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榜样力量 推进工业强国

2018/11/08 10:15中国工业新闻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工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中国工业人劈波斩浪,砥砺前行。纵然局势复杂,在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中,中国工业在全球市场依然展现出巨大的竞争力和顽强的韧性,锻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产业品格。

伴随中国工业由大到强的奋斗征程,中国工业论坛应运而生,在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工业报社与工业领域仁人志士共同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合力搭建平台,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深邃的洞察,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引领企业变革思考,催生行业创新动力,推动中国工业发展,与中国工业一起走进新时代。

自2005年创立以来,中国工业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13届,成为中国工业领域标志性高端年度盛会。2018年,中国工业论坛已经14岁,正值青春年少,活力四射!

引导工业转型升级

集权威性、思想性、专业性于一体,在真知灼见中引领中国工业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前,制造业正在加速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催生新工业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探讨工业转型升级新路径也成为历届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届中国工业论坛指出,工业大国主要靠规模来取胜,而工业强国必须要在技术、品牌、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综合的优势,中国要实现由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战略转型,一定要大力发展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产业。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工业发展进入更强劲、更具进取性,同时也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阶段。在第八届中国工业论坛上,时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在会议上强调,工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等不得,坐不住,误不起。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时,技术改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在第十三届中国工业论坛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名誉会长顾秀莲表示,要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表示,科技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国家强。中国制造的信心源于科技创新,未来推动中国制造完成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李毅中强调,增加有效投资不仅是拉动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措施。工业投资低落是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工业被“空心化”“边缘化”的表象,与认识偏差、工业利润走低等因素相关,当前需要尽快改变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幅严重下滑的状况。

回顾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工业论坛凝聚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有关工业经济领域的决策者,以及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者、著名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加,得到了顾秀莲、何鲁丽、陈元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并亲临会场,接见与会代表,致辞慰问。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包叙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郑新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等中国工业领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嘉宾到会发表精彩演讲,反响热烈。

把握产业发展大势

聚焦工业大势大事,畅论企业细微运营,在高瞻远瞩中弄潮时代。

中国工业论坛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勇立潮头,密切关注中国工业各领域在产业升级、模式创新、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十四年来,中国工业论坛分别以:化危为机,做强中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打造高端制造业;创新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引领中国工业,推进转型升级……为主题,解析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伴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成长壮大起来。

2005年5月,以中国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为主旨议题的第一届中国工业论坛,成功地研判当时工业经济形势,探讨加入WTO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创造的工业经济环境,倡导企业创新意识和技术进步,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

2008年,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当年中国工业论坛表示,金融危机为我国产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作为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当前中国正在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等一系列挑战。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势必向中国加速转移,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工业论坛一直肩负着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把脉引航的历史使命,为更好地将论坛打造成旨在探讨工业改革发展创新之路、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高端对话平台,论坛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以智库化为发展方向,在政府、工商业领袖和知名学者之间搭建工业、信息化、科技、金融等各类资源互联互通的常态化、机制化、网络化的桥梁,充分发挥论坛作为我国高端新型智库的作用,在政产学研用之间搭建了协同创新、共享共赢的生态圈,吸引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和参与,在共创共享中共同推进中国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表彰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研用示范

中国装备自主创新,扛起中国工业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中国制造业要完成由大变强的跨越,创新驱动是有效路径,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则是创新的重要环节。早在十多年前,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批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依托工程,再加上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配套鼓励政策措施落地实施,使我国的重大技术装备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中国工业报社就做强做大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展开了系列调研,28家重大装备制造重点企业的典型经验揭示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彰显了我国制造业傲人的整体实力。在2010年3月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工业论坛上,论坛组委会策划并组织28家中国装备制造重点企业,联合发布了以“肩负使命,挺起脊梁,中国装备,装备中国”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宣言呼吁: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应肩负起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强中国工业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同时,在第六届中国工业论坛上,首度推出“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并表彰“中国工业首台(套)项目制造企业及其功勋用户”。此举得到国家相关部委及中国工业领域决策层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并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获得多方有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本届论坛将发布2017年度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表彰2017年度中国工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功勋用户。根据国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项目及用户征集要求,在中国注册的工业企业自主开发研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使用单位应用国内企业研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均可申请列为示范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的成套装备总价值须在500万元以上,单台设备价值在250万元以上,总成或核心部件价值在50万元以上。同时,在本次申请中,重大技术装备的首次应用时间应为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本次征集主体为研制单位的,可以自荐功勋用户,同时,尚未投入使用,但具有典型意义的已经具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能力的项目也可酌情申报。

