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需要“再认识”中国缺少社会认可度

2014/06/09 09:13经济日报

再制造是绿色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绝不是“翻新”,再制造产品也不能冠以“二手货”。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关键在于认识的提高和市场参与各方的广泛认同

有着世界领先水平的再制造技术,而再制造业总产值偏低甚至产品常被称为“二手货”;有着汽车、机床、工程机械、内燃机等领域巨大的保有量和报废量,而再制造企业“吃”不饱甚至举步维艰;有着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试点,而再制造行业还在喊“渴”甚至一张发票就绊住了行业的发展……

再制造,一个“舶来”的产业,一个在中国兴起仅十年的产业,一个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的产业,正经历着成长的烦恼。

认识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关键在于认识的提高,以及市场参与各方的广泛认同。

首先,再制造是绿色循环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模式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力就业的一种先进的经济模式。再制造能使产品得到多寿命周期循环使用、实现产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材、降低污染,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社会效益,是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从国际再制造业的发展来看,资源匮乏正是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在2005年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发展再制造。近十年来,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使发展再制造业有了必然的推动力;而我国已进入汽车报废高峰期、实施国Ⅳ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现实,为发展再制造业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市场潜力;当前“把节俭节约落实到生产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倡导,也为发展再制造业营造了良好氛围。可以说,再制造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也是生态文明理念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体现,对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降低碳排放强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再制造绝不是“翻新”,再制造产品不能冠以“二手货”。再制造是一个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过程。借助专用设备、特殊的加工工艺,以及创新的表面工程技术,真正的再制造产品不仅产品质量完全等同于新品,还顺应了绿色、循环、低碳的消费理念和国际潮流。遗憾的是,虽然再制造在国内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一些企业和消费者对再制造仍存在认识误区。比如,有些制造企业总认为再制造产品会影响其新产品的市场,没有看到再制造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有些消费者不知道何为再制造,以为再制造就是把旧的拆下翻新后再使用;有些消费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好处和社会贡献,没有认识到再制造产品具有同样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误区的形成,一方面与正面宣传不到位、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行业的自律性不够有很大关系。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及再制造业的理解。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不缺再制造技术,缺的是社会认可度”。而社会认可度从何而来?优质的产品、诚信的企业是最好的宣传。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政策的推进固然重要,但社会、企业、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共同推动,才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T-mac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文章关键字再制造 再认识 绿色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易控智驾规模化落地之旅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近年来,我国智能化煤...详情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