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工:以智能机械助推厦门市创新发展

2016/03/02 10:08厦门日报

  新春伊始,厦门重点项目建设擂响战鼓,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工股份的生产基地,一个有关产品升级的重磅级项目正马不停蹄地加快推进中。

  乘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东风,紧抓厦门争创五大发展示范市的机遇,始于2014年的厦工产品升级项目,今年将驶入快车道,预计到下半年,可实现厦工智能全系列产品“群发”,在推动厦工转型创新的同时,助推工程机械产业走向高效、节能、环保、智能,进而改变行业的生态环境。

  现场走访

  拿着iPad就能遥控挖掘机

  “不用灰头土脸,不用大汗淋漓,一边喝咖啡,一边拿着iPad智能遥控,精准化操作——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昨日,在厦工股份的会议室,总裁白飞平这样向记者讲述。

  梦想已成现实。 窗外的厂区,测试员刘宝宗正拿着iPad,指挥着眼前的智能挖掘机,斗杆回收、铲斗外扬、动臂上升……20多吨重的“大家伙”随着一个个指令瞬间反应,动作自如流畅,没有丝毫卡壳。在他的邀请下,记者尝试着操作,竟也成功了!

  几十吨重的机器,这么简单地操作,可不简单。“挖掘机有七个维度工作面,要成为优秀操作手,以前要实战培训三年,现在只需培训一天。”白飞平告诉记者,这是升级后的智能挖掘机,搭载了工程机械智能电传控制系统。去年10月份,厦工智能挖掘机和智能装载机实现了“首发”,今年,厦工将把智控技术逐步推广到叉车、小型机、桩工、混凝土机械、盾构机等多产品领域,力争实现厦工智能全系列产品“群发”。

  技术突破

  智能系统已申请10个专利

  这套工程机械智能电传控制系统,属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由厦工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研究所共同开发的。

  研究所相当牛,其研发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应用于中国三代战机和四代战机,厦工制造工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军民融合,双方一拍即合,但技术转化不是那么简单。

  “难度很大,难以想象。”厦工股份董事长许振明介绍,项目的关键点是电传系统怎么转换为整台设备的控制系统,“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大家也是蛮拼的,技术专家不辞辛苦,往返于西安、厦门两地对接探讨,不眠不休也是常有的事”。

  2015年下半年,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厦工首台智能挖掘机成功面世,同年9月,这一产品亮相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惊艳全场,并很快被武警交通指挥部看中买走。

  到目前为止,工程机械智能电传控制系统已经申请了10个专利,包括5个发明专利。

  转型升级

  开启智能机械新时代

  纵观当前传统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一片低迷。供给侧改革,踏着智能制造的步伐,迎风前行,这是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厦工股份选择的转型道路。

  “产品整体升级换代,跳出同质化、产能过剩的泥潭。”白飞平告诉记者,升级后的厦工产品,将实现智能化,更“傻瓜化”,更精确化,同时更节能,特别是在危险工作环境中,能够展现出普通产品无法匹敌的重要作用,“我们正加紧加快实现厦工所有产品的全覆盖,希望三至五年导入市场,实现产品真正的换代”。

  “作为工程机械产业的排头兵,厦工一直引领行业发展。”许振明向记者介绍,第一台载装机、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侧面叉车、第一台新能源装载机,每个阶段,厦工都会开创新产品引领潮流。现在,厦工在国内首家成功运用智能电传控制系统,这不仅有助于厦工转型升级,还将解决长期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提升我国工程机械核心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

  这一项目还得到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的重视,列入国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转型升级项目,同时获得国开发展基金1.6亿元的低利率委托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厦工股份还与中航西飞自控、中航国际北京公司、摩医咨询在厦门合资设立“航控捷易(厦门)工程机器人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正在办理注册,生产基地达370亩,预计上半年可建厂动工。也就是说,厦工还将把智能电传控制系统辐射到所有机械,开启一个智能机械新时代。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TOP50】蔡登胜:柳工产品的智能化探索

