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行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2016/05/26 16:23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刘长松

4月22日,《巴黎气候协议》(简称《巴黎协议》)高级别签署仪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共有175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在协议上签字。各国批准之后,《巴黎协议》将进入实施阶段。

石油石化行业作为高碳排放行业,未来如何应对不仅关系到行业自身发展问题,也会对中国能否实现减排目标及履约《巴黎协议》的国际义务产生重要影响。

《巴黎协议》即将实施

行业排放约束趋紧

《巴黎协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确定了全球减排的行动目标,以及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的决心。为了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以及努力实现1.5摄氏度之内的长期温控目标,各国需要共同采取切实行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温升幅度控制在相对工业化前2摄氏度以内是可能的,但需要进行重大体制和技术变革,需要大规模改革能源系统。全球能源消费需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低碳能源占比要大幅上升;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则要持续下降, 到2040年需要比2010年下降90%或以上。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高碳化问题突出,导致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压力较大。未来随着《巴黎协议》的实施,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的碳排放约束将日益趋紧。从碳排放构成来看,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约为89.77亿吨,其中石油碳排放占比12.7%,天然气碳排放占比3.3%,两者合计占比约16%。

从行业发展特点来看,石油石化行业在低碳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石油石化行业生产比较集中、生产规模比较大,能够有效组织实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产业链长、产品种类多、生产伴生物多,将生产中的物质流、能量流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提高能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石油和石化产品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帮助相关行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各国提出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INDC)还不足以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巴黎协议》规定了通过盘点机制来敦促各国提高减排目标,排放大国将面临较大的国际压力,未来我国的减排目标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为此,石油石化行业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推动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推动行业实现低碳发展,这是2030年前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借鉴国际石油巨头

要求加快低碳发展

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大石油公司在低碳发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他们重塑了公司的业务板块,有效避免了低碳时代面临的高碳资产风险和政策风险。去年10月,壳牌、BP、沙特阿美和道达尔等世界10家石油巨头联合发起了“石油与天然气气候行动计划”(Oil and Gas Climate Initiative),这些公司的石油产量占据全球石油产量的20%左右。他们支持《巴黎协议》提出的全球平均温度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减排目标,并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积极提供支持。他们认为,任何一个公司或行业都没有能力独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投资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及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等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对于国内石油石化行业来说,要加快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借鉴国外石油巨头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板块,加大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推动提高天然气高效利用。未来随着油价的逐步回升,油气公司将有更多资源用于加强投资,同时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也会进一步改善。积极参与非化石能源发展有利于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发展,避免单一化石能源产生的经营性和政策性风险。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主营业务的竞争力,深入开展行业低碳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推动成品油质量升级,降低油品消费碳排放及环境污染。

国内统一碳市启动

发展挑战机遇并存

目前,距离2017年启动全国统一碳市场所剩的时间已不多,石油石化行业要加快跟进碳交易的步伐。从已开展的7省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及公布的国家碳市场设计方案来看,石油石化行业均作为重点排放源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考虑到我国碳交易具有强制性,石油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走低碳发展转型道路已是必然选择。

降低碳排放对石油石化行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挑战在于,碳交易作为新生事物,石油石化行业的整体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企业开展相关碳排放盘查、统计核算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机遇在于,通过积极参与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查,参与碳交易有助于积累实践经验,尽早了解碳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通过开展碳资产管理及碳市场交易,可以为企业节能降碳项目进行融资、规避风险。

随着碳交易相关业务不断拓展深化,这一业务有望成为石油石化企业主营业务之外的新业务板块,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为降低碳排放,企业需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品工艺和产品结构,这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巴黎协议》是政府之间针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谈判达成的共识,尽管没有对石油石化行业和企业碳排放做出直接规定,但它作为气候变化领域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各国政府、各行各业都具有重大影响,协议提出的减排目标和相关要求也会在各国政策文件及国际行业协会的各项标准中得到落实,国际贸易规则的修订也会纳入相关内容。因此,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来说,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降低气候变化对自身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是积极参与低碳能源发展。从已公布的规划目标来看,“十三五”将成为我国低碳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期。石油石化行业在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生物燃料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和实力,通过积极参与有利于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二是加强节能和提高能效,促进各项业务低碳发展。加大技术升级改造力度,逐步淘汰低效落后工艺和设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合理化等,深入挖掘石油石化行业的节能降碳潜力,进一步降低油气生产、炼化生产、热电生产等业务的二氧化碳排放。

三是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为行业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十三五”期间,石油石化行业要继续加大对节能和提高能效、低碳能源勘探开发、生物燃料、EOR、CCUS等低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开展油煤气一体化基地建设,优化煤化工产品结构,积极探索CCS在煤化工项目的应用,进一步降低煤化工的二氧化碳排放。

