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已暖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三分钟,站在落地窗前,面向南方,与所有人一起,默哀。

清明,农历三月十二。租赁市场已经强过往年正月十七时的景象,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一次公卫危机的影响,总共在50天上下,占2020年的七分之一左右,十几亿人的生命与经济在这一场危机中付出的代价巨大,但平衡得优秀。

生意的停滞已经扛过去了,项目部正常工作后,4月起,再撕扯一阵不可抗力的收尾工作。租赁商苦啊,处在整个产业链损失最重的那个支点。

日子还要继续过,路还要向前走。

市场恢复了,中国高空产业还要尽快摆脱当下自己制造的危局。

从高空产业的宏观指标看,这个市场已经度过成长期进入成熟发展期,但从市场的参与者来看,目前还相当不成熟。其客观标志,就是2019年中以来的价格快速下滑。

今年三月,标准10米剪叉车月租报价已经向下击穿了2000元的水平,更极端的情况还有直接奔向1000元的情况。(当然,目前看这还是春节之后大环境需求低落之下的短期现象,随着未来十几天工程全部复工完成,看看大家能把这个水平一起抬升到什么位置,我们再议。)但就近期情况,成熟的其他工程机械市场却没有出现高空平台的这种情况——接受客观停工情况,忍得了闲置,挺得住价格。

而中国高空产业怎么摆脱当下的危局,尽快成熟起来?我们该如何设想?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设想之一:全行业找到租赁价格标准锚点。

市场总是有波动,有周期,不同的阶段价格相应变化也符合规律,但只要不脱离一个锚点,即在围绕这个锚点波动,就不会破坏行业根本。

在以前的周期里,原来挖掘机、起重机等租赁行业,也都经历过“价格慌乱”。有些人一提这种现象,就用“价格战”的字眼来形容。实际上,哪有经营者用价格来开战的,比着出低价,都是“价格慌乱”的心理反应行为。

租赁价格标准锚点在多少?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基本经济理论就可以指导产生。

目前中国第二产业的基本毛利率分水岭为20%,低于基本就要搞不下去。

高空平台产业目前算上融资利率基本采取四、五倍杠杆经营,五年期现金流抽除首付后基本等同于毛利率,考虑到积累扩大再生产需要以及产业尚处发展阶段初期,毛利率设在30%左右的话,8万多元的10米剪叉车低过2100元租赁水平,则租赁行业投资积极性基本丧失,全行业发展开始受到抑制。即租售比为39个月,3.29年。

目前国内挖掘机行业保有量160万台,统计年约租赁收入2300亿元,年均单台创造租赁收入14.4万元(扣除操机手工资),平均月租价水平2万元(含操机手),考虑一下挖机的设备保养消耗水平与高空平台相差不大,但操机手与运输的成本高出,按13.5万元年设备创收水平,相比40万每台的设备平均原值,租售比为35.6月,2.96年。

高空平台业内资深人士“二把刀”曾于近期发文对比了起重机租赁行业与高空平台行业的经营情况,其中以起重机规模最大的25吨机型为例,当前月租费2.8万元,台班费1300元,设备平均售价100万元,月租售比为35.7月,2.98年。

设想全国高空平台租赁行业价格水平尽快达到36个月、3年这个基本水平的租售比,即10米,并且行业从业人士,在持续经营发展的努力之下,经营能力不断成熟之时,开始理性地围绕这个锚点,依据微观市场实际情况,做出价格决策之后,整个行业将进入成熟理性的阶段。

毕竟,行业价格低过锚点多了久了,肯定有人停手,有人离开;行业价格高过这个锚点多了长了,肯定还有大量的新进入者杀将进来。

毕竟,就目前来看,挖掘机行业约有10%的企业,起重机行业也有行业5%的企业同时也经营着高空作业平台,这个行业门槛不高,但经营也不易。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设想之二:租赁行业格局趋于稳定,并向均衡回归

