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逐渐走向规范 两化融合谁唱主角

2014/07/08 10:05中国科学报

两化融合的基础在企业,结合点也在企业,两化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往,中航工业集团在研制某型号飞机时,需要进行50多次飞行实验,以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如今,在航空产品集成研发平台的支撑下,研发人员只需要进行一次飞行实验即可,其他大量的验证工作都可以通过仿真系统来完成,大大减少了飞机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这就是两化融合为机械行业带来的变革。

不过,在我国机械行业,两化融合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装备化基础薄弱、流程管理缺位、企业管理与信息化“两张皮”、两化融合环境下企业关键能力不足等等。

近日,2014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在京举行。相关专家指出,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机械行业朝着全球化、数字化、柔性化、精益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走向规范

2013年8月,工信部编制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2018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的目标,并列出了8个专项行动计划,新一轮两化融合推进工作就此拉开了序幕。

今年以来,上述专项行动的第一项—“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而此次会议的召开,则标志着机械行业的管理体系贯标正式启动。

近年来,我国机械行业的两化融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装备化基础薄弱。“设备自动化、信息化平均水平低,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等知识经验沉淀不足,现代研发、生产、管理的装备化也还未实现。”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信息化研究与促进中心副主任陈杰说。

其次是流程管理缺位。“流程的固化都较难以实现,更遑论规范化和优化重组。”陈杰说。

此外,机械行业的两化融合还存在旧的管理体制、思维和模式难以支撑信息化务实推进和成效发挥以及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

在与会专家看来,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在机械行业的建设和推广,将有望解决上述问题。

“工信部提出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形成可评估、可诊断、可改进的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对指导和引导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意义重大,这正是企业进入两化深度融合阶段以后非常需要的。”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实施主管李忠福表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金达仁也表示,制定、宣贯和构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目的,就是从根本上确保机械企业严格按照科学规律推进两化融合,从而推动我国机械工业朝着全球化、数字化、柔性化、精益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激发企业活力

据了解,目前工信部已经遴选了502家企业作为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并计划于2014年底前完成200家企业的达标认定。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企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事实上,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在此前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两化融合的基础在企业,结合点也在企业,两化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应该如何激发企业的活力?

据了解,工信部将明确一些支持政策,包括达标后的认定证书授予,认定后的鼓励政策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以及参与第一批贯标企业的鼓励支持政策等。据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处长王建伟介绍,不仅在工信部层面设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项经费,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安排了相应的支持资金。

同时,与会专家指出,两化融合的推进应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指出,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将信息技术融入产品设计开发环节,提升和创新研发能力;将自动化和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提高制造精度、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等等。

王建伟也表示,应该找准重点和切入点,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让企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两化融合带来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调动起来,两化融合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Nora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两化融合 机械行业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