【第一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9年4月2日,“2019工程机械产品发展(北京)论坛暨中国工程机械[详细]2019-04-02 18:09

中联重科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撬动农业机械化新动能

12月19日至20日期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会议同时指出:“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作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中联重科在农业机械领域持续转型创新,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力,研发了一批高端产品,并深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智能机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业内人士表示,农业供给侧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率和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其核心内容是加快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以中低端拖拉机、收割机为主,总体技术含量、产品质量不高,高端农机市场仍被欧美、日本等国家占领。 行业专家也表示,我国当前传统农机市场产能过剩,但大型高端的农机还远不能满足需求。“十三五”期间,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机市场需求结构将加速转型。 为了补齐短板、创造更适合中国本土农业的产品,引领中国农机走向高端,中联重科紧跟农业战略需要,把脉市场需求,重点开发“接地气”、“补短板”、“高端化”的产品;同时关注农机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上不断突破,抢占“先进适用”的制高点。 其中,最值得瞩目的一款产品是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高端大马力拖拉机PL2304。为推动国产动力换挡拖拉机迈向高端,中联重科采用欧美高端产品设计理念,研制出能够自动驾驶的高端大马力拖拉机PL2304,产品拥有强大的动力系统,性能优越,完全可比肩欧美同类产品。目前,PL2304已经正式下线并在新疆等地实现销售。 “该产品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有效减轻了农机操作者的负担,目前我们还在研发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中联重科农业机械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国是甘蔗生产大国,但甘蔗收获机械一直为“洋品牌”所垄断。中联重科经过潜心攻关,自主研发了AS60高端甘蔗收获机,其拥有15项专利,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批量化生产的空白,产品性能和可靠性与世界一流标准同步。据介绍,这款产品推出后,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良好,还接到了来自巴西、印度等全球甘蔗主产区的订单,提高了中国农机在全球高端市场的话语权。 高效质优的烘干装备一直是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短板”之一。中联重科从2012年起就着手推进粮食烘干和贮藏装备的研究和应用。目前,中联重科不仅可以提供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先进适用的烘干机械,还拓展到木耳、枸杞等经济作物烘干,产品销量位居行业第一。 2016年,中联重科农机板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3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1.69%。同时,企业自主研发的龙头产品中联重科谷王烘干机单月产销量突破500台,谷王收割机及耕王拖拉机等核心产品整体市场销量增长16%,占有率持续攀升。 对于成绩的取得,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将之归于科技创新的力量。“目前,我们已打造了完备的研发体系。”近年来,中联重科不断强化前瞻技术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已拥有产品技术专利500余项,产品荣获国内外奖项80余次,在多个技术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目前中联重科农业机械已覆盖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整地、田间管理、收获、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成为中国本土产品链最全的农业装备制造商。 创新方案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中联重科不仅是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商,更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卖产品’到‘卖方案’,我们希望通过农业装备+互联网+农艺,为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量身定做’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真正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以“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基础,中联重科认为需要进行农机装备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运营信息化、精准农业三大战略业务的发展和突破,实现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 中联重科正在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在安徽的3000亩“试验田”里,中联重科将建立包括计划、播种、保护、监测、施肥、收获、后处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平台,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规模经营种植模式。 在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的基础上,中联重科农业机械积极利用“互联网+”,率先提出了符合中国特点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该方案依托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以及专家智库,实现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其业务研发涵盖了从计划、播种、施肥、作物监测、喷药、收获到烘干贮存的农业生产全过程。 此外,中联重科正在推广的“直通到田间”农机创新服务体系也应用了云平台、大数据、在线互动、远程诊断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的深化之年,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农机企业将在高端农机需求爆发过程中率先受益。上述负责人说:“我们也将继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供更完善的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为农业发展提供全新动能。”[详细]2016-12-23 09:00

产业升级:厦工智能机械助推厦门市创新发展

  新春伊始,厦门重点项目建设擂响战鼓,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工股份的生产基地,一个有关产品升级的重磅[详细]2016-03-10 10:06

