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下半年经济见底 改革及创新驱动未来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2015年10月22日,2015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暨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代理商年会、2015中国工程机械协会维修及再制造分会年会在安徽合肥拉开大幕,数百名来自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链上的代理商、维修服务商、制造商、专家及媒体莅临会议,座无虚席。
2015 年,中国经济继续呈现中低速发展态势,工程机械行业依然在低谷中徘徊,系统性风险加剧,全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现时生存危机和未来发展挑战。伴随着产业和市场的深度调整以及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影响,工程机械产业价值链正在发生变化。可以预见,在营销及后市场环节,产业价值链以及企业价值链的创新、整合和重构定将成为现阶段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并将诞生更加稳定的市场平衡和新的发展机会。在此背景下,2015 中国工程机械营销&后市场大会继续汇聚各方资源优势、思维优势,对基于价值链重构趋势下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商业模式创新,做出深刻而理性的思考,集聚面向未来的积极能量!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中国经济减速调整,国际规律和中国特殊因素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0年GDP年均增长9.8,总量小、劳动力等要素廉价、人口红利是主因,WTO和房改为中国装上外需、内需两大发动机。GDP总量越来越大,增长难度也越来越大,廉价要素驱动的高速增长模式结束。1978-2010年中国人均GDP从26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阶段,是要素驱动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
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中国劳动力统计标准是16-60岁,2020-2030年将年均减少700-800万人。2010年前30年,GDP年均增长9.8%,工资年均上涨7.7%;2010年后4年,GDP年均增长7.7%,工资年均上涨8.1%。2023年中国真正成为深度老龄化国家,2013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达到10%,开始加速老龄化。
预计2023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达到20%,真正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届时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明显下降到4%左右,储蓄率的明显下降将结束中国投资主导型经济结构。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融资难、融资贵,储蓄率超过50%的国家却利率过高,证明中国金融体系由于垄断性过强导致金融效率不高,也证明预算软约束的财政体制已经不适应发展形势,地方政府的资金饥渴症在提高利率。
劳动力、土地、资本都已经不再廉价,中国必须从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尽管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但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的客观实际,也符合典型经济体的一般规律。
1956-1973年,日本GDP年均增长9.2%,之后经济增速显著回落,1974-1991年,年均仅增长3.7%。1951-1960年,联邦德国GDP年均增长8.2%,1961-1970年回落至4.4%,1971-1991年进一步回落至2.7%。1966-1995年,韩国GDP年均增长8.4%,1996-2011年回落至4.2%。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房地产引起的传统行业减速和后工业化社会到来
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由1-2月份同比下降16.3%,变为1-8月份同比增长7.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由1-2月份同比下降 15.8%,变到1-8月份同比增长15.3%。城镇化水平决定我国刚性购房需求仍然较大。日本、美国、香港等出现房地产长期量价双降的共同背景是人口城镇化率均超过70%,城市化完成。日本1974年城市化率超过70%,房地产从1974-1990年的持续火曝主要是城市居民改善性需求和大量投资购房需求推高成交量和房价。
201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54.77%,其中1.7亿农民工多数没有城镇户口,尚未市民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国城镇化提升都有较大空间。完成城市化还需要20年左右。目前,中国以消费为目的的刚性购房需求较大。
房地产新政难以快速消化高库存截至2015年8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近6.63亿平方米。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2.1亿平方米。截至2015年8月,在建房屋施工面积66.9亿平米,待售住房与在建住房需70个月才能卖掉。过去几年的投资实际上已经透支了相当一部分未来的居住需求。在天量库存未消化前,地产投资回暖概率不大。各城市房地产走势短期看库存、长期看人口,代表未来需求潜力的常住户籍人口比:一二线城市为人口流入型,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而三四线城市均值低于1,说明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数量。
由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经济、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使得不少三四线城市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但今年启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将缓解中小城市常住户籍人口比下降趋势。
外需不足是出口不振的主要原因
全球贸易增速下滑。出口增速下降的并非只有中国。全球出口规模增速于2010年见顶,并在2012年迅速坠落,过去三年始终徘徊在零值附近,因而过去三年外需整体几乎没有扩张。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上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
美欧进口中,中国占比仍居高位。美国进口中来自中国的占比仍在上升,截至2015年5月仍高达21%。而欧洲进口中来自中国的份额也稳定在18%左右。这说明在美欧市场中,中国产品并未被他国产品所替代,“中国制造”的出口竞争力并未下滑。
人民币已经接近合理均衡水平
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不断积累,但也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中国高水平的准备金率以及外汇储备成本和收益的反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过于盯住美元的结果,也是所付出的代价。2004-2013年人民币10年累计升值36%,我国实行进口与出口并重、招商引资与对投资并重的方针后,国际收支顺差已经连续多年只占GDP2-3%。