四是强化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建设。针对石油石化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因素,着力提高技术储备、生产组织、市场运作、人才培养等各项能力,将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产品结构调整及技术研发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全面提升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

责任编辑:Keyi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石油石化 绿色转型
相关阅读

卡特彼勒油气减排动力方案将亮相CIPPE 2021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2021 China International Petr[详细]2021-06-04 10:06

凯斯受邀“中国石油石化工程建设创新发展大会暨新技术、新装备展示会”

当前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全球油气工程市场总体向好,但同时各种挑战依然严峻。为更好地推动石油石化工程建设[详细]2018-09-19 17:38

国家能源局:立即开展电力核电石油石化建设施工安全大检查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出通知要求,为了深刻吸取江西丰城电厂“11·24”特别重大事故教训,有效防范人身伤亡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电力、核电、石油石化等能源企业要立即组织开展能源领域建设施工安全大检查工作。 通知称,全面彻底排查能源领域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及时发现并切实治理施工安全隐患,认真落实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人身伤亡事故,坚决遏制能源领域建设施工重特大事故。 根据通知,本次检查重点包括电力工程建设项目、核电工程建设项目、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油气管道建设项目、炼油工程建设项目、能源领域其他建设项目等。 通知要求,各能源企业要制定检查计划,细化检查方案,对本系统本单位所有能源领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坚决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要把本次安全大检查工作和其他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健全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发现重大隐患要立即停工整改。[详细]2016-12-02 10:47

石油石化业面临历史大变局

目前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从未有过的供应过剩,国际油价屡创新低,跌破30美元/桶仍然深不见底,石化产品价格也低迷不振,石油石化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局。 原油是石油石化产业的龙头,油价走势事关整个行业的兴衰。本世纪以来延续10年的高油价,造就了全球石油石化业的空前繁盛与辉煌,产油大国富得流油,跨国石油巨头多年来一直占据世界大企业前列。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际石油市场风云突变,油价出现断崖式暴跌,从每桶100美元跌至30美元以下,从高油价时代几乎“瞬间”跌回低油价时代。石油行业哀鸿一片,产油国陷入财务危机,石油大公司利润大幅缩水,被迫缩减支出、裁员以应对突然到来的“寒冬”。 从全球经济发展和石油石化业的历史演进来看,石油石化业的这个“冬天”前所未有,将会格外寒冷,格外漫长。可以说,石油石化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见的大变革时期。这主要是基于三大历史性因素:一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格局难以逆转,高油价很难重现;二是环境约束的增强,清洁新能源的迅猛发展,使化石能源消费比例的下降成为必然之势;三是世界进入新旧经济交替的历史转折期,传统能源、制造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被以信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取代,是当今时代异常明显的发展趋势。 “资源为王”时代终结,全球能源业进入历史大转折。过去支撑石油石化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逻辑是,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石油产出峰值的到来不可避免,油价的走高势在必行。本世纪以来的高油价大大强化了这个逻辑,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大国和跨国石油公司获得了高额利润,石化行业因原料的高成本而利润微薄。有油就能赚钱,抢占上游资源因此成为石油企业的首要战略。但原油供应过剩和低油价在2015年的突然到来,让整个行业都措手不及,高油价时买入的油气区块如今不再赚钱,反而成了难以承受的包袱,曾经财大气粗的产油国陷入财政危机,“石油峰值”遥遥无期。行业利润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前几年被舍弃卖出的炼化资产盈利开始回升,石油石化产业链开始了新的均衡。 “技术为王”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新准则。目前全球石油的产能过剩和低油价,根源并不是由于需求的放缓,而是由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革命带来的供应的大幅增加。页岩油气技术革命,油砂的开采,三维地震,精细油藏描述,钻井、采收技术的不断提升等,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全球石油储量和产量不断提升,最终导致如今石油供应的严重过剩,也因此颠覆了“资源为王”的行业逻辑。科技是推动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或企业能靠资源持续发达,“资源为王”只是暂时现象。在如今这个世界经济低迷、低油价引起全球震荡的行业大变革时代,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应对寒冬、变革图强,就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这个驱动行业发展的最大引擎。 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石油石化产品的普遍过剩,市场需求增长的减缓,新能源的替代,环境约束使化石能源消费的下降,表明石油石化行业已经进入市场饱和、增长平缓的成熟发展期。“跑马圈地”抢占资源和市场,对外投资扩张的外延式发展时代结束了,今后要比拼的是“内力”和“内功”,是质量和效益,将企业发展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员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轨道上来,成为当务之急。面对日益严酷的生存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尽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如今这个全球经济和石油石化行业的大变革时代,企业只有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大胆革新,勇立潮头,加快改变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才能赢得发展先机,确保基业长青。[详细]2016-03-03 16:52

