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煤炭企业6月下水煤价格普涨10元/吨

2016/05/28 11:08中国证券网

27日,中国证券网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刚刚结束的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与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四家煤炭企业召开的“4+1”会议决定,6月四家煤炭企业下水动力煤价格将普遍上调10元/吨,符合市场的预期。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分析报告认为,此前大型煤炭企业价格政策已经连续两个多月持平,并不利于此时价格上调,但煤炭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有效缩减了动力煤供应量,给煤价稳定提供了基础。在目前供需两弱的格局下,此次“4+1”会议决定集体上调价格,不失为煤市僵持状态下动力煤价格“以涨保价”的最好选择。

责任编辑:Yaodl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煤企 涨价
相关阅读

河钢集团与多家大型煤企签订中长期合同

12月1日-3日,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秦皇岛举行。河钢集团副总经理张海参加会议,并与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阳煤集团签订了中长期合同。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巩固并优化集团战略资源渠道建设,提升采购链条竞争力。 会议期间,集团与主要煤炭产区和大型煤炭企业进行了深入的交易洽谈。供需双方本着战略协同、互惠共赢的原则,锁定下年度购销合作量,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重点客户间的深度支持与良好合作,共同在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稳运行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本届全国煤炭交易会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500余家煤炭生产、运输、消费、流通企业及相关研究咨询机构参加会议。会议以“创新与转型——煤炭市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旨在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交易模式创新,推动煤炭供需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对构建现代煤炭市场体系、提振行业信心、促进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自河钢)[详细]2016-12-06 09:40

四大煤企拟6月提价 限产力度决定煤价走向

四大煤企拟6月提价 5月27日,在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举行的“4+1”会议上,神华、中煤、同煤、伊泰四家煤炭企业决定,今年6月下水煤价格较5月普涨每吨10元。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结果与市场预期基本相符,加之煤矿限产加以配合,煤炭价格正积聚越来越多的上涨动力,而限产力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煤价走向。 下水煤普涨每吨10元 尽管目前沿海下游需求不佳,但下水煤供应总体平衡,部分高硫煤供应偏紧。对于四家煤企下水煤普涨每吨10元,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夏季用电高峰将到,而货源不算宽松;另一方面,近来进口煤货源偏紧,特别是印尼煤持续紧张,加之国际海运费上涨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进口煤价格上涨。后期下游料将加大国内煤需求,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 安迅思煤炭行业分析师邓舜认为,因煤矿限产和近期坑口动力煤涨价,港口部分高硫煤种缺货,下水煤价格先行指标沿海运费已启动,进口煤到岸价也有所上涨,此次“4+1”会议敲定的涨幅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事实上,相关企业和贸易商已进行了相应调整。部分北方港口贸易商囤货惜售,希望6月涨价之后再装船,这也是近期北方港口煤炭库存上涨的部分原因。 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秦皇岛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天津港(8.680, -0.03, -0.34%)和黄骅港库存总量1497.3万吨,环比增加181万吨,同比减少781万吨;沿海六大电厂煤炭库存量1269.6万吨,环比增加144万吨,并创下3月初以来最高,库存可用天数为22.5天。 限产力度决定煤价走向 不过,对于港口囤货惜售行为,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现时港口库存将令后期煤价承压;同时,下游需求有限,如果国内煤价格上涨,进口煤将获得部分国内煤市场份额。 近期沿海电力集团加大了进口煤的采购力度。从近期采购价格来看,本月招标的进口煤到岸价较上月普遍上涨每吨1至2美元。 邓舜指出,尽管第二季度为传统的需求淡季,但今年国内下水煤价格4至5月平稳,6月价格上涨主要受益于国内煤炭企业严格执行限产政策。有煤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山西,内蒙古和陕西的限产政策均在执行中,未来几个月限产政策将逐步趋严。但限产政策也导致产地的产量和发运量明显下降以及煤炭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未来限产力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煤价走向。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煤企因亏损严重而乐于限产,而一旦亏损情况有所缓解,民营煤矿很可能将加大生产,从而加大供应端压力。[详细]2016-05-31 15:22

