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打造潍柴制造新优势

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山东重工集团、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受邀参加,当面汇报了他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认识和建议。谭旭光告诉记者,“总理对于我国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坚强信心,对广大企业家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座谈会后,我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更强,劲头更足了。”

  过去10年,潍柴在内燃机市场极为红火的时候,就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很难长期存活,必须要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从2005年重组湘火炬,到2009年以来的海外并购“三部曲”,潍柴逐步完成了五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布局,奠定了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并确立了以整车整机为龙头、以动力系统为核心的战略愿景。

今年,面对经济新常态,潍柴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作为全年工作主题,开始了智能转型之路。年初,潍柴率先在业内推出了“智慧动力平台”,这一平台融合了全新的潍柴WOS运营系统、潍柴全球研发共同体、优选的全球供应链系统、全生命周期会员制专属服务系统,成功孕育了大功率高性能重型发动机WP13、中国首台满足欧Ⅵ排放认证的WP7重型发动机等产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引领了我国内燃机升级换代步伐。

今年6月27日,潍柴与福田戴姆勒汽车在北京举办了京V新品发布暨搭载潍柴动力第80000台欧曼绿色渣土车下线活动,推出了国内重卡领域首款符合京V排放标准的绿色渣土车,得到了北京市环保局的认可。同时,潍柴也是被科技部认定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应用示范企业”,并成为工信部“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起草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两化”的深度融合,正日益成为潍柴实施集团管控、精细化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依托广泛覆盖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正变得越来越真实精确,3000多个订货号、10000多种零部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清晰的信息记录,单台发动机的成本甚至可以精确到分,企业由此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目标。

从前,潍柴业务简单,年产仅一万台发动机,那时不需要系统,但是当发展到2010年时,年产量近百万台,并且在国内外多地建立起了生产厂时,全供应链的资源配置,从供应商送货、仓库管理、投料配送、生产组织到物流跟踪、维修服务等,单独靠人力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如果MES系统出现宕机故障,发动机是无法下线的。

从最早开始的产品物料清单BOM管理来看,一般装一台发动机500个件左右,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通过系统传递到计划排产,分为自制件和外协件,外协件通过采购订单,传递给供应商,供应商根据系统了解现有库存、送货时间及送货量。在MES系统,从生产上线时开始,便对发动机信息进行跟踪,在哪个工位,该装哪些件,不同订货号的配置要求不一样,工人通过系统在工位上即可以查到所要装配的零件及工艺要求和装机指导,通过物料拉动系统,实现按时、准确与生产计划相匹配的物料配送高效可视化跟踪,通过装配线的扫描,产品装配档案信息被真实记录,记录的信息被用于售后服务“三包”验证。

在维修站维修发动机时,通过发动机编号,便可以查看一台发动机的生产时间、生产地点,故障件的装配信息、供方信息,辅助支持维修服务的正确判定。发动机故障维修信息,返回到企业,用于研发设计、生产装配、供方等环节的改善提升。不仅每年节约了几个亿的维修费用,提高了维修服务水平,而且用户满意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没有这样的信息采集和传递,难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行。随着数据和系统的集成贯通,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谭旭光告诉记者,转型升级考验企业智慧。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潍柴将结合自身实际,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潍柴制造的新优势,找到适合潍柴的“两化”融合之路。未来3到5年,将以“一点、两横、一纵”为工作方向,即:以后市场为业务切入点,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逐渐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型;通过集团管理标准化和资源协同,实现集团内上下游产业链的集成;通过流程IT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能力,按照“互联、集成、数据、服务、创新、转型”的工作原则,在生产设备与产品互联、企业内端到端流程打通、企业间资源共享与协同等方面推动流程信息化建设。“可以预想到,在全集团范围内的‘两化’深度融合,必将成为企业内生增长、智慧转型的重要出路,为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奠定坚实的基础。”谭旭光说。(本文来自潍柴官网)

责任编辑:Jo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潍柴 制造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创建于1946年,全球拥有员工9万人,2019年收入超过260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7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2位。  潍柴是一家跨领域、跨行业经营的国际化公司,在全球拥有动力系统、商用车、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六大业务板块,分子公司遍及欧洲、北美、亚洲等地区,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9支股票:潍柴动力(2338.HK;000338.SZ)、潍柴重机(000880.SZ)、亚星客车(600213.SH)、德国凯傲(KGX.F)、美国PSI(PSIX.O)、英国锡里斯(CWR.L)、加拿大巴拉德(BLDP.T;BLDP.N)。  潍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及工程机械新能源动力系统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国家级研发平台,设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基地,建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在中国潍坊、上海、西安、重庆、扬州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并在全球多地设立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了全球协同研发平台,确保企业技术水平始终紧跟世界前沿。  潍柴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在全球打造了协同并进的产业布局。2004年,潍柴动力在香港上市,成为我国内燃机行业首家在港上市公司,一步打通资本国际化道路。2005年,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汽车集团,打造了重卡黄金产业链(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陕汽重卡),之后通过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由H股回归A股,开创了资本市场上的“潍柴模式”。2009年以来,潍柴先后并购具有百年历史的法国博杜安发动机公司,战略重组豪华游艇制造企业意大利法拉帝,与工业叉车及服务提供商德国凯傲集团战略合作,并购德国林德液压并实现国产化落地,支持凯傲集团收购自动化物流提供商美国德马泰克,战略投资可替代燃料动力系统提供商美国PSI公司、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供应商英国锡里斯动力控股有限公司和氢燃料电池提供商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战略重组德国欧德思公司、奥地利VDS公司,实现了战略业务覆盖全球、均衡发展。同时,通过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等方式,潍柴在印度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实现了本土化制造的落地。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潍柴一直模范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在志愿服务、扶贫救灾、捐资助学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树立了良好形象。潍柴积极倡导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大力推动行业技术升级进步,与产业链上下游互利共赢发展,与社会各界共享发展成果。  潍柴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自主创新典型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中国质量奖”“中国商标金奖•商标创新奖”“中国工业大奖”“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全国质量奖”等荣誉称号,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潍柴以“绿色动力、国际潍柴”为使命,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面向未来,潍柴发布2020-2030战略,到2020年传统业务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2030年新能源业务要引领全球行业发展;2025年前实现收入1000亿美元,2030年前实现收入1万亿人民币;各主业核心业务进入全球前三,稳居世界500强前150位,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工业装备跨国集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