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史上规模最大减税降费” 工程机械行业迎来轻装上阵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期间发布了一系列“政策红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减税降费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万亿元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被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降费”,力度超出了不少人预期。众多行业将因此迎来重大利好,工程机械行业也受惠其中。

减税降费

减税降费

全年减税降费2万亿元

“史上规模最大减税降费”超人预期

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全国两会现场

全国两会现场

其中,制造业增值税从 16% 降到 13%,理论上最多可以减税6684亿元。综合行业集中度和减税规模占行业净利润比重两个维度,受益于增值税减税利好较大的行业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汽车、有色金属、家用电器、建筑材料、计算机设备、煤炭开采。

制造业增值税税率降幅由1%到3%

工程机械行业受益最多

2018年,政府为降低企业税负已经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并进一步明确要按照三档并两档方向简并增值税税率,当年5月1日起,中国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据中国政府网发布2018《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显示,2018年全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减税效果显著。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1%的降幅为降低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使企业有了获得感,可谓是“一股清风”。而2019年3%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力度,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工程机械将迎来重大利好

工程机械将迎来重大利好

一直以来,我国的增值税税率相比其他国家都呈现偏高的态势。根据工信部对企业负担调查报告显示,在制造业领域,和我国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中,日本增值税税率为5%,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均为10%。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我国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降低实体经济税负,调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也成为财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次两会上将制造业增值税从 16% 降到 13%,将直接利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企业。如此高幅度的减税降费,有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流转环节税负,提高企业利润率和增加企业资本积累,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加大研发投入提供基础。对激发市场活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而言,深化增值税改革释放的减税红利,除了直接提升企业盈利之外,也让工程机械企业有更充裕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智能化、数字化等新经济领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视及扶持。在减税降费的巨大政策红利之下,机械行业经营和效益将明显提升,转型升级步伐节奏加快,全球竞争力有望增强。

可以预见,通过这一轮更大规模的普惠性实质性减税,包括工程机械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将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期待着政策落实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本文系第一工程机械网独家稿件,版权为第一工程机械网所有。未经第一工程机械网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第一工程机械网(包括但不限于d1cm.com、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第一工程机械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汇编来了!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积极会同财政、税务等部门推动制度性、结构性、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组合发力,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一、缓缴类: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部分税费 为降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联合出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的优惠政策,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2162亿元。分类型看,中型企业缓缴税费1253亿元,小微企业缓缴税费909亿元。分行业看,缓缴规模较大的行业主要有装备制造、建材、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行业,合计1330亿元,占全部缓税的61.5%。 2022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2个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 原政策: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30号)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延缓包括所属期为2021年10月、11月、12月(按月缴纳)或者2021年第四季度(按季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除外)、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不包括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时缴纳的税费。 制造业中型企业可以延缓缴纳各项税费金额的50%,制造业小微企业可以延缓缴纳全部税费。 新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73号)   延长阶段性税费缓缴政策,将2021年四季度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 二、减免类:中小微企业减免部分税费 2021年,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2951亿元,主要是,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优惠政策,新增减税667亿元,惠及405万户纳税人;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至1%优惠政策,新增减税1853亿元,惠及895万户纳税人;进一步加大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政策优惠力度,新增减税431亿元,惠及1060万户纳税人。税收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小微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缴纳税收同比下降12.4%。现将有关政策梳理汇总如下,供参考使用。 1.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2号) 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1号) 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3.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关于延续实施应对疫情部分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7号) 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4.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到75%——《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7号)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2023年12月31日前,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5.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到100%——《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 自2021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6.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   2022 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即: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5%的省(区、市),可以将总费率降至1%;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18至23个月的统筹地区可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20%,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24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可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50%。 7.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602号) 继续开展宽带和专线提速惠企工作,中小企业和宽带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 8.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 2022 年扩大“六税两费”适用范围,将省级人民政府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的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 9.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73号) 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适用政策的中小微企业范围:一是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为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二是房地产开发经营,标准为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三是其他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 10.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在2022年度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提至90%。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 11.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   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即: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5%的省(区、市),可以将总费率降至1%;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18至23个月的统筹地区可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20%,累计结余可支付月数在24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可以现行费率为基础下调50%。 12.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 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各地可统筹各类资金,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鼓励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2022年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鼓励各地可根据条例授权和地方实际给予减免。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 13.服务业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 鼓励各地可根据条例授权和本地实际,2022年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梳理[详细]2022-02-22 09:20

国常会: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继续抓好直达机制落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抓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实,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决定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以改革更大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规模性纾困政策迅速落地,成效不断显现。到9月底,今年新增2万亿元财政资金中应下达地方的1.7万亿元,已有1.57万亿元下达市县使用单位,有效补充地方财力保证了减税降费到位,支撑了保就业保市场主体保民生,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和脱贫攻坚。前三季度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实施规模性纾困政策和直达机制,保住了上亿市场主体,支撑了近9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为经济稳定恢复发挥了关键作用。下一步,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有效性,继续抓好直达机制落实。同时研究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以改革的办法提高财政资金效能。扩大直达资金范围,对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可纳入直达机制,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等及时足额兑现,更好支持保基层运转。相关部门和各地要强化责任,加强直达资金管理和全程监控,严防浑水摸鱼,确保用好资金。 会议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既能利企便民、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能促进诚信社会建设,是破立并举、有利长远的重要改革举措。会议决定,按照减证便民要求,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高频事项或获取难度较大的证明推行告知承诺制。涉及公共安全、生态保护、人身健康等事项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目录要向社会公布。申请人不愿或无法承诺的,应按规定提交证明或办理许可。对有较严重不良信用记录或曾作出虚假承诺的,在信用修复前不适用告知承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申请人要对承诺负责。对承诺不实的要依法依规处理并纳入信用记录。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文章来自澎湃新闻)[详细]2020-10-23 10:30

工业回升势头能否延续?工信部: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

10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前三季度[详细]2020-10-22 11:07

李克强: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努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研究分析[详细]2020-10-13 14:53

2万亿直达市县资金就位,国常会要求加快用于市场主体和民生

今年新增的2万亿元财政资金下发情况如何?8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其中3000亿元已绝大部分用于减税降费;剩余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除按规定比例预留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外,97.8%已分配下达市县。 对于减税降费的3000亿元资金,国常会指出,政策的实施有力推动了减税降费措施落实,有效增强了基层财力,对帮扶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等的效应逐步显现,促进了经济恢复性增长。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军日前表示,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其中,今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8941亿元,去年年中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6104亿元。 下一步,对直达市县的新增资金,本次国常会作出三点要求:一要指导市县将已下达的资金加快用到市场主体和民生上,对分配迟缓、资金闲置的,要采取必要措施督促整改。二要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建立直达资金专项国库对账机制,做到账目清晰、流向明确、账实相符。三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央财政将新增1万亿元赤字规模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总计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为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此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在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报告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时透露,中央财政切实加大了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底,下达特殊转移支付资金5378.57亿元,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应对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 刘昆表示,下一步财政部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督,切实提高纾困政策落实的精准性、时效性,严格执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使新增财政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迅速落地见效。 国常会要求,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针对性有效性,放水养鱼,保住和培育市场主体,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坚定发展信心,砥砺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据财政部公布,截至7月30日,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已全部顺利发行,平均发行利率2.77%。下一步,财政部指导地方将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有一定资产收益保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刘昆强调,要落实好政府举债问责机制,严格按规定坚决查处、处理到人,形成有效震慑。 (文章来自澎湃新闻)[详细]2020-08-19 10:4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