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制造业失速:工业生产增速负增长已成常态
京沪工业失速背后,工业生产增速负增长已成常态,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两室一厅的房子,每月租金1000元,都挂三周了还是没租出去。”说这话的时候,小陈很懊恼地挂了打给房产中介的电话。一年前,小陈在北京西南部房山区燕山投资买了套房,北京房价一年来涨了不少,但燕山附近房价不但没涨,反而一直在跌。
燕山地区位于北京西南部,这里有北京唯一的大型石化企业——燕山石化。最近几年有关燕山石化搬迁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年初由燕山石化投建的河北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批复。
“我当时的决断是错误的,应该买在北京西北边万柳、上地一带。我观察过了,最近一年北京房价最先企稳反弹的就是那里。”小陈迫切地分享着他的经验。他说,房价的涨跌与周边有没有支柱产业有直接关系。万柳、上地一带属于中关村软件园区,这里驻扎着百度、新浪、IBM、甲骨文、腾讯等大批国内外互联网巨头。
小陈以买房的经验教训感受着北京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交替。
官方的数字也在记录着京沪两地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增速负增长已成常态,9月两地工业生产增速跌幅均超过4%,10月虽都回升至1%以上,但仍大大低于同期全国5.6%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失速的制造业
“上海制造”曾有一段光辉的历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代表着上海制造的最高水平,成为当时男女青年结婚的“三大件”。之后,“老三件”被不断推陈出新的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空调、音响、电脑、汽车等“新三件”所取代。但无论怎么变化,人们总能见到“上海制造”,如金星电视、上菱冰箱、申花洗衣机。
今天,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已成为历史。如今的上海,工业制造领域只剩下了上汽、宝钢、上海石化三张王牌。
同样的历史也发生在北京,牡丹牌电视机、雪花牌冰箱等许多工业品牌早已不见踪影。
消失的工业品牌背后,是正在失速的工业经济。
上证报记者梳理统计局数据发现,近两年来京沪两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别月份还出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负增长的情况更成为常态,北京工业生产增速在7、8、9三个月同比均为负,最大跌幅将近6%;上海则是从6月开始延续了四个月的负增长,10月单月增速转正,但累计增速仍为负。
京沪工业失速的原因何在?分析人士称,一方面是,传统产业加速去产能,另一方面则是新技术产业虽有高速发展但支撑力仍不够。
“淘汰”和“转移”是京沪两地对传统产业的关键词。近年来,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一直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并转移部分制造业。
今年北京发布了《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坚决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就地淘汰一批建材、化工等污染较大的行业。而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非科技创新型企业将迁到京外,一些制造业的生产加工环节也要搬迁。
今年9月份,上海市经信委披露,上海将加大对迪士尼项目配套服务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对该区域153家机械加工、金属制品、印刷、橡胶与塑料制品、建材、纺织、化工等行业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调整,要求2016年底前完成全部关停。
“尽管北京工业生产增速出现负增长,但对北京整体经济发展并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北京工业占GDP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几,经济增长主要靠服务业。”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唐勇对上证报记者说。
早在2006年,北京市服务业占GDP比重就达到了七成以上,2014年这一比重更是将近78%。上海服务业占比略低于北京,但也超过60%,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超过70%。
不过,从工业细分数据来看,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前三季度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6%,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超过100%。
值得注意的是,唐勇强调,“当战略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100%,而工业整体增速仍在负增长,也就表明传统产业衰退后,新兴产业还没完全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发展。”
崛起的新动力
京沪新兴产业发展仍有巨大空间,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从京沪两地“十三五”规划蓝图中可见端倪。
京沪两地均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瞄定在科技创新。早在今年两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要打造科创中心,日前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两市也突出强调了科技创新。
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目标就是形成“高精尖”经济结构,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针对产业发展,北京提出,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北京重大项目都要经过“高精尖”标准筛选,尤其是产业项目要符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发展要求。
上海“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思路更是突出科技创新。上海经信委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就透露了上海制造业的发展路线图:到2020年,制造业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高端制造与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友好程度不断增强,“四新”经济实践区取得重要成果,力争使上海成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力争使上海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迈入世界制造业先进水平行列。
责任编辑:Jef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