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王民: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攀登世界工程机械最高峰
【第一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7年4月13日,以“机遇、理性、价值、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五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孔孟之乡的山东济宁隆重召开。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德进、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其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总裁殷正富、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文、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忠、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斌、小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子光、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军、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永亮、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志霞莅临盛会,开启一场思想与战略的碰撞。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作了主题为《徐工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努力攀登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峰》的精彩发言,第一工程机械网为您做现场报道。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
以下是内容实录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非常高兴来到圣地济宁参加行业盛会,这一次参会遇到了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感觉到济宁有很大的变化,行业也有很大的变化。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行业除了有一批坚定前行,不忘初心,搞好工程机械的老战士外,又新加入了一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我也很高兴地向大家介绍徐工的一些变化。今年以来有两大变化。第一,和大家一样就是抓住了机遇,企业开始向好的方向快速发展;第二,徐工公司最高领导层出现了两位优秀的年轻同志,分别担任徐工集团总经理和上市公司徐工机械的总裁。我作为一名在工程机械行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战士,特别为这件事情高兴,因为它象征着徐工机械和徐工集团优秀的团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未来会更好。
原来我带了一个稿子。但今天上午听了会长、还有秘书长的报告,都讲得非常好。所以我主要讲讲自己的心德体会,抛砖引玉吧。同时带着向同行,包括像山推这样优秀企业学习的心情,因为好多年没有这样一个与行业比较深度和广泛交流的机会了,原稿就不用了。演讲题目也换为“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努力攀登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峰”。
大家可能都很关注徐工,而我却很关注我们的行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的是一条中国特色工程机械行业和企业发展道路。这在世界工程机械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想当年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的工程机械还基本处于零的状态。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引进。虽然这其中在60-70年代,有了我们自己的一些探索和发展,但直至70年代末、80年代才开始真正引进消化吸收一些产品,而后行业开始了30年的发展高峰。30年的发展我就不细说了,总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围绕国家和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的。
过去中国工程机械在外国强手面前是属于不入流的。而最近我看到了国外发布的一个世界工程机械版图,美国仍然雄踞老大,占到30%以上的份额,日本的企业占了20%以上的份额,中国的企业10%以上的份额。当然其它还有一些欧洲的企业,如果把欧洲所有企业都算上,欧洲的工程机械也很强,但它是单个算的。包括日本、德国他们都是分开算的。这样中国工程机械就位列前三位了,或者说是第三梯队。虽然这里面存在明显差距,但这个结果和局面的获得,是我们全体中国工程机械人不忘初心,坚定前行,艰苦奋斗的一个结果。我们经历过市场的高速发展,也经历过粗放发展的年代。我们曾经沾沾自喜过,认为自己已经很不简单了。当时中国行业的前几大企业纷纷抛出“十三五”干到3千亿。我们在当时的条件、形势下,树立这个目标是必须的。但是,我们错误地或是不准确地评价了自己,评价了竞争、评价了形势。因此,我们在中低端里面获得了一大块的馅饼,我们以为自己很厉害了,实际不然。我们在产品的技术、质量、国际化水平、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与世界强手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不管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统统有差距。我们必须看到差距,保持清醒,理性地去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工程机械企业?对全体中国工程机械人来讲(这其中包括外资企业)怎么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是必须理性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准差距。
再讲讲徐工。刚一个老总和我说“徐工是行业老大”。我认为企业虽有大有小,但是在水平上却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今天我是带着研究、学习各企业发展之道来的。讲到差距,我也想谈一下徐工存在的差距,也是说徐工下一步怎么想?准备怎么做?有没有可能实现我们珠峰登顶的梦想?
徐工通过七十四年的打造和锤炼,首先融入了自己的文化、理念、价值观,进而形成了一大批认可、忠诚于这个文化价值观的经营者队伍、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今天来参加会议的,有好多曾经在徐工工作过,现已成为很多中小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我很高兴,说明徐工这个工程机械的老牌的企业还是为社会培养了一些人才。
我讲一个徐工的小故事。大概在2008年的上海宝马展,当时机械部包绪定老部长到现场去视察,到了徐工的展台,他说:现在有一个企业要追上徐工了,你有什么办法保持你的第一呢?我说:包部长,请您放心,我这个企业别的和他差不多,但企业文化比他要好。包部长点点头说:这个有道理。我讲这话不是忽悠、也不是玩虚的。我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能长久的。这个文化包括:产业文化、精神层面的文化、理想的文化、素质方面的文化。特别是这个产业文化,现很多企业都是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什么都想做。就像前段时间大家在网上看到的,有人在分析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后说:中国的百年企业太少了,而日本却有百年甚至千年的企业。