产业升级 厦工智能机械助推厦门市创新发展

新春伊始,厦门重点项目建设擂响战鼓,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工股份的生产基地,一个有关产品升级的重磅级项[详细]2016-03-04 09:55

三一“搭车”工业4.0 行业内首提“智能机械”

工业4.0这波浪潮,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尽管目前工业4.0的提法还存在争议,但大家都必须关注它,因为我们相信,它代表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正如在电力革命的前夜,谁都不愿意继续做一名“钉马掌”的人。 在201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被首次提出。“工业4.0的实质是改变生产的分工方式,和产品的整合方式,一切围绕需求开展,是对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全方位整合。”作为工业4.0的提出者, 德国波茨坦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梅内尔如此阐述。 与“工业4.0”类似,GE公司进行了名为“工业互联网”的研究工作,并希望将工业革命与互联网变革所带来的优势融合在一起。但不管是“工业4.0”抑或“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其中的本质要素,即智能机器和大数据分析。事实上,围绕以上两个要素,作为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三一均作出了自己独特的探索。 行业内首提“智能机械” 在工业4.0的概念中,机器人不再是单纯的机器人,他一定要和智能技术结合在一起。 2009年11月,三一重工出资成立了“三一智能”公司,该公司致力于为行业提供智能控制综合解决方案。 当时,三一高层认为,面对国外传统工程机械巨头,在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要想建立自己的创新路径,并实现超越,智能化是实现这一“弯道超车”的最佳策略。 “我们认为通过智能化,与我们的装备、产品的融合,以及对我们运营方式的促进,可能会颠覆现在这个行业很多既定的游戏规则,从而实现颠覆性的创新和跨越式的发展。”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周翔说道。 实际上,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中,三一是首家提出“智能机器”理念的公司,周翔表示:“所谓‘智能机械’,就是要围绕安全、效率、节能环保、机器的舒适性,以及企业的服务和运营这些主题,在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和精准驱动的基础上,构建发展我们的系统。” 近几年围绕“智能机器”,三一通过自主研发,研制出了应用于工程机械装备中的传感、控制、显示、驱动全系列的核心部件,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特别是SYMC控制器,作为行业内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器,在三一的各类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同时,为了实现与被控对象的深度融合,三一研制了适用于工程机械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深入执行部件的内部,从而实现了关键核心执行部件的在线调整和设备状态的在线感知。 以泵车为例,除了位置外,通过ECC系统能查看到液压、转塔、排量、换向、发动机转速等信息,也可掌握设备实时施工动态。设备一旦出现异常,客户将第一时间得知。 更重要的是,设备的数字化还能极大“反哺”研发工作。“比如我们发现主要用于钢材市场装卸货物的起重机,虽然每次吊起的重量不大,但是速度非常快,因此出现臂架疲劳。后来,通过专项研发,加入高强度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样我们也就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一重起事业部副总经理兼研究本院副院长唐修俊说。 周翔表示:“畅想工程机械的未来,我们认为它将是一个移动的智能体,具备自己学习和判断的能力。未来机器的智能将不仅由制造者决定,而且可以由用户来决定。用户实践过程中可以训练它,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从而使机器具有个性和灵魂。” 建立行业内首个智能管理平台 在工程机械行业,如何玩转大数据? 从2007年开始,三一便先人一步,自主研发了ECC(企业控制中心)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目前累计接入设备超过20万台。这些设备遍布全球各地,它们通过安装在自己身上的各类传感器、控制器,适时向ECC回传数据。 汇聚庞大的第一手数据流,ECC系统进行了各种高级分析,“每个机器的运行情况可以汇集到一个信息系统中,这样就能加快整个机器群的学习速度。”相关负责人说道。 比如每台设备交付客户使用后,系统内都会自动产生保养订单。根据出厂日期,订单会设置保养周期,一旦到期,系统就会自动派单给服务工程师。更为重要的应用是,三一设备回传的数据还能为客户及国家决策提供支持。 在ECC系统里,除了设备每月的工作时长一目了然外,还能查看机群作业概览。如果客户拥有多种三一设备,便能通过分类查看每一种设备在每月或每年的总工作时间与总方量、平均工作时间与平均方量,并以此数据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2014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一行来到三一企业控制中心,看到ECC能从侧面反映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他很是高兴,当即表示,希望三一的大数据可以为国家服务。 目前,在国家统计局的要求下,三一每月提供一次开工率及作业时间的监测数据。在这份数据分析报告中,设备的监测从三类提升到了六大类、十三种产品,每种产品还将与关联行业投资进行关联分析。[详细]2015-01-08 10:3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厦工简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1年,1993年12月由厦门工程机械厂改制为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15),是国家重点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道路机械、小型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环保机械、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骨干大型一类企业。