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成为出口“王牌产品”:技术先进价格低

2014/12/26 09:55人民日报海外版

从出口服装鞋帽等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铁、动车车组以及核电设备等高端装备,“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正不断升级换代。为进一步打造高端的“中国制造”,国务院日前决定,从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三方面加大对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出口新加坡的地铁车厢12月25日在辽宁营口港装船外运

出口新加坡的地铁车厢12月25日在辽宁营口港装船外运

国际市场需求大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与之相关的装备设备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多国家欢迎来自中国的产品和技术。

李克强总理最近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了解到哈国加强道路、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光明大道”计划,但该国的基建能力根本不能满足计划需求。“能不能考虑咱们合作?我们就地建设生产线,帮你们实施‘光明大道’计划?”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李克强的建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经过会谈,双方先后签订了140亿美元和价值180亿美元的合作框架协议。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技术和装备也备受青睐。今年10月,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正式批准,将向中国北车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继中国北车2011年获得法国罐车的订单后,再次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装备整车订单。自此,中国北车轨道交通装备实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的全球覆盖。

此外,核电、特高压技术输出等高端技术和设备出口也取得重大进展。今年2月,国家电网成功中标美洲首个特高压工程——美丽山水电特高压直流送出项目,标志着我国特高压技术走向世界。

优势独特效益好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欢迎中国装备,在工程机械、机电产品、数控机床、港口设备、船舶制造等诸多行业,中国制造的产销量均跃居世界前列。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今都有扩大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需求,而这几年我国在基建投资和建设方面的能力提升得非常快,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责任输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也有能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走出去’也有利于本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说。

其实,中国装备走出国门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专家指出,现在欧美国家重新确立实体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基本建设需求增加,而中国有很多富余的优质产能,双方合作各取所需。李克强说:“过去我们的出口,一个集装箱才能换回一台彩电,现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附加值,超值!”

政策扶持三到位

未来中国装备走出去还需要更多的支持。国务院日前决定从三方面进行扶持。一是简化审批手续。将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由事前到有关部门登记,改为汇兑资金时在银行直接办理。取消境内企业、商业银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地域限制。简化境外上市、并购、设立银行分支机构等核准手续。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作用,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

三是健全政策体系。完善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稳步放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增加经营主体。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合理降低保险费率,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做好信息、法律、领事等服务,加强协调,防止恶性竞争,强化风险防范。

对于金融助力“走出去”,徐洪才建议,首先,应加快建立全球人民币结算体系,加强与对方国家中央银行的合作,扩大货币互换规模;利用所在国银行结算体系,借用他们的现成网络,帮助人民币走出去。其次,扩大境外金融机构在上海银行间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即熊猫债券;把外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吸引到上海证券交易市场,尽快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挂牌上市,扩大人民币的融资渠道。第三,扩大人民币自由兑换。最后,金融机构要在境外多设立网点,中国企业走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应跟到哪里。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中国装备 出口 技术
相关阅读

原创歌舞剧《攀登·攀登》精彩首演,看“徐工人”铸就大国重器

大型原创歌舞剧《攀登·攀登》 11月1日晚,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演艺[详细]2022-11-04 09:51

十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6日表示,我国装备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张,2012至2021年,装备工业增[详细]2022-09-07 15:20

徐工机械王民:和国际一流高手过招 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突出品牌卓著和海外破局,坚定不移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珠峰登顶’,必须走好走强国际化道路,必须坚定不[详细]2022-05-16 10:22

柳工坚定自主创新 持续服务全球客户

5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柳工专版,探索柳工如何坚定自主创新,叫响“中国制造”品牌口号。 [详细]2021-05-12 10:17

