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是过堂更是过筛,企业能否顺利通关?
疫情防控攻坚迎来满月,排行榜上的数据在下降,复产复工(关注)度上升,包括工程机械行业在内的很多制造业企业已开始在疫情防控与复工生产两个“战场”中双线作战。这场战役的终点肯定是胜利,但仍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来应对和改变。
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会持续,主要会体现在加剧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延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抑制内外商务经贸活动、加大稳就业压力等方面。”[1]按排序来看,目标似乎很明确:先解决复工生产难题,再解决工程建设进度,然后是进出口贸易。
“需求延后,短期波动不改中长期趋势”成业内基本论调,却使得行业同样面临现实压力和潜在影响的深入。成本上升、配套供应链受限、现金流紧张、有效生产时间缩减……对企业是又一次淬炼,甚至关乎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目前考验的不仅仅是抗风险能力,而根本可能是抵御风险的同时能否平衡发展的能力。疫情面前,各行各业的竞争反而变本加厉,倒逼变革加速,竞争力也将被重塑。旺季会推迟,竞争永不停息,而工程机械行业本就是充分竞争的行业,鉴于当前局势和行业态势,更深层次的竞争或进一步向新技术、现金流、出口和环保聚焦。
疫情之下,是过堂更是过筛
新技术:变革和需求或更迫切
突如其来的疫情着实向本就处在风口上的新技术加了一把力,离现实又进了一步,也让更多的个体(企业和人)真切感受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中国制造领域的应用价值,工程机械行业亦然。从火雷医院建设的抗疫一线到复工复产的第二战场,从数据监测、故障预警、远程服务到自动化全息组装生产线、焊接机器人、AGV,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机械行业的融合让施工更快速、准确,让生产更灵活、高效,总体运营更安全,成本也更低。不止于此,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对企业在业务管理、产品提升、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各方面的价值提升都极为重要。
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文部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企业复产复工工作,其中也特别提到,“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APP)、 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 我们欣慰地看到,新技术的应用早已在工程机械行业逐步落地,初显成效,也意识到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多启示和展望,比如说对全面复工复产仍有不同程度促进的供应链管理、柔性生产、成本预警管控等等。
不可否认,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应对不确定性、调整自身应对措施时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对于此前不管是由于技术、资金限制还是出于对前景的疑虑尚未融入这股浪潮的中小企业而言,难免会有不小的冲击,其在流通中介、交易服务、信息收集等领域的优势不断被削弱,现阶段以及未来都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因为,经此一疫,新技术的变革和应用需求或更显迫切。
智能车间
现金流:考验箭在弦上
“海底捞月亏8000万?”
“西贝贷款发工资只能撑3个月?”
“债务危机之下的北大方正被银行申请破产重组了?”
……
现金流的紧张,是很多企业面临的现状,分地区和行业,影响程度各异,殊不知背后多少企业或已出局。
企业皆知现金流的重要性,但往往在遭遇危机时,这种重要性才真正被突显。对工程机械行业企业而言,这种感触应该更深,因为一些企业正是经历上一轮考验生存下来的,只是不曾想如今要重拾这一考题(又或者说难题)。虽说因有前者之鉴,眼下整个行业资产质量相对健康,但不能忽略2019年的价格战,让一些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冒险陪跑。数据显示,2019年行业重点企业销售费用全年增长42.3%,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4.2%,应收账款也有11.7%的增长,现金流和应收账款几乎同步上涨。
此次疫情波及面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工程机械行业上下游都难以幸免。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代理商工作委员会最新调研显示,目前行业代理商的复工比重不足两成,而租赁商的复工情况只有一成左右,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承受着相当大的生存压力。诚然,在复工延迟、订单减少、开工成本增加、施工仍不确定的境况下,中小企业碍于风险管控方面的不足(或者说没有),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会加剧,而现金流一旦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业已出台降低税费、缓交社保、融资降息等相应的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能需要视不同地区的复工情况而定。2月21日工信部再发文,明确要求“要加大清理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账款工作的力度,同时鼓励央企、大型国企等龙头企业发挥表率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疫情防控和生产恢复。”记者了解到,早在这之前,行业已有头部企业出手,作继徐工集团2月13日发行行业首单疫情防控债(3亿元,用于经营周转)后,三一集团于2月19日再发10亿元(9亿元用于偿还公司有息债务,1亿元用于经营周转),意在通过传导机制,缓解各自产业链上配套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压力,避免物料紧缺,强化整体抗风险能力。
