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十三五”规划制定基本完成产值望破千亿

2015/11/17 11:14上海证券报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之明珠”的机器人产业正步入政策蜜月期。《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推进计划》三大重磅政策均在加速编制。

“正在编制的《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将聚焦五大核心技术装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分析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中国工程院制造业办公室专家董景辰昨日如此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在强大的政策推动与巨大的市场潜力诱惑下,上市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与并购可谓风起云涌,持续走热。

产业链将迎政策红包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早在去年6月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机器人产业已经获得中央高层的高度肯定与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次大会讲话时表示:“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主要制造商和国家纷纷加紧布局,抢占技术和市场制高点。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本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进一步提出:“要以2030年为时间节点,在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

在此背景下,由工信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11月23日-25日在京召开,主题为“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据悉,中国正在制定的“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推进计划”将在此次会议期间公布。

而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11月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对此,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三个重点领域,机器人产业的作用举足轻重。《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在加紧制定中,可望年内发布。正是由于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地位,此前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也对它做出了明确要求。

据了解,《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规划还提出,要加快布局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的研发。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精神,工信部近期正在加紧编制《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上证报记者获悉,该方案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重点突破”原则,智能制造工程重点任务聚焦于“五三五十”核心内容。其中,“五大核心技术装备”包括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分析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三大基础”系智能制造标准、核心工业软件、工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五种新模式”包括离散型数字化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十大领域集成应用”即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中开展集成创新与应用。

此外,工信部官员近日还表示,将积极向国开行等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对石化行业智能化改造给予重点关注。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国开行专项资金的介入,将可能出现类似国家半导体基金对集成电路的推动效果。

上市公司多维度布局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在人力成本上升和全球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下,未来10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万亿市场规模。”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中国长三角地区高约5%,到2018年将比中国低2-3%。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器人产业有望上升至国家战略。另外,国内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90%以上市场被发那科、库卡、ABB和安川电机等世界四大机器人巨头控制,在国家安全战略的推动下,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机器换人的优先领域包括危险、恶劣、有害的作业环境(炸药、核辐射、焊接、抛光打磨),劳动密集的工序(装配、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的工种(锻造、搬运),高精密、高清洁的作业(半导体、平板显示器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上下料(机加工、热加工),超常态制造(极高温、极低温、极高压)。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在2015-2018年销量年均增长率25%左右。

在罗军看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来自于政策推动,更主要的是企业自发的认同感和探索研发。”从上市公司层面来看,近两年的一大趋势是,涉足机器人产业的公司数量、切入角度、投资力度和研发深度都在不断加大,与此相关的产业并购此起彼伏。代表公司有新时达、赛为智能、亚威股份、锐奇股份等。

在机器人领域实施了连环并购的新时达近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公司的机器人本体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完全自主技术的控制器和驱动系统,二是完善的本体设计能力,三是完整的从核心部件-本体-系统工程-远程控制信息化的产业链。前不久,公司刚于9月11日发布定增预案,拟作价约10亿元收购会通科技100%股权和晓奥享荣49%股权,加码工业机器人业务。公司表示,未来将聚焦于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和电梯物联网的市场布局,并将之作为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亚威股份采用的是与世界巨头合作的方式切入机器人产业。资料显示,亚威股份与库卡集团旗下子公司德国徕斯展开合资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线性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技术,合资成立了亚威徕斯机器人制造(江苏)有限公司(公司占51%股份);合资公司在年初已经成功试制样机,现在已经承接了库卡、徕斯、亚威内部数批订单。公司表示,后续机器人业务发展还要取决于合资公司运行情况。按照计划,亚威股份将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自动化成套业务,加快发展线性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

赛为智能则致力于特种机器人研发,公司8月28日在互动易表示全资子公司合肥赛为智能研发的无人机目前正在积极地做市场推广,并已与军队签订订单。据财报披露,公司目前还正在研发水下机器人;并与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合作举办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计划采用实体教育和互联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办学,公司出资7000万元占比70%股权。

锐奇股份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亦颇有深度且初具规模,该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技术为依托,联手上海东升开展智能焊接机器人领域的业务,研发了通过以太网控制、用于五金行业、木材加工、小型机械行业的小型机器人,目前产品有3公斤、5公斤、8公斤三种规格;据悉,公司的焊接机器人12月份有望完成小批量试生产,并且未来也会研发其他类型的机器人。此外,公司表示看好“机器换人”机会,希望以焊接机器人为抓手,突破到“智能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领域,计划用1-2年时间打造智能工厂,并进行推广。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智能制造是新旧产业交替之关键抓手,上市公司在产业领域嗅觉敏锐,又有资本运作实力,他们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与突破将产生巨大影响力。与此相关的并购也会成为市场投资热点。”一位长期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PE机构合伙人如此表示,“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沿海一带实行机器换人已经成燎原之势。”(记者王雪青李兴彩)

【相关阅读】

“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专家处获悉,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这一产业发展规划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简称路线图)一起,构成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

在全球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求带动下,一些新兴技术成为焦点。英国就着眼机器人技术,正全力整合产学研资源,争抢未来制高点。鉴于中国和英国已在核电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业界也普遍看好两国在机器人产业的合作前景。