用贬值刺激出口的政策不可取,出口份额持续上升,仍未见顶。中国出口份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2%。当前外需低迷,但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一直在强势上升,说明中国产品竞争力仍然存在。
顺差持续扩大,贸易优势未变。尽管出口增速持续负增长,但仍普遍高于进口增速,这造成了贸易顺差仍在不断扩大,今年以来各月贸易顺差普遍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上。这反映了中国在贸易环节的相对优势并没有发生改变。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
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由于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出口创汇能力均衡分布,人民币10年升值36%过程中企业适应能力提高,在贸易顺差较好基础上,人民币不存在趋势性大幅贬值的压力。去年以来美元汇率大幅升值,人民币中间价和波幅等定价机制缺陷使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升值过多。这次改革是妙招,市场化定价机制下适度放开汇率。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出口占全球份额13%左右,通过贬值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空间不大,但汇率过强会丢失市场份额。中国不会主动打汇率战,只是矫正去年以来不适当的升值,最好一次矫正到位,然后在合理均衡汇率水平区间稳定下来,必须相信市场。
创新驱动的动力转型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
2015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0.9%,低于15%年度目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7%。要把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
从供给角度认识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才能破解需求不足难题:投资升级受阻不是资金不足,而是技术短缺;大路货消费已经饱和,供给升级才能创造需求;出口必须在技术过硬基础上发挥综合优势。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重大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经全国人大会议审议批准后,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要分解任务,细化要求,明确分工,逐级签订目标任务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层层传导抓落实的压力。
财政政策:盘活存量,重组债务
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调,保持公共支出力度,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引导和撬动更多民间资金增加投入。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7%。各级政府财政存款“盘活存量”潜力2.7万亿,长期趴窝的沉淀资金一律调整回收。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摸清存量资金情况,分门别类提出处理方案,尽快把沉淀的资金调整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同时抓紧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形成新的沉淀。决不能一方面民生需求“嗷嗷待哺”,而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又“呼呼大睡”。从今年开始,所有超期未用的资金都要按有关规定收回,而且对该花不花、造成闲置浪费的还要追究责任。
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开前门、堵后门,防止出现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
存量债务分类进行处置。对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主要通过PPP模式转化为普通企业债;对于公益性平台举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通过发债进行替换。 3.2万亿地方债务置换。
2015年下半年经济见底,L型趋势
中国已经4次降息3次降准,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四季度末比三季度末下降0.41个百分点,确认三季度末7.33%为利率见顶,则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见底回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当然,这期间需要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继续给力,政策方向不能逆转。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2013年),多数行业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通过努力,中国经济完全有望达到日本、韩国等资源约束型国家的发展水平,即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65-75%。从20%起步发展到65%,中国经济上升的拓展空间仍是非常大。
创新驱动竞争中的企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加减乘除”。所谓“加法”,就是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同时在扩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做精。所谓“减法”,就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结构转型升级。所谓“乘法”,就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国经济增添活力。所谓“除法”,就是要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进一步放开市场的手脚。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2013年),多数行业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今年5月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正是为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所做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将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崛起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IBM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这是我们实现制造业强国宝贵而难得的坚实基础。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的空间将得以拓展。在制造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责任编辑:Na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