中国高空平台租赁行业,15万台保有量,3000家租赁企业,发展到2019年时,五家万台规模大犀牛企业设备规模比已经接近40%,而在当年二季度之后,在行业当看新设备采购(合同)中占比更可能超过50%。而百余家千台上下的羚羊企业保有20%左右,余了两千多家小蜜蜂企业,则经营着行业另外40%的产品。

这样的市场格局已经与其他行业有较大差异,以前有文章分析过,租赁企业集中度太高,制造企业集中度太低,已经动摇了这个装备产业正常的传导链条。2019年制造商对行业几大家租赁商的巨额融资加现金流补贴,已经对整个产业造成了劣性影响,抑制了产业拓展一线大规模小公司的发展动能。

设想2020年的市场格局有条件趋于稳定,并向均衡回归,目前已有一定的条件。

首先,头部企业数量已经有在减少,市场价格也已抑制投资冲动。

实际上,目前还明显主张站在第一集团的租赁商仅有三家还势均力敌,还在较劲。其他几家原来的准一线租赁商,去年底就开始收手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暂且以国大、民二、资三来称呼这三位行业的大犀牛。

国大,有钱,有背书,是上下游的零风险交易商。但在其大东家里,资产收益率,也是一个考核的硬杠杠。过去许多年,行业的租赁价格很高,实力型竞争对手基本没有,国大的经营压力很轻,把住一条租赁率不低于70%,就可以年年交出漂亮的经营报表。闲置率超过30%就降价,可能就是这种简单惯性的经营操作,使国大近两年成为行业价格一路向下的主推手。但是,目前行业租赁价格水平已经低到如此地步,国大手里毕竟不只这一种产业在经营,与其他产业的毛利率相比,差距太大的话,班子和上级公司也会看不下去。维持投资动能的只有“保住江湖地位”和“谋求远期利润平衡”两个理由。

这其中,“保江湖地位”在国有性质的经营会议上,还能用;“谋求远期平衡”基本不能拿出来说。国有干部,谁知道你在一个位置上能干几年,谁不想尽快积累政绩然后动动。所以只要在数量上能够超出其他企业,国大很难再有强的设备投资的动能,投的少了,租赁率自然提高,租赁率高了,下压价格的必要性就没了,有理由设想国大这一家也有了推动租价向锚点集中的动能了。

民二,实力杠,真是专业经营,并且租赁经营队伍底子,可能比国大还强。

但民二单独剥离后的终极目标有两个,外部是资本市场再混乱加再上市,内部是与支护部分完成产业结构平衡,奠定长远基础。

经营产业结构平衡,是企业内在的动力,但外部的资本市场诉求,也给企业的经营水平划定了基本红线。大家想想上市公司标准,就可能算出来,毛利率低于30%,并且不能保证利润水平连续三年的增长,企业从战略层面就得调整,甚至掉头。

尤其是当前行业整体价格的下行,尤其是近两个月众多小企业针对大公司主力市场的大工程项目,击穿式的反击,必然对大公司带来极大的战略经营压力。

资三,就是真有钱,募资通路已经打开,还有物联网的原始基因。

但有时,一利也是一害。看看近期一杯咖啡戳出多大的事?

投资方投,前期听故事,中期盯报表。在目前市场价格水平下,资三当前最优的选项就是保住报表,做实故事。

从保报表上说,租赁价格的下行,最不利于报表的保证。而从一线经营实际上说,资三又是队伍最弱,基础最差的。(实际上,不仅是资三,除了国大还有一个员工身份溢出价值以外,看看三家大犀牛一级、二级租赁率的比值,就可以知道,在其庞大身躯中,隐藏着多少的小蜜蜂。一旦轰然倒地,漫天飞舞之后,可以设想对行业格局的重大影响)

价格再下行,报表不好保。实际上,资三一近来在市场价格变化中,一直主要是跟,一直不是主动,其原因就是如此。

但资三,有一个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把物联网做起来,属于这回全国主导的新基建范围,有着重大的产业意义和市场前景,比目前实体经营那一块更容易获得投资。一直说,这一块好好做,一台车都不用买,这一块做好了,不仅利润更高,现金流更好,还是给所有的小蜜蜂造福,给所有小蜜蜂做一个最大的蜂巢。