2055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总人口的40%。护理机器人已成为老龄化阶段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年人即使运动能力降低,也能借助机器人活动身体,参与社会生活;而护理人员减轻负担后,也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经历了此前的连续上攻,沪深两市大盘由涨转震。虽然指数止住了上涨的脚步,不过场内题材热点依然活跃,事件性驱动的主题投资依然值得重点跟踪。11月23日至25日,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举行,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承担着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的重任。建议投资者从系统集成商、本体制造商和核心零部件龙头三个方向布局。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月13日报道,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与推广,今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召开石化行业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工信部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计划通过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等专项,加大对智能制造专项的力度。

苗圩介绍,“中国制造2025”除去总的规划外,还将有33个专项规划,明年这些规划将陆续出台并实施。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产业发展壮大。

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通过近800平方米的展台全面展示了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系统、传动系统和低压产品在内的领先智能技术。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业重返美国及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的全球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纲领性文件,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也有望受益。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十三五 机器人 机械
相关阅读

在京开幕 潍柴雷沃重工获邀参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1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一批“大国重器”集中亮相北京,让公众零距[详细]2021-10-22 19:26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潍柴秀出硬核科技!

10月21至27日,由国家科技部牵头主办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潍柴[详细]2021-10-22 19:20

合力叉车:回首"十三五",奋进新征程

砥砺奋进树丰碑,继往开来续华章。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安徽合力向每一位不忘初心、勇担[详细]2021-04-09 18:53

吉林省今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

“十三五”期间,我省5年完成公路发展投资509.7亿元,新改建干线公路59个项目1607公里,建成通车30个项目699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整治“畅返不畅”1.4万公里,为全省交通投资保持高位运行作出积极贡献。 2020年,全省公路完成投资24.35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1.8%,建设27个项目587.4公里,建成理化洞至新光等3个项目34.5公里,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020年,我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力推进,全年完成投资65.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472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709.7公里、危桥改造133座,分别为年度目标的4.5倍、1.7倍和2.7倍,农村公路开工率及完成投资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我省将全力推进干线公路建设,计划投资32.6亿元,建设27个项目664公里,建成松江河至泉阳等8个项目184公里,新开工白旗松花江大桥等4个项目113公里,力争开工建设平安至民主等4个项目67公里。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计划投资3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改造危桥150座、实施安防工程2000公里。 据了解,今年全省普通公路将全力推动项目早复工,所有续建项目将在3月20日前进场复工,新开工项目交叉并联、环环相扣全力推进前期工作,打造富有吉林特色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文章来源:吉林日报)[详细]2021-03-12 10:22

中国经济总量首破百万亿元大关 发展跃上新台阶

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火星捕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 2月12日,牛年首日,影票房逾17亿元,同时创下中国影史单日总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新纪录; 2月18日,国家邮政局公布,春节假期全国邮政快递业累计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约6.6亿件,同比增长260%…… 2021年春节,频频传来的捷报、屡创新高的数据,让人们再次真切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 “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污染防治力度空前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经济无惧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6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相继突破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大关,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特别是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再次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 这五年,中国经济不仅“体形”更壮,“体质”也更强。 这是科技进步硕果累累的五年。“嫦娥”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华龙一号”首堆并网成功……“十三五”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十四位,是榜单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更加强劲。”杨成长说。 这是结构优化稳扎稳打的五年。看产业结构,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4%,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最大动能。看技术升级,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个百分点。 这是营商环境越来越好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净增市场主体1247.7万户,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2020年,在全球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2.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更加巩固。 这是综合国力不断跃升的五年。“十三五”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制造业增加值、5G终端连接数、高速公路和高铁运营总里程均居世界第一。 一串串亮眼的数字,记录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铿锵足音。“尤其是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说。 制度伟力、改革动力、调控能力推动新发展 事非经过不知难。“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以非凡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引领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汇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依靠制度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依靠制度优势,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 ——持续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的澎湃动能。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添活力。相较于“十二五”末,“十三五”末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82.1%,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长约一倍,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增长约83%。 增值税税率“四档并三档”,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降低……减税降费让企业轻装上阵。这五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累计约7.6万亿元,提升了企业加大转型升级投入的能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有效增强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张占斌表示。 ——不断完善的宏观调控,守护高质量发展的远航风帆。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一竿子插到底”的直达机制让新增财政资金下达基层用时从超过120天缩短至一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十三五’时期,我们遵循经济规律,不断创新调控方式、丰富调控工具、积累调控经验,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徐诺金说。 创新驱动、扩大内需、对外开放助力新征程 表示的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家底厚实,经济韧性强。“持续较快发展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完整产业体系,使中国经济拥有强大的调整修复能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杨成长说。 市场广阔,回旋空间大。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已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徐诺金认为,未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将持续推进,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人力充沛,创新潜力足。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居世界前列,技能人才达到2亿人,研发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 展望“十四五”,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张占斌说。 创新驱动,全面打造发展新优势。徐诺金认为,“十四五”时期,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合优势资源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同时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扩大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13年至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杨成长说。 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杨成长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尤其要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巨轮一定能继续风雨无阻、破浪前行! (来源:人民日报)[详细]2021-03-01 14:27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于2014年,是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作为中国首个聚焦新能源汽车的商用车集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形成了“以研发为先导,聚焦绿色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商用车产品与业务发展方向。2016年推出国内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2020年完成对汉马科技的前身华菱星马的投资控股,2021年正式宣布收购唐骏欧铃公司,并先后打造了绿色慧联、万物友好、醇氢科技三个市场生态平台,致力于实现“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的企业使命,推动商用车产业变革。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