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真的可以推动疫情防控吗?

2020年开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汹涌而至。相比于2003年的SARS疫情,十余年间,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威胁,大数据这一技术手段可提供重要帮助,城市管理者也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获取了很多疫情防控和城市管理的经验。

大数据真的可以推动疫情防控吗?

大数据真的可以推动疫情防控吗?

面对紧急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多方来源的海量数据,如何联合政企单位科学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公众提供更完整、连续、准确、及时的防疫信息,为专家提供追溯疾病源头的方法,为决策者提供传染病发展的趋势,是大数据应用于防疫的三大重要任务。

可分析“涉疫”人员流动轨迹通过集成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交通部门等单位的信息,大数据可以分析出人员流动轨迹。具体来说,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机信令等包含地理位置和时间戳信息的数据分析绘制病患的行动轨迹;另一方面,根据病患确诊日期前一段时间的行动轨迹和同行时间较长的伴随人员,大数据可以推断出病患密切接触者。综合分析确诊病患、疑似病患和相关接触者的行动轨迹,可以准确刻画跨地域漫入、漫出的不同类别人员的流动情况,这既为精准施治提供了有力指导,也为预测高危地区和潜在高危地区提供了有力依据。

可追溯传染病源头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联合出行轨迹流动信息、社交信息、消费数据、暴露接触史等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建模,可以根据病患确诊顺序和密切接触人员等信息定位时空碰撞点,进而有望推算出疾病传播路径,为传染病溯源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可预测疫情发展态势通过高危人群,即确诊病患和病患密切接触者的运动情况,结合疫情新增确诊、疑似、死亡、治愈的病例数,借助传播动力学模型、动态感染模型、回归模型等大数据模型和技术,不仅可以分析展示发病热力分布和密切接触者的风险热力分布,还可以预测疫情峰值拐点等重要信息。根据预测的疫情发展态势,卫生部门可以针对发病热力分布,对重点区域强化卫生措施;依据风险热力分布,对可能扩散的区域提前设置防疫防控资源,避免出现二次爆发、局部爆发和多点爆发。同时,疫情发展趋势预测对于政府部门确定复工时间、出台公共管理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无论对决策者还是普通人,心中有“数”,才能提前陈设,防患未然。

新冠疫情拐点何时出现?大数据能否预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表示,疫情爆发期间,疫情数据的高位保持和新产生的传染突发事件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现有的管控方法和措施都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人们最关心的疫情的发展何时出现拐点?以及疫情何时能过去?我们的生活何时能恢复正常?而大数据的两个主要作用就是感知现在和预测未来。

王元卓融合所采集的开源网络数据,通过智能模型的学习,基于截至2月12日12时的数据,对当前的疫情的发展给出了如下分析和判断。

由于返程高峰的到来,尚未能够准确的从数据分析得出疫情拐点,其要根据对返程高峰的防控情况来决定,但从现有数据分析来看,疫情的峰值有望在2月中下旬出现。但目前,河南、浙江、广东大于1000人,安徽、湖南、江西大于500人,面对目前的返程期疫情防控仍然很严峻,所以对疫情拐点预测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

王元卓认为,当前全国新增确诊病例趋于缓和,呈下降趋势,最高时接近4000人左右,疑似病例波动较大,但整体也呈现出下降态势,证明各级管理机构前期采取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下一步各级管理机关还应该加大对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工具的防范措施力度,避免返程高峰引起疫情再次上升。新增治愈病例呈上升趋势,新增死亡病例仍呈缓慢的线性增长趋势,说明社会医疗保障条件的有效增强,治愈率会越来越高,死亡人数会越来越少,当前阶段。一是要加大研发力度,尽快研发出疫苗,二是要给予群众以引导,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搜索大数据:远程办公需求 环比上涨663%

近日,百度发布的《新冠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复工篇》显示,,自1月18日以来,疫情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便持续攀升,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焦点。而随着复工开学时间临近,复工开学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也迅速上升,环比上涨8倍。报告指出,近30天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63%,“云开工”成主流。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网民最为关注“远程办公”。