现金流,任何时候都不能越底线
出口:产业链、供应链冲击
近年,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加速海外布局,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产业园区、开设海外银行,版图不断扩大,布局也不断深化。有研报数据显示,2018年行业排名前4企业海外收入大幅上升至 265 亿元,占自身总收入比例上升至 18%。全球化运营涉及更多的地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全球化的协作又意味着高度依存,必须深度融合。
疫情当下,有企业依托海外工厂,利用本地供应链和制造优势,紧急扩大产能,保障了区域市场供给,但也不乏企业因供应链和物流的不确定性,暂时无法完成订单。针对这种情况,商务部也有相关“稳外贸”的政策措施,以“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合理降低短期险费率,帮助企业应对订单取消、出运拒收等风险”。同时,也有专家建议“把缓解外贸企业的资金困难压力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增加出口退税支持力度,扩大贷款融资规模,尤其要重视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困难。”这次考验来得有些突然,却也可以说是正当其时,以鞭策、激励企业更精准地拓展海外布局,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球化布局,使其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进而实现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管理。
商务部对2020年出口贸易前景持适度乐观态度,预计全年外贸发展会保持在合理区间。相信随着物流运输大面积恢复,产业链供应逐渐复苏,行业出口形势将逐步好转。
环保:只会更严格
2月21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2020年全市300个重点工程项目,新开工项目占比不低于40%,当年计划完成投资约2523亿元、建安投资约1253亿元。同一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相关部门提交“推迟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消息在业界传开,不过建议并未公开,建议是否采纳暂未可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21日,全国设备开工率恢复至春节前一周水平,尽管开工率靠前的省份开工率在10%以上,但开工率仍明显较低。
一方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重大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复工。另一方面,复工后一些施工企业仍面临物资设备供应紧张、运力运输受限、短期劳动力不足、跨区域施工管理等诸多挑战。众多工程建设会有一定延迟,相对应地,对于工程机械环保方面的现场检查或许会有减少。但疫情的来袭也让生态(命)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进一步突显,可以预见,正常开工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行业层面对工程机械产品的环保监察、检测等工作应该只会更加严格,用户可以利用现有时间通过线上及时进行上牌信息的补充和完善,为保后续顺利开工做好全面应对。
此前,市场上已有企业推出国六起重机产品,也有企业蓄势待发,还有像北京这样的地区已率先进入国六时代。而不管本次国六排放标准是否会在全国范围内推迟实施,谁都深知这是不可逆的必然趋势,即使有时间上的调整也只是针对疫情的特殊应对,企业万不可有一点松懈,相较于一线品牌,中小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上面临更多的关卡。
环保只会更严格
环保趋严更新需求确定叠加新增需求和基建逆周期调节投资增加需求双重保障,理论预计,2020年行业发展应无恙。战役还在持续,需积极应对,更要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讲,有些问题可能一直存在而疫情只是一面放大镜。讲长线思维,向前看,不妨也多看看,待秩序恢复,竞争力是否更强,后劲是否更足,产业链是否更成熟,是否能更好地满足集中爆发的需求,又或者说是否能撑到旺季?
疫情尚未结束,要有希望,但切不可放松警惕!同心战役,守护健康!愿大家做好个体健康管理的同时,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时间赛跑,发力复工复产,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助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行业层面都在进行不同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更多内容请关注本网后续报道!)
[1] 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