致敬中国工业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中国工业榜样点赞。

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一大批工业界精英,以产业先锋或传统颠覆者的面目出现,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鲜活的创新个性,演绎着某种标本意义,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挑起了中国工业的脊梁。为了弘扬先进,彰显英才,论坛着力打造中国工业经济的典型范本,树立起榜样力量,引领中国工业发展。

作为本届论坛的亮点之一,本届论坛将继续采取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推荐、企业自荐以及媒体发现等多种形式,征集和发布中国工业榜样企业以及带领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榜样人物。

中国工业榜样企业和人物申报指标主要包括产量、产值、销量、收入、利税及其增长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行业中的排名;自主核心技术水平以及新产品产值率、研发经费投入;产品抽查合格率、已获质量认证;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同时,作为中国工业榜样人物,需要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当代企业家精神,弘扬正能量,形成中国工业榜样效应,助力打造中国工业经济升级版。

站在新时代,我们对中国工业榜样充满敬意与期待,更对中国工业发展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工业强国 工业
相关阅读

坐等开播!山河智能协拍电视剧《重中之重》杀青

从三月春暖到六月仲夏,历经三月,“重”器始成,山河智能协拍电视剧《重中之重》杀青啦。 《重中之[详细]2022-06-15 10:49

两会闭幕中国版“工业4.0”确立工业强国目标

2015年3月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3月1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闭幕会,本次会议的提案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关注热点相对集中、集体提案增加。至此,两会完成各项预定工作,圆满结束。 中国版“工业4.0”蓝图出炉2045年建成工业强国 当美国人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启动“工业4.0”战略时,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也宣布,将通过三个十年行动纲领,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 这一重要的信号源自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制造2025”概念。这一信号引发外媒高度关注,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将“中国制造”作为封面主题,关注中国如何打造自己的“工业4.0”蓝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两会上表示,中国计划通过三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制造业从大国转向强国的第一步。” 20多年前,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出中占比不足3%,如今份额已近1/4。全球近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类都是“中国制造”。尽管中国制造发展到今天面临劳动力上升等诸多挑战,但制造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仍举足轻重。 仔细梳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计划报告则提出今年要“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突破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推进产业化。 ——新型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现“工业互联网”概念,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提升服务业支撑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计划报告则进一步列出了支持发展的高端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国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计划报告提出,2015年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预期达到2.2%。 预算报告则提出,积极推进各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后补助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力度等。 苗圩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据了解,德国实现“工业4.0”大概需要8-10年,和“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同一个时间段,而且从内容上看,德国“工业4.0”和中国前期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有异曲同工之处。 对于不同之处,苗圩说,主要是中国和德国的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苗圩说,中国要结合国际和工业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详细]2015-03-16 11:05

机械行业:“中国制造2025” 工业强国新路线

“中国制造2025”,中国版工业强国路线图即将推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 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目前来看,核心内容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此规划包含未来10年中国打造工业强国的顶层规划和路线图,而工信部等有关部门声称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并且即将上报国务院。 智能转型是突破口,核心是信息化基础上的“再工业化”:周济院士指出这场变革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其包含一条主线,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八项战略对策,即: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高端装备制造全面受益:我们认为根据“中国制造2025”设想,其中数控机床和基础 制造装备 ,船舶海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将优先发展,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将重点突破。具体来看,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 制造装备 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 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因此我们认为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高端装备制造将全面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 ”规划。[详细]2015-03-12 10:08

