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中国突围:模式派与技术派掀路径之争

2015/01/05 10:27每经网

“工业4.0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全价值链和生命周期控制产品的管理水平。”2014年12月21日,一场围绕“德国工业4.0”的高端论坛在号称 “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的中国成都隆重展开,德国电子与信息技术协会董事长、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伯恩哈德·蒂斯如是说。

在德国SAP装备制造首席专家郭智麟看来,德国工业4.0带来的将是产品智能制造的个性化、高端服务和创新性。

面对德国“智能制造”的美好前景,国内正在筹备或计划涉足工业4.0的传统企业倍受鼓舞。不过,中国企业应如何迎接工业4.0?在上述会议上,分别秉持技术派与商业模式派的相关企业陷入激烈交锋。

技术派认为,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全球共享,中国企业必须扎实推进研发,应自主掌握核心技术,避免重蹈汽车领域的覆辙。而商业模式派则认为,与德国制造的精细、日本制造的精准相比,国内企业难以达到,着力点应在“快”,如快速设计、快速制造等。

模式派:看重发展方式

5年前,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球,一直号称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首次遭遇了“用工荒”。政府出台了刺激政策,起到了经济托底的效果。但是,“产业升级”计划还是因为危机而受到一定影响。

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直接抛出了疑问,“之前是找不到人,现在是用不起人,人员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企业怎么抢占市场?”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特别是传统“制造强国”德国野心勃勃的工业4.0计划,中国决策层也推出了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

郭智麟表示,“为什么工业4.0在中国这么热?因为谈到的事情都是中国企业需要的,比如高端设备。大家都知道,中国所有设备都偏向中低端,中低端利润率肯定较低,我们还是量产的。”

不过,围绕工业4.0的追赶浪潮,仍处于发育期的中国传统企业似乎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派认为商业模式是核心竞争力,他们认为世界是平的,比如借助资本的力量,但另一派坚持掌握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

上海高威科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津松认为,工业4.0需要解决如何在中国落地的关键问题。与德国制造的精细化、日本制造的精准化相比,中国制造这两个都相对薄弱。中国企业应从成本的4个维度入手,尤其是须考虑常被忽略的时间成本。

田津松表示,中国企业的着力点应在“快”字,快速适应市场、快速制造等,但须注意企业产品要符合市场需求、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智能化信息化生产、智能化企业管理和差异化经营模式。

“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掌握核心技术,很可能会丧失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大机遇,技术必须要做,但更关键的是企业要在发展方式上下工夫。我们可以学电商,中国电商短短几年走到全球前列,主要是学了国外最新模式,借力全球资本,人才也全球引进。”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机器人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曲道奎亦如是说。

曲道奎以中国高铁为例,认为中国高铁能够成功走出去,得益于中国这个大市场及其培育起来的南北车集团。在他看来,与自主研发和开放式平台相比,依靠国际资源整合将是一个关键策略。

技术派:首先应把工业化做好

与模式派相比,技术派显得要冷静、低调一些。丁汉表示,在机器人应用领域,以前较多是搬运、喷漆、焊接、装配,但在航空业使用大的机翼铣削、磨抛机器人,有一些技术不是短期能解决的,练好内功把技术搞上去是紧迫任务。

“德国80%的博士毕业后走向企业界,基础理论很扎实,技术上突破力较强,而这方面正是我们的短板,我们需要做基础理论积累,真正给企业带来竞争力和效益。”丁汉强调说。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副主席于德海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实现工业4.0,首先应把工业化做好。工业4.0其实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工业化是智能制造的物理基础,比如数控机床、机器人及其控制、执行等的关键部件,这些都是工业化的前提。”

于德海进一步称,“大家讲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等,这些技术全世界可以共享,但工业化的技术,像高端的控制技术,别说国与国之间,即便是企业之间,也是不交流的,这个没有可跨越的,也不存在中国能走出一种捷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加上国家的顶层设计,各自发挥协同优势。”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更名为北京北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国北车于2009年12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03.2亿元。总部设在北京。中国北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重要成员。现有下属企业26家,其中全资子公司20家,控股公司5家,分公司1家。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相关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维修及服务;相关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及设备租赁业务;进出口业务,与以上业务相关的实业投资;资产管理;信息咨询业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