创新装备中国 三一携全新产品掘金石油石化市场

3月26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简称“CIPPE”)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幕。三一集团携全球首创分布式动力液压传动压裂车亮相展会,并为该新品举行了首发仪式。   据了解,该款压裂车于2014年12月下线。产品创新采用多动力来源代替单动力来源;液压传动代替机械传动;主泵纵向布置取代横向布置;三一压裂专用底盘代替通用性底盘;无极变速代替有限挡位控制等五大突破性技术。全新打造出一款拥有安全、环保、智能、品质高、交付快、施工效率高、使用成本低、通过性好、保障强等九大核心优势的产品。   引领行业进入全液压时代   “三一为石油装备产业发展开创并提供了崭新的石油液压生产、流通和应用的成功模式及成套设备,引领石油压裂设备进入全液压时代。”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相信,这将改变整个行业格局,推动行业新的升级。   经济发展加大对能源的需求,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1.6%,消耗全世界21.3%的能源。特别是中国石油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石油开采的浪费和污染、施工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危险程度高。   随着勘探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石油装备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石油石化行业来说,装备是否精良、技术是否先进,对于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不断向石油开采领域渗透,国际石油开采技术创新体现出智能化、集成化、信息化等特点。   目前,中国石油装备仅有3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部件90%以上依赖进口,三一作为国内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毅然肩负起改变能源装备现状的使命。“希望三一在未来能够继续引领石油装备行业创新发展,为行业带来更新、更智能的石油装备,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赵志明说。   目前,三一与用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就钻采科研成果产业化、国际油气区块的合作开发、数字化油田建设、油田生产节能环保、智能设备升级换代等达成合作共识。   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黎中银表示,三一一直秉承“一切源于创新”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无忧服务。三一在领先的SES理念(安全,环保,智能)引领下,强调客户参与、互动式研发,推出的全系列固压设备,将为每一位客户量身打造一整套施工解决方案。   为石油装备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三一进入石油装备的时间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和效率相当惊人,为整个石油装备行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新的风气。   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作为三一集团能源业务板块的核心,凭借其在研发、制造、服务等领域20多年的深厚积淀和强大优势,正式吹响了进军石油装备领域的号角。   2013年,第一台三一2000型压裂车下线,同期2500型压裂车、混砂车、仪表车也相继下线。2013年11月完成首套车组销售。   2014年9月,三一2500型压裂车组参加内蒙古苏里格号称“万方液,千方砂”的特大型油气田开采项目,获得施工方高度赞誉。   2014年12月,三一融合最顶尖的科技成果,首创全球第一款分布式动力液压传动压裂车设备,引领石油压裂设备进入全液压时代。   截至目前,三一已形成了“固压,钻机,井口-自动化,随钻测录,管汇泵”五大系列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石油装备行业一张世界领先的“中国名片”。   进军绿色能源装备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展会上,由三一重装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三一国际)自主研发的LNG(LiquefiedNaturalGas)加气站、LNG(LiquefiedNaturalGas)搅拌车首次亮相,标志着三一国际已经成功进驻能源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应用领域。   三一国际是专业从事煤炭采掘及天然气相关成套设备研发、制造、销售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成立于2004年1月,2009年11月25日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4年初,三一国际下设天然气项目部,天然气产品链定位于:站系产品(气化站、门站、车用加气站、船用加注站)、天然气运输槽车、撬装液化工厂,并与国内能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由三一国际自主研发的首台LNG加气站于2014年6月成功下线,2015年2月首台新产品LNG100/5500气化站成功下线,标志着三一国际站系产品的研发成功。2014年7月,三一国际取得压力管道GC2安装许可证(即压力管道安装资质许可),同年8月取得GC2设计许可证(即GC2级别压力管道设计资质)。   三一国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经营链的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经济、更高效、更智能、更快捷、占地面积最小的产品。采用了国际技术领先的低温弹性体保冷材料及其绝热系统,为设备提供可靠的保冷绝热解决方案,免去了因真空管失效而产生的维护费用;三一加气站储罐日蒸发率比行业降低40%,有效减少BOG排放,产品配件全部采用国内外知名品牌,使整个加气站更加安全可靠,系统更加稳定;60立方米加气撬仅有4.1米长,2.3米宽,2.4米高,这种小巧的设计,减少了占地面积,尤其在市区和搅拌站用地紧张的情形下,这种设计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   目前,三一国际LNG撬装加气站已稳步进入市场,客户遍及东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各大区域,并在北京、邵阳、马鞍山等地实现销售,2014年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2015年初,三一国际已经与多家能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包括LNG接收站、LNG液化工厂、加气站等项目。[详细]2015-04-02 16:43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