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产业智能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2016/09/23 11:12中国工业新闻网孟凡君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基于智能装备、智慧工厂等先进制造技术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模式,目前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9月10日,在2016(第五届)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行业要打造面向制造业的“互联网+”产业生产体系,推动产业融合,从而构建钢铁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统,力促钢铁转型升级。

钢铁产业智能化基础较差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生产方式,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发展战略,是企业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李新创指出,目前,个性化、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是钢铁企业生产组织的必然趋势;加强质量管理、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是钢铁企业发展生存的必然要求;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但是,协调产销矛盾、实现产销平衡是钢铁企业一直面临的关键问题。

上海名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介绍,当前,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刻变革,为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信息技术领域带来制造业的变化,一是互联网带来思维的变化和社会化的价值创造,即开放、公正、参与、共享网络化的生态。二是大数据带来的科学技术研究手段的变化,即横向整合供应链、纵向整合价值链和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端,最后演化到网络生态链整合。三是云计算带来使用硬件工具的变化,能够实时化市场洞察,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智能制造三大组成部分即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物流,要实现从装备、过程到管理的系统化复杂程度高。而且,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基础较差,特别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制造企业面临着挑战。其中,市场需求的变化方面,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易用性越来越高;生产组织方式方面,异地化分工与协同、越来越昂贵的人工成本,促使机器替代。

李新创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方面应用不断深化,一些优势企业步入集成创新阶段。但是,由于钢铁产业智能转型升级存在核心技术及智能系统创新能力欠缺、行业集中度低造成的智能管控改造难度大、政府资金支持有限、企业机制体制创新能力不足、智能化专业人才匮乏,目前面临数据集成化水平不高、柔性化生产有待加强、大数据应用有待深化等问题的挑战。

钢铁产业需要构建柔性价值网络

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智能制造目标就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两化”深入融合,研发具有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过程优化、质量全程管控、市场动态反馈等多重功能的钢铁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统,提升钢铁制造过程中新钢种高效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能力、柔性化生产组织能力、能效成本综合控制能力,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与定制式制造相融合的钢铁智能化制造。

李新创认为,当前,我国钢铁产业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低迷、国家化战略的迫切性,需要加强质量管理、降本增效、节能减排。而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管理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定制化、多品种、小批量,关键要协调产销矛盾,以降低生产、库存、物流成本。目前,我国诸多钢铁企业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体系建设,涌现了一批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贯标试点、智能在线监测和检验化验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系统应用等先进技术。为此,我国钢铁产业需要构建“五点、四链、三集群”的柔性价值网络,即以钢铁业务为核心,基于创新要素耦合模块,跨领域延伸产业链,重塑减量化时代柔性创效价值集群。其中,“五点”即有序化耦合、智能化耦合、品质化耦合、绿色化耦合、标准化耦合;“四链”即差异化延伸、多元化延伸、国际化延伸、服务化延伸,最终形成“三集群”,即产服结合、产城共融、产融结合的柔性创效价值集群。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三一智慧钢铁城项目首三期已开工,市委书记亲自调度

三一智慧钢铁城项目 作为湖南省重点项目、“千亿级”超级钢铁生态供应链平台,三一智慧钢[详细]2022-04-28 08:53

树根互联加码布局钢铁产业,携手鑫达集团加速迈向“工业4.0”

