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新制造将重新定义制造业

2018/09/28 09:45中国工业新闻网

9月19日,以“驱动数字中国”为主题的2018杭州·云栖大会在浙江杭州云栖小镇开幕。本届云栖大会设有主论坛、前沿峰会、分论坛、生态科技展、云栖虾米音乐节、云栖智能运动会等活动,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区块链等众多前沿创新领域。共有来自全球64个国家的6万多名嘉宾一同分享数字科技创新成果。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首次全面阐述了对“新制造”的深入思考,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新制造是基于DT时代思想的制造业;新制造将重新定义制造业;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贸易战是为旧制造而打;创新要严防“叶公好龙”。

新制造是基于DT时代思想的制造业

未来的三十年,应用变革将深入到方方面面,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思想意识的变革。马云阐述了IT时代与DT时代的重大差异。

他表示,IT是为了控制未来,而DT是要创造未来;IT把人变成了机器,而DT要把机器变成人一样;IT时代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而DT时代要诞生创造;IT时代基本依赖于知识,而DT时代要发挥人类的智慧;IT时代是以我为主,DT时代是以利他为主。DT是平台思想,但平台不是规模,平台是利他,是为了让别人做得更好。IT要求标准化、规模化,而DT要求独特化、个性化、灵活性,新制造就是基于DT时代思想的制造业。

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下,依靠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必定越来越难,挑战也会越来越大。马云提醒企业家,制造业不能安于现状,特别是现在有些制造业利用互联网,拓展了自己的营销,带动了一定的销售额,但这并不表明就具备了明天的能力。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他强调,不是制造业不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

新制造会重新定义制造

新制造将会重新定义制造业,这包括重新定义客户市场,重新定义供应链,重新定义运营和服务。“它是一场技术的革命,不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行业结合就是新制造,也不是一个产品中加上芯片就是新制造,”马云说,“定义新制造的标准是企业是否实现按需定制、个性化和智能化。”

工业时代人类发明了流水线,可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数据时代同样也是流水线,但是流水线上却是个性化的生产。工业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一种产品的能力,而数据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不一样产品的能力。以前流水线五分钟生产2000件同样的衣服就很厉害,今后五分钟要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就更厉害。

马云表示,按需制造的核心是数据,以前制造业靠电,未来的制造业靠数据,数据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以前制造业发展好不好是看电力指数,未来则是看数据,看计算指数。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是数据,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云计算是生产力,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大数据不是数据大,是计算大,只有计算能力强,大计算加云计算才是今天所说的大数据。

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

过去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互相看不上,传统制造业讲“没有我们,哪来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说“没有我们,你们到底卖给谁?”未来不管看得上还是看不上,双方都需要结合起来过日子,因为谁也离不开谁。未来的算法专家不是在互联网公司内部工作,而是在车间里面写代码。

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未来没有纯制造业,也没有纯服务业,不能再寄希望于制造业创造就业,因为未来的制造业可能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未来真正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业。新零售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但制造业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实体和虚拟的融合,而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

“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马云表示,“只要是标准化的机器,都可以取代,但是体验、服务和创新创造是机器未必能够替代的。”

贸易战是为旧制造而打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广受关注,这也将对制造业带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马云表示:贸易战是为旧制造而打。贸易摩擦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必然,是中美两国成长过程当中的必然,长达三四十年的中美贸易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没有矛盾是不正常的,有矛盾是非常正常的。

而新制造将从根本上颠覆价值创造的模式。以前是制造者主导,未来是消费者主导。制造者主导的时候,是大企业得益;消费者主导的时候,是有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受益。新制造不是大企业的独家专利,而会变成中小企业的制胜法宝。

在贸易摩擦中,肯定会有很多中小企业很困难。但是马云认为,困境中会诞生一批优秀的企业,那些用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技术的企业,一定会成为未来的赢家。所有了不起的企业都是经过经济周期性的灾难,或者是经历过灾难的企业,否则,即使今天做得很大,也未必能够赢在未来。

马云表示,本次贸易摩擦不可能在两个月、两年内解决,要有二十年的长期思想准备。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也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二十年,足够让任何一个企业成为未来的阿里巴巴,成为未来的亚马逊。

“贸易的驱动者不是哪个工厂、哪个企业,而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当制造业没有了国界,贸易成为人人参与的时候,规则就需要重塑,传统的贸易战将不再存在。”马云说。

创新要严防“叶公好龙”

新技术是新生产力,但创新要严防“叶公好龙”。马云提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创新最大的阻力不是包容失败、包容错误,而是需要明确知道,要防止昨天落后的利益群体如何设计、设下各种陷阱,来阻碍、破坏新的生产力。所以保护落后力量,往往会成为破坏创新最重要的因素。

