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突破助力中国建筑“智造”

2018/07/26 09:54经济参考报

建筑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往往和高造价、高耗能、低精度、低质量等词汇相关联。如今,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建筑业也亟待运用现代智能技术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筑业探索信息化施工

不久前,在古都西安举办的2018建筑行业年度峰会上, 业界已开始认识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

此次峰会上,中铁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葛璐表示,“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工程设计愈加复杂,工程体量愈加庞大且参建单位越来越多,现有的管理机制与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实施信息化、数字化,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业界认为,BIM技术或将引领建筑行业走向更高的层次。据了解,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BIM技术就是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配合智能化工具,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集成、分析,最终将这些数据以3D可视化模型及数字报表的方式展现出来,利于项目中的各参与方对相关工作的进度、成本等进行分析,最终提高项目整体的品质。

目前,一些企业开始在BIM技术的应用上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据葛璐介绍,中铁十二局四公司已将BIM技术在银西铁路、福厦铁路、牡佳铁路、兴泉铁路、佛山一环公路、南宁地铁等工程中运用,达到了减负、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而中建一局总工程师杨晓毅也表示,中建一局在承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工程时,对工程的智能化进行了探索。他说,这一工程体量大、工期紧、要求高,使得公司必须运用智能技术和更先进的理念进行设计。同时,公司还使用了智慧管理平台进行现场管理。

不仅如此,基于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现状和特点,不少企业都开展了信息化施工的探索。

杭州筑峰科技有限公司CEO孙显峰说,公司在承接宁夏国际会堂的改造项目时,运用无人机3D扫描和智能建模等技术,使设计时间比传统设计时间优化60%以上,施工效率提高了30%以上。从设计到施工完成交付,只用了3个月时间,而这样的项目过去一般要8个月到9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

知名的数字建筑产业平台服务商广联达则搭建了一条工程建造的“数字化生产线”,将工厂生产与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在线连接与智能交互协作,实现全产业链协同,使工程质量提升至工业级精细化水平。

数字建筑已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由此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另外,行业的不透明性也导致项目管理水平低下,企业效益差。

因此,建筑业急需一场变革来打破现状,而数字技术无疑为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最好的契机。

事实上,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正不断冲刷着人们的认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更具效率的生产经营模式,这也为建筑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看来,建筑行业的变革就是要以互联化、集成化、数据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对工程项目的设计、生产、采购、施工、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革新,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推动产业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实现建造、运营和产品的升级。

同时,智慧城市和房地产行业的转型也在推动着建筑业迅速向数字化转型。

全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正挺认为,当下,城市的空间发展形态、建设要求和标准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和居住需求也在变化,这些都对建筑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不仅如此,资本的进入更是加快了技术对建筑行业的渗入。

广联达负责投资业务的高级副总裁王爱华表示,广联达把投资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上。建筑行业的创新非常多,每一种创新都有可能形成突破。目前,与BIM相关的业务、依托物联网技术的业务以及具有移动特征的轻量级业务是公司最为看好的投资方向,很可能成为行业的风口。

事实上,为了改变建筑业大而不强的现象,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以推动和保障建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7年10月,住建部发布了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推广应用的通知。其中,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等,都在推广之列。

建造变“智造”仍任重道远

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建筑已成为热门话题。据市场预计,至2025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设备进行连接,其中有20%超过100亿设备将会应用在智能建筑领域中,这将会对建筑早期的运营以及规划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然而,业界认为,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仍然任重道远。建筑业具有体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项目地点分散、多专业、多关系方、流动性强等典型特征,同时项目数据和企业数据也互不相通,导致建筑业的工业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产业。

有专家表示,以往中国建筑业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并不多,行业需要打破对传统建造方式的依赖,推动新技术应用,真正实现建造方式的变革。比如,BIM技术虽然在国内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验证,但新开工项目中64.7%的企业BIM技术的使用率低于10%,仅有5.6%企业BIM技术的使用率在50%以上。

对此,浙江数联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杨茗杰建议,建筑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应从上游材料着手。而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设计研究院院长杨玮表示,建筑业要全面融合制造业的先进理念和精益思维,打造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字化新生态。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则表示,要抓住“数字建筑”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的创新实践,利用好现代科技成果,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围绕构建新型建筑产业体系,对建筑业全产业链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山河智能SWDM28旋挖钻机 极寒环境下使用0号柴油不是梦