所以,如果理性地设想美好的前景,头部大犀牛都没有继续提升行业集中度的理由。

而行业的集中度的下降,将帮助行业重新回归平衡,助力行业重回良性运营。

设想之三:制造商持续降低售价哺育产业

2019年的价格慌乱,加上2020年开局的公卫危机,都为行业重拾发展势头带来高强压力。

从整个产业链上来讲,目前最有能力推动产业的当属制造商。

作为产业链最上游的使用方,经过一年的价格熟悉,已经对行业租赁价格找回锚点形成了巨大的需求端压力,即使租赁商格局均衡蜂蜜羚羊犀牛一起支撑价格的收效会有,但十足艰难。而公式的另一端,就是新采购产品的价格分母的变动,平衡起来最快捷有效。

对于制造商来讲,2020年是重新挺起行业发展趋势的关键时期,否则过去三年投资的新产能均会产生巨大浪费。

而实际上,从2017年底开始,在对数家制造商多位高层的访谈中,均听到制造商在获得规模成本优势后,装备价格水平会下降30%左右的战略经营预备。而目前,应该是时候了。

目前国内行业保有量超过15万台,其中2019年新增6万台左右,如果太平洋那边年内不快速启动1.5万亿美元的大基建,制造商可能盼着2020年国内市场吃下近10万台的量。

在这种情况设想下,以10万新增对原有保有量的15万,如果产品基础价格仅下调20%的话,能够对租赁端的价格压力提供11%的回补性支撑,整个行业,就可能重新拾回发展的动能。

当然,这一次,需要制造商形成真正的战略默契,全面平衡对等犀牛、羚羊和小蜜蜂的销售政策,推动下游租赁商格局体系的优化重构,奠定整个产业长久发展的基础。

毕竟,从整个第二产业来讲,这个国家,是将中国制造作为经济运营的抓手,只有中国制造能够成为相关产业的做局者。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高空平台产业走向的几种“美好”设想

夜幕已垂,万家灯火阑珊。

站在2020年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清楚的知道,中国的事情该怎么办。

只要团结奋斗,再大的灾害面前,我们都能取得胜利!

只要懂得怎么真正的去牺牲、然后向前,高空平台产业的发展才能不被阻断!

这,让我们有理由,去设想中国高空平台产业这样几个美好的未来。(文章来源:高空机械工程)

责任编辑:Shin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总部坐落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公司成立以来,三一重工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三一重工仍然延续了以往的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7.45亿元,较上年增长50.3%。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4.96亿元,同比增长20.01%,利润总额26.29亿元,同比增长70.65%。20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46亿元,同比增长98.43%;利润总额36.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9.33%;净利润28.75亿元,同比增长162.39%。三一重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产品包括建筑机械、筑路机械、起重机械等26大类200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有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搅拌站、压路机、摊铺机、平地机、履带起重机等。目前,三一混凝土输送机械、搅拌设备、履带起重机械、旋挖钻机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2002年,三一重工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创下单泵垂直泵送混凝土406米的世界纪录。2007年12月,三一重工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492米再次创造单泵垂直泵送的世界新高。三一重工还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2007年10月,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66米臂架泵车问鼎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底,三一推出72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实现了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又一次跨越。三一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经营理念,将销售收入的5%-7%用于研发。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目前共申请专利2040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100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在国内,三一重工建有遍布全国的100多个营销、服务机构,拥有56个服务网点仓库、6条800绿色服务通道。其自营的机制、完善的网络、独特的理念,将星级服务和超值服务贯穿于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在全球,三一建有30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三一重工已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和德国TUV认证。三一重工于2003年7月3日上市;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成为首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并实现全流通的企业,被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史册。2003年10月3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三一,亲切鼓励三一人:“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此后,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周永康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继视察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先生是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中共十七大代表,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获得者。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