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松的实践看工程机械企业的工业互联网之路
小松制作所(简称小松)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制造商,比肩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卡特彼勒(简称卡特)的市场地位和实力,在工程机械智能化和智能服务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工程机械的数字化实践方面走出了独特的路子,对国内机械行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或许能起到它山之石的作用。
一、小松的数字化工业互联之路
小松的数字化变革之路开始于本世纪初的内外交困之际。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及“9.11”事件,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宏观经济层面,日本国内市场也进入了冰河期,从“失去的十年”走向下一个十年!
行业环境方面,泡沫经济后期市场规模大幅缩水,而工程机械企业未见减少。高研发低售价的投入产出矛盾日渐突出,有段时间利润真的比不上卖红薯。此时,小松内外交困:2001年小松集团面临800亿日元赤字亏损,业务多元化带来庞大的“无益事业或业务”,一些子公司亏损,集团越来越不堪重负。
小松的数字化战略理念
在这个形势下,小松董事会前主席坂根正弘上任后提出了绝对优势工程战略:将服务和数据运用绝对优势化。目标是,用产品、服务、信息运用这三步,永远跑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第一阶段,设备运行管理系统KOMTRAX
这个阶段最有影响的就是KOMTRAX系统,通过安装在建筑机械上的GPS和各种传感器,对机械当前所处位置、工作时间、工作状况、燃油余量、耗材更换时间等数据进行收集,并使用卫星或移动网络等通信方式,最终通过互联网发送到日本小松服务器上。而位于世界各地的经销商和客户,则可以通过访问小松服务器对自己所在区域数据进行查询,如图所示。
小松数字化机联网KOMTRAX
KOMTRAX采集的信息能同时为多方带来价值:
客户端:通过手机或短信获取车辆位置、工况、健康及保养情况等。
经销商:关注客户车辆,以提高车辆效用为目标,为客户提供卓越使用体验。为经销商的债权管理提供支持
银行/保险公司:“可视化”能有效监督融资租赁回款,降低坏账率。
小松端:监控车辆作业情况,实时掌握和分析来自世界各地的数据,预测市场需求,制定更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营销策略。
第二阶段,智能施工解决方案SMARTCONSTRUCTION
KOMTRAX经过多年的优化和扩充之后,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使用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对智能化设备与服务的需求,小松基于KOMCONNECT平台搭建智能施工服务系统SMARTCONSTRUCTION,能通过小松云将机器和工人连接,优化施工方案、辅助操作施工:
施工对象的三维数据建模:利用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当前施工对象进行高精确度测量;
完成绘图并评估工作量:从可视化的3D数据的现状和完工后形状的对比,准确地了解工程量;
调查和分析可变因素:从施工可行性角度出发,对土壤和地下水等可变因素进行研究;
建设规划的仿真:通过设立不同施工条件,进行施工方案仿真和优化,确定施工方案;
实时监控建筑过程数据:现场施工数据可以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发送到KOMCONNECT平台;
数据利用、快速响应和分析:建立一个新的智能施工技术支持中心,快速响应客户的任何询问。
至此,小松的产品不再是传统机械,而是搭载有先进ICT技术及AI技术的物联网装备。通过小松云平台(KOMCONNECT)将现场实际数据与施工图数据进行对比,自动计算出施工土方量和修正量。同时小松后台强大的服务中心,以各种方式为现场提供远程支持:不仅提供各类数据查询,还能教授操作方法;还有设计变更,服务中心会及时对图纸进行修正,并及时同步给ICT建机,避免停工或窝工。智能施工解决方案基本可实现无人施工作业。
小松智能施工解决方案总体视图
同时,经过十几年持续与SAP公司的合作,小松内部的制造、供应链通过融合企业内外部的资源,为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卓越服务,做到及时感知、快速响应、卓越运营。
第三阶段,小松智能施工互联平台LANDLOG
虽然小松通过智能施工解决方案基本实现无人工地,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5G商用化,行业对工程施工的数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活动的研究发现,数字化装备只是整个建筑过程的一部分,单靠它们并不能显著提高施工总生产率。还包括:
施工计划:工程变更与更新
施工管理:完工率与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等……
因此,小松提出了通过将整个施工过程与三维数据连接起来,实现施工作业全程可视化管理的思路。利用IoT技术将作业现场的所有设备和利益相关方,以及后台支持的设备、系统和人员通过数字化云平台联接起来,实现真正的建筑施工的互联网化。基于这个理念,联合DoCoMo、OPTiM与SAP公司一起创建了智能施工互联平台—LANDLOG。将前沿的云计算、物联网、计算机视觉、边缘计算等数字化新技术与SAP的应用于工程机械,从施工安全、成本、效率等方面实现真正的联接,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来促进建筑生产活动的数字化创新,见下图。
小松工业互联平台LANDLOG