8月中旬,树根互联COO黄路川一行受邀到访河北鑫达集团(简称“鑫达集团”),双方高层就如何加速钢铁产[详细]2021-08-20 10:08

工信部:钢企跨区重组难度大 考虑推动区内重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11月28日~30日召开的2013第十一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获悉,工信部仍然支持钢企兼并重组,但重点转向支持推进一个省内的区域性重组。 有工信部人士告诉记者,钢企兼并重组近年来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市场集中度不升反降,形成几个全国性的大钢铁集团还有障碍,而同一地区内有些企业愿意 “抱团取暖”、有意联合,政府才好做“顺水推舟”的事。 该人士强调,钢企兼并重组还是需要根据市场机制和企业意愿,“企业没这个意愿,强推是推不动的。” 在区域重组中,地方政府依然起主导性作用。业内相关人士对记者称,此前挂靠河北钢铁的龙海钢铁,由邢台市政府主导即将“过手”给北京建龙集团。 重组须调动企业积极性 今年1月22日,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联合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钢铁行业的要求是:到2015年,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6~7家具有较强区域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但截至2012年底,中国前10家钢企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45.94%,跟2011年相比降低了3.26%,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这距离2015年“前10家达到60%”的目标有很大差距。 “钢企兼并重组一直推不动,尤其是跨区域重组困难更大。”上述工信部人士称。“所以我们考虑推动区域性重组,比如某省一个县里的几家钢企联合成一两家企业,相对好实施,也便于维护区域市场秩序。” 但该人士强调,必须要企业自身愿意才行。 他还称,工信部并没有放弃推动企业跨区域重组,但前提是得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本身没有积极性,政府怎么推也推不动。政府可以明确一个兼并重组方向,但必须做顺水推舟的事。企业没有重组积极性,政府做再大努力也没有用。” 河北钢铁重组由地方主导 面对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的现实,上述工信部人士称,即使对区域性重组,也无预期时间表。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部委制定的规划,有时也要考虑地方政府的局部规划。” 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生变正是这样的情况。 记者从河北钢铁集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早在2010年以出让10%股权跟河北钢铁“松散联合”的河北钢铁集团龙海钢铁有限公司,正考虑由北京建龙集团接手重组。 2010年,河北钢铁集团闪电批量重组龙海钢铁等5家民企。按照协定,前者以商誉、管理、技术咨询服务、购销渠道等输入给5家民营钢企,并持5家公司10%的股份。这一模式被称为“渐进式股权融合”。 但河北钢铁集团人士称,三年后,重组基本停留在原地,对于渐进式重组往下如何推行并不清楚。他表示,“重组是政府主导的,签完协议之后政府并没有进一步推进落实的配套政策措施,企业经营什么也都不受影响,所以各自独立。” 11月24日,邢台市政府与北京建龙集团签署了框架协议,由后者重组龙海钢铁。 “邢台市政府现在还没跟我们商量。”该人士说,待邢台市政府拿出龙海钢铁的重组方案之后,会“通报”给河北钢铁。 “我们没有决定权,只有10%的股份,连个投票权都没有。”该人士说。北京建龙集团若在资产评估后制定详细的接盘方案,那么河北钢铁也只能放行。[详细]2013-12-03 09:17

山东省钢铁产业2015年前将调整为六大集团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作为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试点地区,山东省将进行大范围的钢铁企业重组工作。 按照结构调整确定的目标,山东省到2015年前,钢铁企业由现在的21家重组为六大钢铁集团,钢铁总产能由目前6307万吨减量调整到5000万吨,沿海钢铁比重提高43%。 企业兼并重组是山东省钢铁结构调整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日,《山东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出台。除了最核心的山东钢铁集团外,山东还将组建淄博、潍坊、莱芜、临沂、滨州五个区域性钢铁企业集团。具体方案是:山东钢铁集团在现有济钢、莱钢及其他所属企业的基础上,将兼并青钢、日钢、石横特钢、齐鲁特钢、山东闽源等企业,形成更大的企业集团,淘汰济钢、莱钢、日钢等企业落后产能,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青钢从青岛市区整体搬迁至胶南董家口,不增加产能。山东钢铁集团占全省的钢铁比重由目前的42%提高到76%。 淄博市将以南金兆集团、傅山集团、山东北金集团为主体,组建淄博齐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潍坊市将以潍坊特钢集团、山东寿光巨能集团、山东鲁丽钢铁为主体,组建潍坊钢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莱芜市将以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山东富伦钢铁为主体,组建鲁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临沂市将以临沂江鑫钢铁、临沂三德特钢为主体,组建临沂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滨州市将以西王集团、山东广富集团、山东传洋集团为主体,组建邹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钢铁行业正持续处于景气低迷阶段,企业亏损严重。相较于市场繁荣之时,重组工作的推进难度理论上将更低。因此,此次山东的结构调整之路仍将面临众多挑战。[详细]2012-11-07 08:52

唐山总投资10.8亿元钢铁项目签约落户古冶

8月17日上午,总投资10.8亿元、年产500万吨精密管材及热镀锌项目签约落户古冶。该项目是古冶区为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推动钢铁产业做大做强所引进的重点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由天津物产众强高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古冶工业聚集区建设,占地面积600多亩。项目分两期,一期计划投资4.3亿元,日产量6000吨,年产能为200多万吨,可实现年产值近100亿元。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可年产500万吨,实现总产值200多亿元,在国内占同行业总量的20%以上。[详细]2012-08-20 08:4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访徐工重型技能大师李戈

10月15日,“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大...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