钢企煤企你的排污费交了吗?环保部决定稽查

钢企煤企:你的排污费交了吗? 第一财经记者27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该部已决定开展钢铁、煤炭行业排污费征收专项稽查,以促进钢铁、煤炭行业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淘汰落后产能。 环保部透露,此次稽查范围涉及2015年度钢铁行业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烟尘等污染物排污费征收,煤炭行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以及焦化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烟尘等。 环保部同时要求各地,“如本行政区域内没有上述企业的,可结合本行政区域监管重点选择其他行业开展排污费征收稽查。” 根据环保部《关于开展钢铁、煤炭行业排污费征收专项稽查工作的通知》,稽查过程中,发现被稽查单位存在应当征收而未征收排污费,以及核定的排污量与实际的排污量明显不符的,应当对涉及的排污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收集相关证据,重新核定排污量、征收排污费。现场核查过程中应详细核对排污单位原料消耗量,能源消耗情况以及产品产量等企业基本生产情况,并根据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准确计算各环节污染物排放量。 地方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应当借助国家开展排污费征收专项稽查的契机,重新梳理、核算本行政区域内钢铁、煤炭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切实提高排污费收缴率,确保做到应收尽收。 环保部要求,稽查过程中发现排污单位存在谎报、瞒报排污申报数据的,上级环保部门应当按照《稽查办法》的规定,责令追缴或直接责令排污者补缴排污费。 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批准减缴、免缴或者缓缴排污费或未将排污费依法缴入国库以及不履行排污费征收管理职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保法律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自2003年7月1日起,开始按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征收排污费。排污收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其特点是运用价值规律给排污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促使其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排污费征收体制为属地征收。排污者按环保部门所发“排污费缴费通知单”,将排污费缴纳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代收专户,当天由商业银行划入国库,国库部门即按当天收入额的下述比例分别划缴:10%缴入中央国库;5%缴入省国库;85%缴入地方国库,作为本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第六条规定:“排污者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提供有关资料。” 第一财经记者从环保部查询得到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排污费征收开单216.0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73亿元,增幅5.2%;征收户数43.11万户,比2012年增加7.8万户,增幅22.2%。2014年,全国排污费解缴入库单位共31.8万户,入库金额186.8亿元。 2014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项主要重金属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由不低于每污染当量0.7元提高到1.4元,并鼓励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及经济发达地区按更高标准征收排污费;同时要求各地加强对企业排放污染物种类、数量的监测,切实提高收缴率。 但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在查询各省排污费征收情况后竟吃惊地发现,每个省区市都有大量重点污染企业因“政策性免征”不用缴纳排污费。这其中,不乏长期污染大户。 依据环保部公布的“2013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确认国家重点监控废水企业4944家、废气企业4189家、污水处理厂3581家、重金属企业2834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249家(试行)。 记者首先查询了《2013河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第一、二季度排污费征收公告》。被列为河北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共有713家。仔细清点后,发现“政策性免征”的有148家,占企业总数的20.76%。 此外,被列为山西省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共有426家,“政策性免征”的有90家,占企业总数的21.13%。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共有419家,“政策性免征”的有94家,占企业总数的22.43%。[详细]2016-05-28 10:52

财政部召集煤企谋“去产能”抱团度寒冬

“煤炭卖不过土豆”,“坑口吨煤价不抵一方沙子钱”。短短几年,中国煤炭行业从“黄金时代”跌入了“铁锈时代”,近乎全行业亏损。 面对煤炭行业的寒冬,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煤企脱困。记者获悉,日前,财政部召集国内各大煤炭企业负责人在沈阳开会,议题主要就是研究落实去产能部署。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被放在了第一位。人民日报曾撰文明确指出,“去产能”就是处置“僵尸企业”,而煤炭首当其冲。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据了解,这次财政部召集国内各大煤炭企业负责人在沈阳开会,介绍了各地为有效缓解煤炭行业困境已出台的和拟出台的针对性举措,政策已经取得的效果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政策目标和实现路径,还介绍了地方对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具体情况以及可行的处置路径,如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 根据中煤协近期对外公布的“摸家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产能为39亿吨,而新建及扩产的产能为14.96亿吨,其中有超过8亿吨为未经核准的违规产能。 在各方政策推动下,专家认为2016年各地或将迎来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热潮。 内蒙古2015年7月就拉开了上下游煤企重组的序幕。自治区副主席王波在全国煤炭交易会上表示,内蒙古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供应基地,今年还将继续促进上下游联合重组,构筑产业链竞争优势。曾经是煤炭供应主力的山西,如今又转变成了煤炭行业整合的重地。 在卓创资讯煤炭行业研究员刘杰看来,煤炭企业承载的社会责任也是很大的,政府鼓励兼并重组而非破产也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在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局面下,比如之前平煤和神马,河南煤化和义马煤业,在地方政府的强力主导下的重组,就被视为企业“抱团取暖”的积极信号。[详细]2016-01-21 11:28

