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重工:走在“智能建造”的路上

2018/10/18 16:06铁建重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飞速发展,已跃居世界前列。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用高铁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造福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

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引领世界高铁潮流,是中国铁路人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结果。然而,世界高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铁路建设者要擦亮中国高铁这张名片,就必须不断创新,持续打造“智能高铁”“更快高铁”“绿色高铁”。

何谓“智能高铁”?就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新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施及内外部环境间信息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合处理、主动学习和科学决策,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的智能化高速铁路系统。

智能高铁有三大核心技术,一是智能建造技术,二是智能装备技术,三是智能运营技术。数据表明,截止2017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隧道里程1.5万公里,在建隧道里程0.8万公里,隧道数量、总长度均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隧道大国。然而,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技术修建的隧道占比不到5%,这与新时代国家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而智能建造正是贯彻新发展观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对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发展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建造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引领者——铁建重工同样吹起了攻克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集结号。

近年来,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肩挑央企担当之责,主导智能建造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助推国内隧道智能建造。同时,作为铁建重工隧道智能装备体系技术带头人,刘飞香带领铁建重工构建了隧道智能装备的技术路线,打造了全工序隧道智能装备体系,向着隧道内无人、无灯、无氧作业的隧道绿色智能建造迈进。

面对机遇 敢挑大梁

今年初,电气研究设计院的秦念稳团队,接到了铁建重工首席专家、中央研究总院院长郑大桥总下达智能建造相关课题任务。

作为电气院副院长,秦念稳可以称得上年轻有为,但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多年的用心工作、出色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管理能力。智能建造相关课题任务选择他承担,是领导的慧眼识人,也是同事们众望所归。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秦院长说他既兴奋也紧张,兴奋是因为喜欢挑战性的创造工作,紧张是因为这项工作有很多第一次需要去创造。为此,秦念稳各处搜索汇总零星的智能建造知识,初步把握了课题任务的总体方向和技术要求,并多次到项目施工现场考察。他明白,这一任务如若实现,“智能建造”将带领着国内隧道施工技术走向行业巅峰和世界领先地位。

不负挑战 勇往直前

如此重任,从何开始?

秦念稳无论在办公室,还是书房、卧室,都在思考任务实施路线图,这仿佛要在科技的战场上搏一场……

行兵布阵,团队作战,是开战的重要的思路。

秦念稳召集团队成员将任务说明,并在征求团队成员意向及建议后,根据课题背景、规划功能,将成员重整为对应板块的研发小分队。

管理团队,秦念稳一直坚持的理念就是学习能力,每周都会开例会,让大家讨论最近的学习情况及工作进展。他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才能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就在短短半年内,团队从理论到实践,精益求精。研究机器人理论,研究三维重建技术,反复测试数据、反复验算、反复分析找寻理想的解决办法。

攻坚克难,秦念稳带领团队在“智能建造”的路上 “孤单”地行走着,唯有团队的齐心协力与坚持,才让他看到胜利的曙光。团队成员经常为某一方案争得面红耳赤。

据团队成员邓泽回忆,在一次项目讨论会上,会议室传出的激烈讨论声,整个楼层里的同事都听得见,大家各抒己见、希望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飞逝,秦念稳和团队成员连午饭都来不及吃。下午继续探讨,终有定论。这时才看见秦念稳端起了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

就是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从不逃避,而是选择直面、挑战、征服。

他们说,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总会想起郑大桥总院长的一句话“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事情是干出来的”。正是这种创业实干的文化氛围,激励着每位铁建重工研发人员在挑战与机遇面前,迎难而上。电气院院长邹今检、常务副院长龚文忠也感叹后生可畏。最终,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团队,攻破了多个技术难题,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

为了生存 更为了理想和远方

七月,炎炎烈日,酷暑难耐。铁建重工第二产业园的调试坪上,三台“机器人”手臂被拨弄着在空中张牙舞爪,秦念稳团队成员进行着紧张的调试工作。

那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台智能建造系列设备进入测试阶段,第1圈测试,相关数据显示全部理想,然后按照先前制定的实验大纲要求反复验证,测试第2圈,数据稍有偏差,就这样一直反反复复……

1圈测试至少1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1点多,经过李建华、李庆和仁小强三人修正系数、反复迭算,数据还是不尽理想。又继续重来,在晌午39℃下又待了长达3个小时,忘了吃饭、忘了喝水。须不知一阵乌云密布,突起狂风,测试尚未过半,一阵暴雨倾盆而下,三把雨伞,两把给了全站仪,一把给了电脑。雨过天晴,湿漉漉的水泥地上仅有全站仪的下方还留有一片干印。