当下,复工复厂成为热点话题。如何生产抗疫两不误,做到平安复工?各地因地制宜,利用大数据研判疫情,下好先手棋,逐步有序开展工作。通过汇总疾控、电力、交通等多部门的大数据,对复工复产做出精确评估。在杭州,有企业复工申报平台,不搞一刀切;在湖州,有开复工企业白名单制度;在绍兴,借助大数据分析,一些企业陆续恢复生产。

这些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优势的举措,对疫情防控起到“过滤网”的作用。大数据的作用,从疫情初始到现在,先后历经了三个阶段:从“传声筒”到“防火墙”,再到“过滤网”。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不仅需要强大的人员、物资、财富动员能力,更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而且越早介入,费效比越低。

在疫情爆发初期,为“传声筒”阶段,公众亟需各类信息的获得和传输。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渠道,实时获取疫情动态、防疫知识等信息。另一方面,在自我防护、官方通报之外,想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进而参与到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第二阶段,全国多地进行严格的区域管理,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格外凸显。某种程度而言,它的作用就是“防火墙”,让疫情防控更加高效。这时,移动互联网既是民情信息的聚集地,也是疫情防控的资料库。据此,政府可以做出更理性的决定,采取更有利的行动。

眼下,疫情防控工作到了关键阶段,发挥好大数据的“过滤网”作用至关重要。分析人群聚集分布情况,指导医疗资源合理调动,实现尽早发现病患和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染源,尽最大可能控制疫情波及范围。同时,推动复工复产,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百姓安心。

数据采集手段及流传 仍存问题

虽然大数据在精准防疫和决策支持方面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从我国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看,仍有很大空间值得挖掘和提升。为了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以下3个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一是数据采集手段原始,质量较低。一些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在采集疫情相关数据仍然采用手工作坊式的人海战术。在采集时通常采用手工填表、打电话等方式,这既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负担,也无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例如,在采集患者个人信息时,由于没有区分所留手机号到底属于病患还是其家属,运营商系统核验时就会存在大量身份证号与手机号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模糊。

二是数据流转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需求,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制作了隐去个人隐私信息的确诊患者相同行程查询工具,但在原始数据上报过程中,数据还是遭到了不同程度泄露,这给被泄露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三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流转难以实现。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互联互通。针对个人的行为分析,手机信令仅能提供较为粗糙的移动轨迹,对区域性分析结果影响较小,但对于轨迹精确度要求高的防疫场景,则需要更多例如火车、飞机、共享单车、网约车、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更多维度跨层级和跨领域的信息。目前,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呈现“孤岛”形态,数据亟需高效整合,才能更好应用于疫情治理。

打破“孤岛”形态,推动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面对不断蔓延的疫情形势,有关部门可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强化。

一是提升采集手段,强化数据校验。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避免数据低效采集。例如,各地疾控部门对于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除了通过对患者直接的调查采访外,还应从有关部门采集患者的手机信令数据、交通出行数据,甚至是微信、支付宝等基于位置服务的数据(LBS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度往往比手工采集要高得多。此外,还需要进行多方数据校验,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保护病患隐私,加强安全规范。越是紧急状态,越需要加强对数据隐私的保护,否则会引发公众不必要的猜测和恐慌。政府机构在信息发布中,应坚守两个原则:一是脱敏原则,发布内容要“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二是非必要不公开原则,发布内容应限于与疾病传播和公众防疫相关,例如日本厚生省拒绝发布患者的国籍数据就体现了这一原则。

三是打破数据“孤岛”,高效运转数据。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当前亟需打通各环节数据“孤岛”,综合卫生、通信、交通、公安、人口、气象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综合分析计算。同时,在进行疫情态势分析预测时,也应不断根据更新的数据调整和优化模型与算法,提升预测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文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新经纬、新浪科技)

责任编辑:Shin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该内容由行业企业、终端个体、第三方机构提供,本网仅起到传播该信息的目的,如有任何疑问请与转载来源机构联系解决,感谢支持。如发现侵权,本网编辑部将协助进行处理或撤稿。
相关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关键是提振信心”

