月份开行1517列、发送货物1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12%,均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受到疫情严重冲击下,集装箱行业除了努力保证港口运输效率、拓展铁海联运外,还积极通过越来越成熟的中欧班列,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在今年上半年低谷时期,中欧班列仍维持在1100列以上,是近3年来的较高水平。5月份、6月份开始重新站上1300列以上的历史高位,7月份继续恢复增长,创历史新高,开行班列超1517列,集装箱运量环比增长达到14.9%。”李牧原介绍。 中欧班列平台和运营企业普遍表示,“五一”假期后中欧班列货量逐渐回升,目前市场总需求已基本恢复。4月份至5月份,欧洲港口的拥堵也促使部分流失客户回归中欧班列。 “我们可以看到,俄乌冲突对中欧班列的影响正在逐步降低,中欧班列的韧性开始显现。中欧班列作为我国国际物流通道的新兴市场,刚性需求越来越明确。”李牧原表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详细]2022-08-25 16: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