“这么辛苦,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理想?”仁小强的朋友圈里这样问自己。此时,秦念稳正在出差回来的途中,看到仁小强这样的发问,他立即察觉到团队一定又遇到了难题,年轻团队需要完成如此艰难的课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工作重担,痛苦远远超过了40℃的酷暑高温所带来的煎熬。

当他正在寻思回去怎么开导仁小强,这条朋友圈发来了第一条评论:为了生存,更为了理想和远方。顿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帮头顶烈日的弟兄们心中始终燃烧着的火把,如苏格拉底所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也如习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们偶尔的一声质疑,不过是年轻人在游泳中换了一口气,接下来,会有更强的爆发力!因为,他们不孤单,他们有着一个坚强的团队,他们工作在一个心怀国家崛起梦想的企业!

同在七月,又一幕触动人心,王斌刚拆开电控盒,准备调试智能建造设备的扫描仪时,突来暴雨,他无暇思考去哪拿伞,脱下红色工装,一扑裹住了扫描仪,护住了设备关键元件。

同在七月,寂静夜深时、昏黄的灯光下,还有那么几个人蹲在设备旁目不转睛地盯着运算中的电脑,克服了浓浓睡意、丝毫不敢懈怠。

这群专注执着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企业的发展,忍着烈日炙烤,无怨无悔。看着自己的产品,王斌情不自禁吟起了诗,“七月艳阳车间驻,苦战半年白成黑,若得佳节三智成,不醉不归庆其生。”

永不懈怠 永远在路上

如王斌所愿,如秦念稳所愿,如团队所愿,如集团所愿,不久后,数台国内首台套智能建造系列设备在铁建重工成功通过验收,国内首个试验点在此诞生,这些设备已经成功应用在铁路隧道建设中,标志着铁建重工隧道智能建造产品在实践中落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内智能建造刚刚起步,铁建重工已踏上探索之路,未来的路上肯定布满荆棘、坎坷崎岖,铁建重工的研发工作者还会继续以创业者的拓荒精神,以饱满的干事创业的热情,以永远在路上的心态,遇山凿路,遇水架桥,专注笃行,敢于创新,筑造智能建造精品,引领智能建造未来。

责任编辑:Shin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铁建重工 智能建造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铁建重工成立于2007年,隶属于央企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世界五百强名列第80位),是集高端地下装备和轨道装备研究、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在湖南长沙、株洲、四川隆昌和甘肃兰州等地建立了多个制造基地,在长沙、北京、兰州等地建立了11个研究院,是国家认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集团下设“四总部、两中心”(掘进机事业总部、特种装备事业总部、轨道设备事业总部、海外事业总部、技术中心、制造供应中心)以及两个全资控股子公司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和株洲中铁电气物资有限公司。  铁建重工始终瞄准“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坚持“科技创新时空,服务引领未来”的理念,走创新型、哑铃型和服务型道路,积极发挥建筑施工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中国铁建长期积累的施工技术与施工经验,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持续创新”的自主创新模式,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掌握了多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打造了掘进机装备、特种施工装备、轨道设备三大专业板块产品格局。近年来,中国铁建重工集团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计划40余项,研制出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设备新产品300余项。组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地下掘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下隧道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个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隧道盾构/TBM,广泛使用在长沙、北京、西安、武汉、广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地铁工程和铁路、煤矿工程,目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自主研制出国内首台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和矿山法隧道机械,填补国内地下工程装备空白;创新开拓了盾构在煤矿领域的应用,研制出煤矿斜井TBM,填补世界空白;研发出预切槽隧道施工成套装备,全面提升传统隧道矿山法施工技术;研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链刀式连续墙设备,较好满足了深基坑支护的水泥土搅拌桩墙“深、快、强”的需要;研制出掘锚同步的护盾式连续掘锚机,实现煤巷快速掘锚;建设了国际先进的轨道系列设备生产线,道岔系列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创造了国内高铁最高运营时速的最好舒适度水平;闸瓦和弹条扣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还远销海外。  近年来,集团公司被中央确定为“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成功转型”的先进典型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示范单位”、“全国建筑施工机械和掘进机械行业标准起草单位”、“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中国轨道交通创新力TOP50企业”、“中国工程机械最具成长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百佳单位”、“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快速打造了中国地下工程和轨道交通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品牌,正在向全球最好的轨道交通及隧道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目标迈进。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