通过基于小松云的工业互联平台完成工程作业的现场智能排程与作业执行,实现前后台一体化管理,达到堪与工业制造管理相比的水准。尤其是实现施工现场作业的智能化排程与实时管理:
施工现场的智能化排程与实时管理
二、小松数字化工业互联实践的启示
大家知道,“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于2012年提出,随后美国五家行业龙头企业联手组建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IC)。GE于2013年推出PREDIX平台,本想将PREDIX打造成为面向所有工业领域的通用平台,却忽视了“工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个体性的差异非常显著、相同行业但不同企业的应用场景千差万别”这一现实,导致其已经研发的100万个数字孪生和上百个工业APP只适合航空、电力、医疗等领域,而面对全世界几百个行业数以千万计的应用场景,束手无策。几年下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功的商业模式。
对照公认的工业互联网的三种发展路径:
面向企业内部,提升生产效率—智能工厂:实现研发、采购、制造、物流、销售、安装各个环节中的产品、设备、产线、运营系统数字直连,提质增效,优化决策;
面向企业外部,延伸价值链—智能产品/服务/协同:采用数字化技术,贯通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实现营销、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创新;
面向开放共享的生态平台运营—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协作企业、产品、用户等产业链资源,实现向平台运营的转变。
小松从开始就没有打造“XX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种豪情壮志,只专注于为建筑施工行业服务,从数字化设备(KONTRAX)到智能施工解决方案(SMARTCONSTRUCTION),最近联合SAP等公司开发智能施工互联平台(LANDLOG)。这几步几乎是教科书式地按照上面的三步走:联接、打通企业内外部资源,不断加强各关联方之间的数字化联系;用数据打通流程,用流程增强内外融合,进而通过互联网和数据实现针对建筑施工场景的所有关联方的互联、互通。始终都有明确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性目标,没有离开自己的产品和主业。可算一个参照。深思之下,对工业互联网地发展有如下启发:
核心能力:是企业在行业的核心知识与资源,同时也是竞争壁垒;
价值导向:从客户需求出发,从客户的场景中找到行业的内生价值;
发展基础:基于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实践和应用基础,用数据、联接来实现降本增效和价值创造;
通用型平台的陷阱:每家企业在领域知识、资源和管理水准的深度需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用性、标准化和连接性的广度供给之间的差距。折衷方法就是专注于行业细分领域的深度数字化、智能化。
三、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的思路
最近几年国内房地产、基建投资等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大发展,积累了巨大的市场保有量和服务需求,客观上为互联网在行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氛围,业内的几家主要主机厂都在推进这方面的应用,甚至参照GE的思路成立了“工业互联网”公司。但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几家代表性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基本是走PREDIX的路子,当下的状态从经济上说:叫好不叫座。那么,工程机械领域的工业互联网从小松的实践能学到什么呢?
首先,产品要实现数字化。这个数字化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盒子”—智能模块,而是从客户使用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产品及其应用场景,让数字化技术渗入产品的关键环节,让工程机械产品软件化,就像当下的智能手机、iPAD那样,所谓“”富软件化”的机电设备。随着AI和5G的深入应用,工程机械越来越像一个智能终端。
其次,要深入研究设备在用户那里的使用场景,目标是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作业便利性和价值空间。小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譬如无人矿山车队、无人施工现场等等。因应安全性、恶劣作业环境和熟练机手缺乏等困境,为客户着想。回报自然而来。
再次,工业互联网要少喊多做。虽然很多“平台”宣传联接了多少万台设备,实现了多少多少流量,但是,除了自己母公司及关联企业的设备,有哪些同行企业愿意接入你的平台呢?为了兑现投资者对所谓“流量”的期望,势必不惜代价接入其他行业的设备,但接入过多其他行业的设备,自身对此又没有足够的行业知识铺垫,而这些“流量”数据又需要行业知识才能变现。这不是矛盾么!
最后,还是要从内到外一步步来,首先解决自己内部从订单、研发、采购、制造到服务的信息化,然后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需求,逐步拓展到为作业现场所有相关者提供整体的数字化接入与服务,从而把价值链真正地延伸到每个环节。
这才是发展工业互联的初衷吧?(本文来源:SAP天天事)
责任编辑:Harry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入BOSS团小松挖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