我认为他说的有一点道理,但也不全对。说他对的地方,主要是我们可以据此掂量一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是别人挣钱了,你看着眼红你就也想去挣。特别是搞装备制造业的,总是还在半山坡或是在山脚下时,稍微捞了一桶金或做出一点成点成绩,就放弃主业,我觉得这太不应该了。因为我们离顶峰差距还很大。虽然你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千万不能环顾左右而言它,更不能分心。我们很多企业走着就变成多元化了。多元化是一块馅饼,但也是一个陷井,不是每一个人可以做好的。日本的一个企业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最近处于破产状态的。它就因为收购了美国西部一家公司,要上核电项目,结果因为核电受影响,企业现是巨亏,因此把这样一个老牌的、优秀企业带到了一个陷井里。
所以,徐工这几年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要坚定地把自己的主业做好,主业就是:工程机械加零部件。当然徐工现在又发展了两大板块,这两大板块都是通过了充分的市场考量和准备后才开始发展。第一个就是环境、环卫、环保产业,这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做的;另一个就是进入了重卡行业。但是在这三大战略板块中,最主要的还是工程机械板块。
现在徐工产品线比较宽,零部件也开始做了,只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因为徐工具有比较深厚的工程机械文化,拥有一大批懂工程机械的行家里手,工程机械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该怎么做,这个就是很难得的。徐工刚刚出现的两名优秀年轻的最高层领导,都在工程机械行业里面打拼了30年左右,懂技术、懂管理、懂行业、懂职工、懂竞争对手,懂国际竞争。作为一名行业老战士,我为有这样两位助手和同事感到非常欣慰。他们是在这个文化里面通过几十年的熏陶和培养成长起来的徐工最优秀的,最高层的领导者。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德国人学习,德国老一代搞装备制造业的人,在谈机械上面的问题时,可以跟你喝咖啡谈三个小时,但如果谈什么歌星,影星,他就根本不懂。这个我很佩服,正因为执着、专注、专业,才打造了德国在全世界制造业的神话。
关于这一点我要多讲一下,今天有国家部委的领导,还有地方省、市的领导也都来参会。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发展服务业没有错,但是,制造业是立国、强国之本。这一点国家已经明确,如果放松了,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国和创新之国。国家也在营造一个能够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氛围,只有这样,工程机械行业里才会有年轻的、优秀的热爱工程机械的人,我们才可以登上峰顶。
目前徐工有一个特色的现象就是,虽然人员进进出出,但是徐工核心的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没有流失。这支队伍是徐工取胜的一个决定性的核心法宝。大家可能与徐工各部门老总们都很熟悉,大家可以看到徐工用的是什么人?只有了解徐工是如何用人的?徐工的产业文化是一个什么文化?徐工的经营之道是一个什么道?才会真正理解为什么徐工经历了这么多的挫折和困难还能走到今天。
第二点,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差距在哪里?
我认为最差就差在技术和质量上。为什么我们长期在中低端里面徘徊,进入中高端这样难呢?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讲,只产品有需要、有市场,去生产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个真正要做优、做强、做大,有追求、有梦想的企业来讲,你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必须在技术上有所投入,必须在质量上定出更高的标准,必须努力地向中高端前进,必须在别人都往后退时往前上。
今天上午协会祁俊会长特别谈到了柳工等企业在印度、在国外的发展,我认为就是这样的。国际市场是有困难,但是中国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是一个小学生,你为什么在别人因困难往后退的时候你也往下退呢,其实这倒是你发展的最好机会。徐工在巴西就是这样做的。在市场困难的时候你仍然可以得到技术、人才和你想得到的东西。
徐工提出的技术领先用不毁,实际上就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大家都懂,并没有什么新意。过去我在徐工2万5千名员工面前说过很多话,结果只有这7个字的话说出去后一下子就被每一位管理者、每一个员工记住了。我们的工程机械产品交给客户以后,客户很放心,因为这是用技术打造的品牌。客户只认品牌,而不会计较你用的是哪一个零部件。过去卖产品大家都强调产品上面配置了什么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外高端零部件,现在用户并不看重这些,而是更重视设备出勤率(85%以上或者90%)。所以,“技术领先用不毁”提出后被徐工全体员工迅速地接受,迅速地行动。一季度以来市场有一些爆发,这就是年会主题“机遇、理性、价值、发展”中所提的机遇,机遇来了要抓住,抓住机遇才能实现增长。但可能谁在技术领先用不毁上做得好一些,服务做的好一些,恐怕谁的增长才能超过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才称得上抓住了机遇。大家增长10%,你也增长10%,那就完蛋了。如大家增长10%,你增长11%,你就可以了,优秀的企业必须这样做。
在“技术领先用不毁”方面,徐工从主机到零部件上全都适应。徐工在德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2017年4月6号,工信部苗圩部长到了徐工的欧洲研发中心视察,对徐工智能制造、零部件研发、国际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个研发中心是徐工独立建的,在那有60多个外籍工程师和20多个中国工程师在一起工作。
我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恐怕基础的东西还是应该先做好技术。就是把技术领先坚定做下去,这一点要向老牌的跨国公司学习,他们已打磨了上百年和几百年。徐工的历史已有70多年了,但搞工程机械还只50多年的历史。所以,在这个方面就是要夯实基础。
第三点,就是要把自己的供应链、价值链打造好。现在突然感觉有一些东西抓不住了。说明基础零部件大有问题。特别像铸锻件和一些关键零部件下一步怎么做?徐工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四点,智能制造。这个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也是科技问题。前两天我见到工信部的一位领导,他说:不要看徐工现在大吊车是第一,如果智能制造不上去的话,4-5年内就会下来。这话一下子把我点透了,原来智能制造这么重要。所以,徐工下一步要关注智能制造,它将能够使企业的技术、成本,效率、管理真正进入到可以适应快速的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上。从做工程机械到现在几十年了,我认为:我们已经离世界工程机械巅峰还差几百米。现已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和基础,完全有责任去向顶峰冲击,完全有能力通过我们扎实的努力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目标。
我愿意和我们在座的所有的工程机械的同行,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坚定前行,全力地去攀登、去实现这个目标。我坚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