5月底,山河智能工业城旋挖装配车间一台能在极寒条件下使用0号柴油的SWDM28型旋挖钻机成功下线了,[详细]2017-06-13 09:58

津保铁路设计建设实现“五大”技术新突破

天津至保定铁路28日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除在交通上进一步完善区域铁路网结构外,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也实现并取得五大技术新突破。 中国铁路总公司第三勘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秦宝来称,在跨越天津外环西青道立交桥和外环河时,津保铁路首次采用了三线变截面不等跨矮塔斜拉桥新技术,既满足了天津地区道河网、管道密布的特殊要求,又实现了与外界景观的完美融合;而曹庄线路所道岔道区采用的道岔梁长403.4米,桥面最宽处有31.85米,是目前国内最长最宽的道岔梁,满足运输功能需求和铁路间的互联互通。 在天津西站到北环线之间,津保铁路需要穿越城市市民密集居住区,工程采用地域不足空间补的思路,解决了在360米长,60米宽的范围内,10条铁路相互交叉跨越的难题,线路美观和实用兼顾。 秦宝来透露,津保铁路引入京广线时采用的42号道岔,目前是国内最大的一种道岔,侧向通过速度达到每小时160公里,该道岔全长157.2米,道岔自重247吨,由于这种道岔重量大、设置精度高、铺设要求难度大,一般只运用在新建铁路上,既有铁路上很少使用。津保铁路是中国首次在既有繁忙干线上采用这种技术。 津保铁路在跨越天津子牙河时,还首次在超长连续梁上设置减隔震支座新技术。和大部分采用球型钢支座不同,这种新支座能有效较少地震时固定墩承受的地震力,桥梁结构在历经强震后,仍能满足安全和功能需求,大大提高了抗震性能。  [详细]2016-02-04 15:37

中加秦山核电项目实现钴-60生产技术突破

记者18日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获悉,中国和加拿大迄今为止最大合作项目——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截至今年6月30日,已累计发电1391.75亿千瓦时,年产钴-60约600万居里,成功填补了国内钴-60生产和技术空白。 钴-60一直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肿瘤放射性治疗、无损探伤、病虫害防治等医疗、工业及农业多个领域。自2009年至今,我国已制成2700万居里成品源投放到国内市场。 项目技术负责人乔刚表示,秦山三期开展同位素钴-60研发和生产,在没有任何外部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生产出同位素钴-60,“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年产钴-60约600万居里,满足国内80%市场,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 乔刚介绍,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是中国首座也是唯一一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由中国核电控股,共两台机组,机容量2×72.8万千瓦,分别于2002年12月31日和2003年7月24日投入商业运行,实现“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 环保部提供的资料显示,10多年来,这个电站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负面事件,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详细]2015-08-19 11:04

中国南车研制“铁路医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日前,由中国南车四方有限公司研制的Icon-8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问世。该车主要应用于轨道接触网的日常检修维护、信号安装、应急救援等,被称为“铁路医生”。同时,该车在钢轮驱动、前后索桥系统、电气、液压控制等多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目前国内公铁车的驱动主要为胶轮驱动,整车重量由导向轮及胶轮共同承重,二者接触轨面使导向轮的正压力变小,高速运行时脱轨的风险也加大。而中国南车四方有限公司研制的Icon-8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能够同时满足钢轮驱动和垂直上道要求,运行安全性能大幅提升。车辆垂直上道不仅节省了平交道口长度,车辆上道的准确程度也大幅提高,更加方便快捷。此外,Icon-8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前后锁桥装置,也是国内首次采用,大大提高了车辆运行及作业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电气控制系统方面,该车采用CAN-BUS总线技术,实现了各模块通信和数据交换,便于上下操作平台的工作人员的问题协调,通过显示终端操作人员可以实时的了解到对方的操作情况,避免了之前完全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协调作业,提高了系统的可靠安全性能。高空作业系统该车采用电液比例控制阀,实现了作业臂等各个动作的无极调速,动作更加柔和顺畅,控制更加方便。该车的作业斗最大载荷高达350kg,运行速度为32km/小时,比同类型车辆作业斗载荷量提高了1.75倍,运行速度提高了2到3倍。目前,中国南车四方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公铁两用车已成型谱化、系列化、模块化发展模式。该公司公铁两用高空作业车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详细]2013-07-22 09:31

柳工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月26日,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进行座谈[详细]2022-09-30 22:48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现代(江苏)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现代工程机械事业本部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生产和销售包括履带式挖掘机、轮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在内的多种建设装备,并不断研发满足未来的新装备。现代工程机械自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秉承“品质至上,客户至尊”理念和钻研创新精神,凭借现代重工世界500强的先进的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完善的销售网络、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和灵活的金融支援,与经销商、用户实现共赢!现代挖掘机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十几万台,已经成为适合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装备,深受经销商和用户的认可!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