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 让世界爱上中国装备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将在北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首要大事,全球瞩目、万众期待。为迎接党的十九大,体现党的十九大代表的家国情怀,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代表访谈”系列报道,意在从代表所处的企业、地方出发,大力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行业、地方乃至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成就,寄望开启未来美好的新征程。敬请读者关注。 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党的十九大代表,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哈电集团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让世界爱上中国装备。 央企使命在肩 央企的责任就是要不辱使命,听从党的指挥,时刻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助力实现“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哈电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五年,哈电集团作为“共和国长子”,秉承“承载民族工业希望,彰显中国动力风采”的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五年,哈电集团努力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突破;这五年,哈电集团步履铿锵,创新发展;这五年,哈电集团在让世界爱上中国装备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哈电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改革部署,全面推进深化改革。面对电力行业近年来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新任务等,哈电集团综合研判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积极应对国家产业政策,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战略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重要环节抓起,加大了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做好产业“加减”法,推动瘦身健体,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提质增效。 深化落实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理顺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强化管控效率和力度;实施干部薪酬体系制度改革;加大瘦身健体工作力度,有序推进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坚持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高度重视“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组建以海外人才为带头人的科研开发团队,打造一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专业人才队伍。 哈电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跟国家“走出去”产业政策步伐,全面落实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全力推进投资、总承包、售后服务和金融四大业务板块;通过“驾船出海”、“借船出海”积极推进从装备“走出去”到技术、服务、资本、标准“走出去”;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由总承包领域向投资领域的延伸和跨越,正在由工厂制向市场事业部制转变;以打造“中巴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为契机,推动我国装备“走出去”。高端产品让巴基斯坦、厄瓜多尔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睐,首次实现以投融资和总承包模式挺进了阿联酋迪拜等中东高端电力市场,让“中国装备”这张名片在世界上更加靓丽。 央企担纲重担 哈电集团紧紧抓住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脉搏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推进技术进步,依靠“火烧质量”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从共和国第一台立式水电机组的诞生,到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制;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登顶行业技术制高点,推动我国抽水蓄能机组国产化制造取得丰硕成果,领舞世界水电之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单机容量最大(375兆瓦)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在仙居电站落地生根;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电站开工建设,哈电集团将继续冲击新的行业制高点。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哈电集团坚持绿色发展,二次再热技术、高效超超临界技术、准东煤燃烧技术等高效清洁燃煤技术世界领先。在行业内率先自主开发了世界参数最高的66万千瓦及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66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技术,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对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助力电厂降低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环保产业、改造服务产业、水务产业等新领域也取得突破。 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为依托,全面推进核电产业发展。承制了国内首个“华龙一号”福清机组轴封主泵等CAP1000屏蔽式主泵电机,实现了主泵全面的国产化,掌握了核心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同时推动了材料国产化,核心部件、重要工序达到真正自主化。哈电集团成为国内惟一同时具有轴封型核主泵及其主泵电机、三代核电屏蔽型主泵电机生产制造能力的骨干企业。 加快发展燃气轮机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基础和能源装备制造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装备制造升级的重要任务。哈电集团成功研制国内首台30MW级燃气轮机,与通用电气(GE)公司牵手,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燃机基地,共同推进重型燃气轮机在我国本土化的研究制造,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产业再升级。 央企责任致远 展望未来崭新的五年,哈电集团将继续步履铿锵,创新发展,负起央企责任,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开启新的征程。 哈电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依靠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推动落实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基础管理、质量提升、人才强企、国际拓展、文化引领和党的建设等发展任务,努力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集团。 激发新活力,坚持组织变革,遵循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进行流程再造,重新配置资源,促进各产业做强、做优;注入新动力,坚持创新驱动,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围绕创新驱动这一发展引擎,加强产业技术研究,充分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为实施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增添新定力,坚持转型升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产品结构向高端智能发展;增强新潜力,坚持国际合作,从战略高度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新合力,坚持文化提升,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广大员工践行爱岗敬业、产业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制度文化和形象文化建设,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使企业的文化理念外化为员工形象、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深耕国际市场,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描绘的互联互通宏伟蓝图下,传播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装备”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稳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综合能力,吸收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塑造国际品牌形象,加速提升品牌国际化进程,继续“走出去”扩大海外成果,深度“走进去”布局海外市场,全力“走上去”抢占高端市场。 党的十九大将为党的伟大事业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哈电集团将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对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突破,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详细]2017-09-12 10:31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现已更名为北京北车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中国北车于2009年12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03.2亿元。总部设在北京。中国北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重要成员。现有下属企业26家,其中全资子公司20家,控股公司5家,分公司1家。主要经营: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机械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相关部件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维修及服务;相关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及设备租赁业务;进出口业务,与以上业务相关的实业投资;资产管理;信息咨询业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