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去产能加速 钢价短期跌势难改

2015/11/17 10:33中国证券网
  11月6日-11月13日,建筑钢材指数西本——钢材指数加速下跌,周五收在2070元/吨,较上周五下跌50元/吨。

上周,上海以阴雨天气为主,市场成交更加低迷,西本新干线监测的沪市线螺终端采购量日均环比下降1.77%,需求持续低迷对钢价走势形成明显抑制。

纵观全国市场,上周,全国35个主要市场螺纹钢库存量为390.1万吨,增加2.3万吨,增幅为0.59%;线材库存量为74.8万吨,减少2万吨,降幅为2.6%。而从全国线材、螺纹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五大品种库存总量来看,全国综合库存总量为933.75万吨,减少7.85万吨,降幅为0.83%。

总体来看,全国钢材库存连续第五周下降,目前的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8.84%。但上周库存降幅进一步趋缓,且螺纹钢库存量结束四连降,出现微幅增加,热轧库存则成为下降最为明显的品种,显示出随着生产板材严重亏损,部分有产能转移能力的钢厂已尽量优先生产建筑钢材为主,建筑钢材市场供应压力有所加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份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2.0%,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再创2009年3月以来的新低。而1-10月房地产市场销售增幅较1-9月回落0.3个百分点至7.2%,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达13.9%,较1-9月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大幅同比大幅下降33.8%,1-9月份持平。同时,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达68632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显示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继续加大。

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日前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首次对于房地产去库存的表态,意味着后续的落地政策将会尽快出台。同时,目前中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表态也将影响今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明年对楼市的政策态度将会更加宽松。但考虑到政策出台到发挥效应仍需要一个过程,且政策预计将以楼市去库存为主,对新开工刺激有限,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行的局面短期仍难以得到改观。

11月13日,唐山松汀钢铁产正式宣布全面停产,员工全部放假,这是继山西海鑫钢铁之后国内第二家500万吨级规模的钢企因高负债及资金链压力停产,意味着我国钢铁行业已正式转入痛苦的被动去产能进程。但考虑到钢铁企业对于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就业贡献以及税收来源方面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国内钢铁行业去产能之路依然相当漫长。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江苏苏州下辖的多个区市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内的多家企业限产、停产,时间为11月13日至11月27日,长达半个月之久。笔者查看苏州市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苏州市第四季度及重要敏感时段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方案的通知》,指出在2015 年10 月25 日至11 月27日,预测未来24 小时PM2.5 的空气质量分指数日报数据超过100 且有持续趋势;PM2.5浓度降幅连续两周低于7%,且天气条件仍将不利空气污染扩散。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一,在实施常态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强化管控措施。全市所有电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企业一律限产30%,能停运的实施停运;除轨道交通施工工地外,市区涉及尘污染的施工工地一律停止施工。考虑到《通知》所涉及的钢厂名单仅有沙钢、永钢,即使启动因出现恶劣天气全面实施强化管控措施,工地停工所带来的需要影响很可能将会大于钢厂减产带来的供给减少。因此,此次苏州企业限产、停产总体对钢铁行业供需影响有限。

西本新干线高级分析师邱跃成认为,综合来看,当前尽管钢铁行业去产能出现加速迹象,但在各项投资增速持续下行的局面下,国内钢市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社会库存继续下降困难。加之行业资金的紧张以及成本下行,预计短期国内钢价跌势依然难改。

责任编辑:Alic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钢铁 价格 经济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