工业强国日本震后重建将给拉动经济发展

11日,日本发生史上最强地震,已有经济领域专家预言这将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自然灾害。受影响的不仅仅是日本,强震对太平洋两岸及全球经济的影响都会很快显现。 从短期市场反应看,国际能源市场方面,日本是国际能源第三大需求国,强震后市场预期其原油需求将减少,这一预期迅即反应到价格上,日本强震发生当天国际油价跌破100美元/桶;在国际资本市场方面,由于日本是美债第二大持有国,市场预期日本地震后将减少购买美债,因此美债价格出现了下跌;国际金融市场方面,由于市场预期日本将持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投放资金进行重建,因此日元对美元汇率出现了大涨。 就日本国内来说,强震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影响最大;作为日本经济发动机的汽车等制造业纷纷停产,影响已经显现,许多零部件工厂停工将给汽车业、半导体业的生产带来进一步的负面影响;核电等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产业遭受重创;道路和港口等设施的损害,将直接影响运输、物流、物资调配等生活和生产活动;企业生产能力受损,出口能力下降,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经营利润,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员工和提高薪资等意愿。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就业和收入环境的恶化将导致消费意愿降低,反过来也会影响企业的销售和利润。 日本强震对中国经济影响如何?中日之间贸易密切,今年1至2月份的海关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为488.5亿美元,增长28.8%。日本强震将首先冲击中日贸易,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冲击在进口。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日本高技术产品、上游中间产品和设备。强震发生后,我国电子、汽车等一些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可能会因日本上游中间产品供货停顿而降低,一些新建和改造项目可能因为日本设备生产、交货流程被打断而不得不减速。从出口来看,中国农副产品及日用消费品的对日出口将会受到影响。 中国和日本是持有美债最多的两个国家,市场预期强震后日本购买的美债数量将减少,这必然会影响到市场价格,对于美债持有量第一的中国来说不是好事,对此需要密切关注。此外,这几年中国民众赴日留学、旅游市场相当繁荣,国内经营赴日旅游、留学的机构和企业很多,日本强震必然会对这些企业造成重大影响,也将给航空运输等相关行业带来经营压力。 不过日本毕竟是世界工业强国,久经强震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其恢复经济和应对灾害的能力较强,震后重建的巨大投资需求也将给经济带来强劲拉动。当年阪神大地震给日本制造业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称损失达到2000亿美元,占当时日本GDP的2.5%,但日本经济却在半年内得以恢复。但愿这一次日本经济仍能迅速恢复,这无论对日本本国、邻国乃至世界经济都有益处。[详细]2011-03-14 09:45

凯傲集团2024上半年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收入增长了2.1%,达57.36亿欧元(上年同期:56.17亿欧元)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了28%,达4.47亿欧元(上年同期:3.48亿欧元)  -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为7.8%(上年同期:6.2%) - 自由现金流为2.02亿欧元(上年同期:2.29亿欧元) - 基于上半年的强劲业绩,凯傲重申在预测范围内调整的全年目标 凯傲集团于7月底在法兰克福总部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凯傲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盈利能力和利润率的大幅增长。收入为57.36亿欧元(上年同期:56.17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28%,达4.47亿欧元(上年同期:3.483亿欧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上升160基点,达到7.8%(上年同期:6.2%)。 “两个运营单元的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提升,使得我们今年上半年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虽然本财年市场复苏放缓,但我们仍有望实现预测目标。凭借清晰的战略、为客户提供丰富全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在世界各地重要市场开展业务,凯傲集团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Rob Smith表示。 工业车辆和服务的收入增至43.06亿欧元(上年同期:41.35亿欧元),同比增长4.1%,这主要得益于出货量增加和此前的价格调整措施。服务业务在所有主要类别中都有所增长,收入增长了2.3%。供应链解决方案收入在第二季度虽有增加,但上半年整体下降,收入总额减至14.51亿欧元(上年同期:14.97亿欧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前几个季度项目业务的订单量减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2023年上半年增长了11.9%。 工业车辆和服务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大幅提高,增至4.707亿欧元(上年同期:3.789亿欧元)。收入增长外加物料采购价格稳定,使毛利润率大幅上升。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升至10.9%(上年同期:9.2%),达到两位数水平。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4210万欧元,几乎是上一年同期(1480万欧元)的三倍。项目管理的改善、提高绩效的措施,特别是服务业务显著增长,为盈利和利润率的提高均有贡献。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升至2.9%(上年同期:1.0%)。 2024年上半年度的集团净收入增加,实现1.817亿欧元(上年同期:1.463亿欧元)。每股基本收益为1.35欧元(上年同期:1.09欧元)。自由现金流2024年上半年总额为2.022亿欧元(上年同期:2.288亿欧元),与高额息税前利润相符。[详细]2024-08-06 16: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本公司。1996年9月,本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股票,并于当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安徽合力”股票代码“600761”。截止到2005年12月31号,公司总股本为3.07亿股,流通股1.78亿股,资产总额14.7亿元,净资产10.5亿元。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房产、设备资产租赁。公司的主导产品“合力”牌叉车及各类仓储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树立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叉车及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陆续推出了X系列、α系列、H2000系列、G系列叉车产品,尤其是2000年推出的H2000系列叉车,具有性能优越、安全可靠、低噪音等优点,具备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抗衡的竞争优势,目前是公司主导产品;2005年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环保型G系列叉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公司还开发了绿色环保型的电瓶车、石油液化气叉车等新型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的叉车和零部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格最全、规模最大,叉车的综合性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内叉车行业最大的消失模铸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油缸生产基地、最大的转向桥生产基地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叉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九年高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公司地处中部省份安徽合肥、所属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精神,公司还被列入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和重点支柱产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装备定点生产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进出口商品CE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安徽省科技厅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HELI”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叉车第一品牌”、“中国叉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及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