时间:12月15日上午 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详细]2022-12-19 18:26

新华社:以“稳”助力稳经济大盘 以“进”积蓄发展新动能

以“稳”助力稳经济大盘 以“进”积蓄发展新动能——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工业经济篇 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11月份,受疫情短期冲击加大影响,工业生产有所回落,但从累计看,保持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一系列促进工业平稳运行的政策举措,以工业生产之“稳”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以产业升级之“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工业生产之“稳”:累计增长保持总体稳定 重庆全市汽车企业员工返岗率超过80%,正全力迈向“稳产满产”;山西加快能源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完成全年13亿吨煤炭产量目标…… 时下,随着近期全国多地密集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预期得到提振,工业生产步伐加快迹象渐显。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和引擎,振作工业经济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坚实支撑。今年以来,国际上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压力,工业生产一度放缓。 面对多重压力,党中央科学决策,统筹部署一系列稳住工业经济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以实招硬招精准落实,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稳链保畅,建立重点省市日调度机制、实施“白名单”制度,搭建汽车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一度受阻的产业链供应链得到修复; 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年初出台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8月以来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续缓缴部分税费,截至11月10日,制造业留抵退税累计达6176亿元,退税规模居各行业首位…… 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持续显效,反映工业生产快慢的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月份的同比下降2.9%转为6月份的同比增长3.9%,走出一个“V”字形态。从月度累计看,5月份以来,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3%、3.4%、3.5%、3.6%、3.9%、4.0%和3.8%。 “受疫情反弹、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10月、11月工业生产指标出现波动。我国工业体系完整、规模优势明显,加之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从全年情况看,工业生产保持总体平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说。 产业升级之“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前11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制造业3.3%的增速;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3.0%,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7.7个百分点…… 一个个较快增速的数据,彰显着产业优化升级之“进”,积蓄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产业优化升级,在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上做“加法”。 上海嘉定,是远近闻名的“汽车城”。随着全球产业结构深刻调整,嘉定提出了依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核心承载区的目标。经过多年发展,这里集聚了一大批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 今年9月,位于嘉定工业区的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激光雷达产品,单月交付量突破1万台。“激光雷达被喻为自动驾驶车辆的‘眼睛’,现在公司有接近一半的业务来自海外。”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李一帆说。 产业优化升级,拥抱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趋势。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5G由生产外围向核心控制环节延伸……前不久举行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信部发布了5G和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成绩单”。 今年以来,工业部门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0.5%、44.1%、22.2%;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0.9%。 未来发展之“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命脉。 12月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这是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要部署。”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两个维度。 连日来,长安汽车重庆两江工厂新能源汽车产线忙碌不停。由长安汽车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阿维塔即将开启第一款车型的交付。 长安汽车首席专家李伟说,整车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要更好定位、协同和配合,才能更好驱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 魏琪嘉说,当前我国工业产业已具备强大的规模优势,巩固这种规模优势,同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重要着力点就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有韧性。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背景下,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 前不久,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其中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部署。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做好风险预见预判预案,切实保障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安全供应,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来源:新华社[详细]2022-12-16 10:02

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新十条来了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具体如下: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 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 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 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其他人员愿检尽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 重要机关、大型企业及一些特定场所可由属地自行确定防控措施。 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 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 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5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 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 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优化接种服务。 要逐级开展接种禁忌判定的培训,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判定接种禁忌。 细化科普宣传,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动员老年人接种,各地可采取激励措施,调动老年人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和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摸清辖区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推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将医务人员、公安、交通物流、商超、保供、水电气暖等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正常运转人员纳入“白名单”管理,相关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疫苗接种和健康监测,保障正常医疗服务和基本生活物资、水电气暖等供给,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 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等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来源:央视财经[详细]2022-12-07 14:47

最新!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一图速览

连日来,全国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涉及核酸检测、出行、就医等诸多方面。一起来看↓ [详细]2022-12-05 17:57

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今天(30日)发布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详细]2022-11-30 10:3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