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节后抢时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两大领域成热点

2017/02/16 09:08中国证券网

春节刚过,各地纷纷上马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为全年经济增长播下“种子”。其中,湖北、陕西、河南等地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均达千亿元以上,江苏首批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更是高达1.3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基建项目占绝对大头的情况不同,今年各地重点项目投资更重视产业项目,其中制造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地方投资热点。

数千亿规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2月8日,湖北省举行“重大项目开工月”活动启动仪式。未来一个多月,全省拟开工69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458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459亿元。

2月1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举行2017年全省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5大类136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总投资1.33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0多亿元。

2月13日,陕西省渭南市举行第一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次集中开工的建设项目共135个,总投资7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9.1亿元。而在今年1月初,西安市已集中开工126个项目,总投资1153亿元。

河南省也是集中开工行动中的一员。自2月10日到13日,短短四天时间,河南省焦作市、郑州市、许昌市等地相继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5300亿元。

按照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重点项目要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5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1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

此外,四川省日前印发《2017年四川省“项目年”工作方案》。《方案》明确,全省将分级分类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每个市、州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开工。该省今年确定了700个省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99万亿元左右。

事实上,近期各地集中上马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只是今年地方大规模重点项目建设的开始。

记者梳理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各地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规模都在千亿元以上,河北、安徽、广西、浙江、广东等地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规模超过5000亿元,江西、陕西、福建、四川等地计划投资规模甚至超过万亿元。

多地明确提出,今年要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转型升级年”、“项目推进年”等活动,这意味着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仍是地方稳投资的重要抓手。

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投资热点

记者梳理发现,与此前基建项目占绝对大头的情况不同,今年各地重点项目投资更重视产业项目。而在产业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为地方投资热点。

以江苏为例,今年首批集中开工项目中近80%为产业类项目,项目数达1050个,总投资额达8689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796个,总投资5807亿元。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魏然表示,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类项目明显增多,更加突出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技术改造等类别。

四川省今年重点项目建设中产业项目也占大头,项目数达361个,占全省重点项目半数以上,计划总投资1.78万亿元。

从重点项目名单来看,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备受关注。四川提出,重点推动东风神龙汽车、成都京东方6代线、鑫达30万吨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达产达效;重点推动京东方绵阳6代线、中国电子8.6代线、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东汽自主研发重型燃机等项目加快建设。

湖北省今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据该省发改委介绍,这些重点项目主要瞄准存储器、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智能制造、新型显示面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聚焦高铁、高速公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水利、生态和民生工程。

“由于基建投资的基数已经很大,增量空间有限,地方希望投资可以实现基建和产业投资双轮驱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上证报记者分析说,在今年深化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以推动产业升级来“补短板”将是大方向。

“这也意味着,在固定资产投资的三驾马车中,制造业投资今年会触底回升,累计同比增速到今年年底可能会接近10%,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下滑的影响,从而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平稳。”章俊说。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投资 项目 基建
相关阅读

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RCEP推介会在京召开

潮涌东方,有朋自远方来。2023年2月17日下午,RCEP框架下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对接交流会暨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2023 CICEE)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展现了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深度融入RCEP、加速拥抱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工程机械产业与RCEP协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会上,2023CICEE组委会向RCEP国家群发“邀请函”,并与中联重科、海瑞克、山推股份、潍柴雷沃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现场签订参展协议。 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公使郑美云、商务公使衔参赞吴月婷、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经济事务参赞娜迪娅、老挝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宽赞燕素提、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洪福盛、新加坡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叶青文以及来自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0余位驻华使、领馆外交官、贸易投资及行业组织代表。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常务副会长郑超、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龙宇翔、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周越、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康镇麟、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市会展办主任李舜、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李晓斌等湖南方面省市领导,以及徐工集团、中联重科、海瑞克、山推股份、潍柴雷沃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以及拉法基豪瑞集团、中国电建、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电子、中国中材、中土集团、葛洲坝集团、中煤科工、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企业代表出席活动。 接驳国际经贸 拓展合作半径 自2022年1月1日以来,RCEP已在14个国家生效实施,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作为RCEP中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加入RCEP,是加快区域经贸合作、实现融通共赢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打开重要窗口。 湖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周越表示:湖南主动汇融入全球化大潮与RCEP,积极扩展国际“朋友圈”,“2022年,湖南全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2300亿元,增长27.6%,占外贸总值的32.5%,较RCEP生效前的2021年提升了1.9个百分点”。 长沙市政府副市长康镇麟在致辞中提到:“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以来,关税减让、贸易便利、要素流通等一系列实际利好,大大推动了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造纸、制药等一批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扬帆海外走向世界。”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将紧紧抓住了RCEP这一重大机遇,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构建工程机械全球销售网络平台。 印度尼西亚驻华使馆经济事务参赞娜迪娅代表RCEP国家驻华使团致辞,菲律宾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洪福盛分享菲律宾国家基础投资和建设现状。中国电建集团、拉法基豪瑞集团、山推股份等中外企业分享各自在RCEP国家参与项目建设情况,并就进一步融合发展、深度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质提升蓄势 赋能产业未来 推介会上,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秘书长周贤彪代表CICEE组委会细致阐述了2023CICEE的突破之处。 长沙市政协副主席、长沙市会展办主任李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3CICEE组委会将用心打造“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更高更高、产业服务功能更优、会展平台功能更强”的世界工程机械舞台,创新办展形式,聚焦重点国别、优势产业、特色区域打造专业展、特色展。新增了RCEP框架下中国—东盟工程装备高峰论坛等5场国际高峰论坛,致力推动工程机械产业扩大开放,深化与RCEP成员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经贸合作。加速产业发展、释放区域发展潜力、致力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非合作、中阿合作、RCEP融合的新窗口和新平台。[详细]2023-02-17 17:45

专项债早发快发 力促投资“开局即冲刺”

近日,多地迅速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潮。作为稳投资、稳增长重要工具,2023年1月,新增专项债发[详细]2023-02-07 09:18

广东省水利厅:2023年力争水利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

“2023年,广东将力争水利完成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充分发挥水利重大项目对投资拉动的牵引作用。[详细]2023-02-06 09:11

国家发改委:一季度将加快推动提前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一系列稳投资政策积极发力,一大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详细]2023-02-02 15:02

加速度2023:多地开年“拼经济”,有哪些高频词?传递什么信号?

新春伊始,2023年“全力拼经济”的号角就已吹响。多地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让大家看到了新一年各地全[详细]2023-02-02 14:2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