“不是中国的制造业不行,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不是中国没有创意,而是你没有创意,不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努力,而是我们这些人不够努力。新制造的班车已经启动,如果不加速自己,不去拥抱未来的变化,不改革自己,我相信未来十到十五年,大家都会哭天喊地。”马云如是说。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新制造 制造业 马云
相关阅读

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 至三个月高位

6月,官方制造业PMI与财新制造业PMI双双回升。 中国6月财新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 至三个[详细]2017-07-04 09:55

三一重工梁稳根获评 “2015福布斯中国新制造先锋”

2015年12月30日,福布斯中文网发布消息称,通过寻访、调研,推出了代表和引领中国未来制造力量的“[详细]2016-01-05 14:40

叶檀:别扼杀中国新制造的前景 技术稀缺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顽疾,从钢铁到光伏,所有行业均处于产能过剩的轮回之中。 这是表像,真实的情况是,我国经济产能过剩与稀缺并存,制造业过剩、核心技术稀缺,一些以高科技为幌子的企业产能过剩实质仍然是制造业过剩。 光伏产业是经典行业。2010年1月,有媒体披露,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缺失、装备依赖进口。硅料提纯用的是德国改良西门子法,硅片生产多晶炉是美国设备,生产硅片电池七道工艺,五道需要进口设备,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我国光伏企业多数还是“代工车间”。笔者2012年底对该行业访问调查的结果,与2010年没有太大区别。 光伏企业定价权旁落他人之手,产品终端价格看欧美补贴,成本看工人薪酬与地方政府的眼色,利润看核心设备。每年欧美的光伏设备效率略有提升,设备价格随之上涨,企业为跟上同行步伐不得不更换设备,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即使是光伏行业最景气的时候,核心技术拥有者也能通过饥饿式营销控制下游,拥有技术者是无冕之王。 毫不奇怪,光伏行业只能以规模取胜,同行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恶性价格战。曾有一位光伏行业的朋友告知,他们公司在海外接获一笔订单,却被国内某家大型企业撬单,手段就是让人结舌的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如此做法不仅断送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还在国外营造出劣质的中国制造文化,中国制造与低价、低质、无质保挂上了钩。 不仅光伏行业,汽车、造船、机器人等行业,核心设备都掌握在欧美日的手中。 去年年底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机器人产业的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电机、码盘等核心部件,我们全都需要进口,包括该公司在内的国内最好的机器人企业,利润不比国外同行高,采购的核心部件和国外一样。中国碰到非常尴尬的情况是,整机可以做出来,但是整体价格下不来;一旦你做出来,外国就开始降价,进行营销卡位战,在成本上面根本没有竞争优势。 除了核心技术缺失,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落后也是一大原因。据媒体报道,江西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江西赛维的配套企业,以生产多晶硅铸锭用石英陶瓷坩埚为主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伟说,由于技术还不过关,产品合格率不到40%,一直无法满足赛维LDK的需求致使其不得不到国外进口坩埚。 由于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差距,中国企业习惯于从先进国家进口核心设备,以从国外进口为荣。笔者最近在珠三角听到的情况,工厂所用的3D打印机、打印材料等配件,主要从美国或者以色列进口。 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经济被卡住了脖子。政府强调创新,正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政府通过税收方法鼓励企业创新,今年开始执行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新增条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此前在相关专项政策项下已恢复征税的部分重大技术装备;二是近年来国内已具备生产制造能力且技术性能已满足国内需要的设备,以及国内将在短期内形成相当制造能力的设备。国内相关产能已经过剩,设备逐渐成型,政府鼓励企业尽可能使用国产设备。 中国要创新,还得靠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已经出现机器人公司、3D打印设备公司的集群,虽然工艺较为粗糙,精准性较差,却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别忘了,中国的机械工程的工艺设备正是通过内部企业竞争提升的,中国的电子产业链也是因此形成的。 这时,需要活跃的市场融资体系、需要公平的税收政策,需要完善的质保体系,需要无数的企业一起努力这正是中国式硅谷的雏形。如果沿海地区的政府依然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为荣,将扼杀中国的新制造前景。[详细]2013-01-16 10:00

【权威解读】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4年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2%,均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保持扩张。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7月份,因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区高温洪涝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制造业PMI为49.4%,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一)生产指数继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从行业看,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2.0%,供需两端增长较快;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产需释放相对不足。 (二)价格指数有所下降。受市场需求不足和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9%和46.3%,比上月下降1.8和1.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 (三)大型企业景气度提高。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50.6%,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定,为制造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0.4和0.7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所回落。 (四)企业预期保持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从行业看,医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相关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总量总体与上月持平。从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零售、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47.0%,景气度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二)建筑业扩张放缓。受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1.2%,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9%,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保持信心。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放缓 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1%和50.2%。[详细]2024-07-31 11:31

CMI指数低于收缩值,7月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环比转淡

2024年7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即CMI为95.44,同比增长11.34%,环比降低4.62%([详细]2024-07-30 10: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