厦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目前拥有年生产40000台装载机、15000台挖掘机、5000台叉车、3000台路面机械的生产能力。2013年,厦工以“235.72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67位,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的发展。  厦工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人才实力、软硬件条件、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先后拥有多功能液压缸、回油过滤、差速器、连杆装置、双泵合分流等值控制卸荷等800多项专利。1963年中国首台8-10吨三轮压路机在厦工诞生,1964年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在厦工试制成功,1983年中国首台侧面叉车在厦工研制成功,先后开创了中国工程机械自主创新的先河。六十多年来,厦工秉承创新、敢为、协动、超越,不懈努力,扎根中国,展望全球,以高品质产品和全方位服务协助客户事业腾飞,产品已出口到中东、非洲、东欧、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广大用户中享有良好信誉。厦工产品高效、节能、灵活、可靠,广泛运用于矿山、工程、农林水利建设、港口码头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国民经济发展。1992年以来,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产品已先后八次远征南、北极,为国家极地考察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是中国南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厦工产品还先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和部队赴柬埔寨、刚果等地,参与世界维和行动,也是总装备部、总后勤部通过竞争性谈判唯一选定的装载机品牌。厦工产品长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山开采,参与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厦工也成为了首次批量直销台湾的大陆工程机械产品。厦工在全球拥有近200家优秀销售服务商,构建快捷的物流供应系统与技术支持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工程机械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厦工,品质传承!厦工正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造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完善工程机械产业链,建立高效的企业运营机制、管理机制和人才机制,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资产优良、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的国际化工程机械企业。2.厦工的创新之路1951年11月,厦工成立。1963年2月,厦工三重试制成功中国首台8-10吨三轮压路机。9月,厦工试制成功T54推土机、T75推土机。1964年5月,我国第一台装载机——Z435在厦工诞生。1978年6月,厦工试制成功ZL40铰接轮胎装载机,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并荣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1980年,ZLD40轮式井下装载机获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厦工叉车研制成功中国首台侧面叉车CCC3A。1986年,厦工总装车间建成我国第一条步进式装载机装配流水线。1993年至今,厦工连续九次跟随中国极地科考队远赴极地开展科考,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1994年元月,“厦工股份”(股票代码:60081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厦工"牌装载机、推土机荣获"全国知名品牌"。1997年,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授予“厦工机械”为“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2001年12月,“厦工工业园”奠基仪式在厦门市灌南工业园举行。2003年10月,厦工装载机首先实现行业产销突破1万台;厦工工业园基本完工,并开始实施异地搬迁。2004年1月,厦工装载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厦工机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厦工焦作北方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2009年2月,厦工荣获“成就辉煌—六十年工程机械成就展”十大知名品牌。厦工装载机成为行业首航台湾的大陆工程机械产品。同年,厦工挖掘机产销突破1000台。2010年,厦工荣获“年度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同年,厦工装载机实现累计产销突破20万台。2011年11月,厦工成立60周年庆典。同年,厦工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2012年,厦工挖掘机大批量列装福建省交通运输抢险系统。2013年,厦工品牌价值235.72亿元,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67位,工程机械行业第1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