煤炭行业大萧条 老牌煤企声讨中国神华

2016年的煤炭行业形势还会更加严峻,更多的民营煤企会面临破产,且会蔓延到国企。 煤炭行业江河日下,煤企生存处境困难。作为全球最大煤企的中国神华集团(下称神华),却成为同行指责的对象。 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10月下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率队到辽宁对五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开展调研。在座谈会上,黑龙江、安徽、河北、辽宁等省有代表性的老牌煤企,集体声讨神华等新型煤炭企业。 声讨的主要原因在于,老牌煤企认为神华等新型煤炭企业多次带头降价搅乱了煤炭市场。在老牌企业看来,神华等企业占有最优质的资源、最大市场份额,没有社会负担,主动降价是将老煤企拖进持续增亏的泥潭,它们要求平等竞争。 但有不少业内人士替神华等新型煤企喊冤。多位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会降低。“成本高、设备落后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责怪比自己领先的企业,并不是企业脱困的办法。”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除了神华等企业,澳洲、印尼的煤炭也都在降价,那也要怪它们吗?” 在该人士看来,这些老牌煤炭企业自身存在较多问题,“政府扶持快二十年,但并没有任何效果。过去几年的高煤价掩饰了这些企业的问题。遇到市场行情不好,问题就暴露了,自身不自救,只能面临破产可能。”该人士尖锐地指出,“也只有这些企业破产了,行业才能见底。” 参与上述会议的有黑龙江龙煤鸡西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有限公司、淮南矿业有限公司、开滦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阜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老牌煤企的代表。 煤炭价格下滑仍未止步,11月中旬,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已经降至360-370元/吨,比年初下降30.5%,比2011年的高点860元/吨下降了58%。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4%;实现利润287.2亿元,同比下降64.4%;亏损企业亏损额730.5亿元,同比增长32.9%。老牌国有企业而言,处境更为艰难,亏损面持续加大。 相对于神华、中煤等新型煤炭企业,老牌国企资源优势不明显、离退休人员多、历史包袱。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山西某个老牌煤炭企业,前几年在矿区集体建房,部分员工贷款买房,但该企业目前只能发放保底工资,每月一千多元,员工无力还贷,银行也无可奈何。 《中国经营报》报道称,老牌煤企代表在上述会议上指出,在行业困境中,神华应该顾全大局,带头“限产提价”,如果煤企能齐心协力走成一盘棋,煤炭系统不会走到现在境地。 安迅思煤炭分析师邓舜却认为,“限产保价”这一政策实际上收效甚微。“2014年,政府已经出手救市,神华、中煤等企业带头限产保价,但煤炭价格并未保住。”邓舜说,“因为煤企后面还有银行、地方政府在做推手,即使企业真的想减产,也不易实行。” 面对低迷的市场,不少老牌煤企仍将希望寄托于政府。但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是时候让老牌煤炭企业认清现实了,政府出手救市并不能改变这些煤企最终的命运,只是在时间上延缓而已。 “煤炭需求高速增长的阶段过去了,传统以时间换空间的路走不通了。国家目前讲的是供给端,也就是要逼迫这些落后产能出清,之后再救需求端。”平安银行能源矿产部能源中心主任周泰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邓舜认为,2016年的煤炭行业形势还会更加严峻。“更多的民营煤企会面临破产,而且会蔓延到国企,成本较高、负债较高、管理不善的国企不排除倒闭的可能。”他说。 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正在抓紧研究建立产能退出机制。“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正在想办法帮助企业脱困,但煤企脱困仍应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能过度依靠‘有形的手’干预市场。”姜智敏说。[详细]2015-11-24 10:5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