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制造业反弹需要哪些“催化剂”
据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4月7日公布了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8%,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但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加快恢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升,是3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升的主要因素。从各区域表现看,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均在50%以下。采购经理指数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临界值,高于50%说明经济经济扩张,低于50%说明经济收缩。
3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8%
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长期存在
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仍长期存在,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加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中国产业链撇开或替代。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仍是不可挡、不可逆的。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刘志彪表示,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仍长期存在,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加强。根据国际机构报告和实地调研,外资并未因为疫情而改变对中国的投资策略。可以断言,疫情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引导产业回归,但最后可能只是少数产业链或者部分产业环节的回归,而不可能是全部产业链的整体迁移,因为这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将中国产业链撇开或替代。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仍是不可挡、不可逆的。中国接下来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降低营商成本,增大对外资的吸引力。
近日,江浙沪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施工图”公开。刘志彪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施工图”在中长期政策方面,有利于加快构建基于全球产业链集群的国内价值链和沿“一带一路”的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对此,要加快这一区域的统一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与东北经济圈、中西部地区的国内价值链的建设,鼓励形成更多的国内经济循环和联系,适度替代全球价值链弱化的负面效应,发挥国内经济的韧性和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作用。
“尤其是要加快全球产业链集群在长三角地区的建设。”刘志彪表示,全球产业链将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这是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与我国沿海地区地方化的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倾向高度一致。在这次疫情中,我国企业复工复产受影响最小、最有竞争力的也是这些全球产业链集群。为此,要在全国最有条件的长三角地区加快先进制造业世界级集群建设步伐,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危中寻机应做好五点
国内企业复工复产正有序推进。对本土制造业企业来说,这次疫情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如何在疫情逆势中及时调整,抓住机遇构建起未来处理突发事件的战略机制,近日,毕马威发布的《新冠疫情后制造业的五大战略思考》从防疫、防灾和防突发事件(三防)方面给企业提供了5点具有建设意义的思考。
首先,本次疫情使消费者对于公共空间的卫生防疫关注大幅增长,加大业务和产品组合中的健康元素占比不失为一个顺应消费者心理的有效做法。企业管理者应顺应趋势,深入考量自身业务和产品组合可与之结合的方向。比如,交通设备制造商可为交通工具配置防疫监测、应急救助和新风循环增强系统。
其次,面对突发疫情,公共部门的医疗和物资供应往往短期难以满足需求,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可考虑围绕主业配置一定比例的医疗和防疫物资供应能力。这不仅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政府解决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困难,还可以提升生产线复工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企业防疫防灾能力,在获取经营收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例如,部分车企快速调整布局生产口罩就是一个良好的范本。
第三对于消费品行业来说,疫情暴发和其他突发事件并不会直接导致市场需求中断,一些日用消费品的销量反而会在短期出现爆发式增长,而渠道供应和配送物流体系却会受到较大冲击。直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快消品和耐用消费品行业企业可进一步加强线上渠道建设,减少对线下渠道的依赖。尤其是对于企业收入占比大的生活必需品、薄利多销型商品和标准化的产品,有效的线上渠道能大幅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造成的生存威胁。
第四本次疫情也提示制造业企业管理者需进一步提升生产体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生产线自动化和无人化不但顺应当今国内人力成本增长的趋势,而且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生产系统在突发疫情下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现代制造业分工越来越细,各产业环节密切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企业管理者应进一步考量供应链体系的多元化、备份机制和应急预案规划,以便区域性突发事件再次暴发时,企业供应链体系能够按照预案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生产恢复和调整,将损失减至最小。
最后,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及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办公管理的虚拟化和线上化已在许多行业场景实现落地。本次疫情迫使不少企业采取远程方式实现复工,同时也在考验企业在线上条件下维持正常运营的制度和流程体系、日常和应急管理,甚至包括企业变革能力。未来企业管理者应进一步考量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和虚拟化,在提升运营管理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的同时,加强企业对突发事件的抗冲击能力。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共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G的工业场景主要是在制造业,但若真正将5G落地在工业上,需要一个载体,什么样的载体能够加速5G的落地,加速5G和工业场景的结合呢?即工业互联网。此次国家提新基建,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5G和工业互联网。
2017年的11月份,国务院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影响深远,包括这几年大力推的工业互联网,并且把工业互联网列入发改委的基础设施投资,都是因为这个文件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为了落实国家和国务院的政策,工信部起草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正式启动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各项工作,其中一个是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已经实施了两期,18年一期,19年一期,国家前后批了将近数十亿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北京两化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工业互联网学院院长王凯表示,因为它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德国和美国已经把工业互联网列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也就是说没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就没有了。就像前几次的工业革命一样,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主,第二次是电力能源,第三次是半导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就是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也是我国新技术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举措,因为工业互联网可以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实现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联通,这个联通可以创造巨大的价值,互联网把我们的消费领域,把人和销售的商品连接起来,创造了阿里,把人和娱乐联系起来,创造了腾讯这种新型的公司和产业机会。互联网和工业结合就可以创造出新型的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
另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美国是最早提出工业互联网的国家,美国的GE公司,2012年开始做工业互联网。后来德国提出了工业4.0,包括新一轮的数字孪生,AI、大数据、云计算新型技术,都是基于工业互联网融合过程中不断服务于制造业。
美国包括德国都在布局,中国也不能落后,中国在这方面落后的话会跟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人民调动起来,要做5G和工业互联网,就要抢占新一轮的产业制高点。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轮的智能制造的基础,智能制造原来有好几代,第一代是的智能制造建立在数字化技术上,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第二代是数字化+网络化,通过生产线之间的联通,创造智能制造的很多场景。第三代的智能制造是建立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的意义。
5G和工业互联网怎么融合呢?王凯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是非常重要的,5G作为一个新一代创新技术的演进方向和未来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他们两个结合会产生很多的化学反应,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变,原来的智能化是一个智能单元,用了一个机器人,用了一个RGV,用到了增强现实,可能是局部的智能化。
这样,通过5G的三大场景,万物互联,低延时,高带宽,可以把单个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场景联成一张网,联成一个系统,可以实现整个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同时也为5G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有力的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导报、新浪)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