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超级经济区方案上报 产业同质化难题待解

2014/05/16 09:58每日经济新闻

都市圈经济已成当下中国很多城市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模式。

5月9日,随着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社科院财经研究院)一项研究成果的发布,国内最大的都市圈—沪苏浙皖世界超级经济区(以下简称超级经济区)即将成立。目前该方案已经上报。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经济区。而在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健教授看来,超级经济区的成立,无疑将推动大区域的经济合作,“将会成为进一步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会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世界最大经济圈浮现

1982年12月22日,国务院成立上海经济区,这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区,也拉开了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序幕。当时的上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苏州、无锡等10个城市。

如今,长三角区域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协调会也由此前的10多个城市扩充到了如今的30个,包括江苏、浙江全省以及安徽的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城市。

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基础上,一个更大的超级经济区即将成立。

5月9日,社科院财经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与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举办社科院财经研究院成果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2》(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

《蓝皮书》从区域广化和深化的角度证明,至2020年,一个在综合经济、交通体系、市场体系、产业体系等领域实现全面一体化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将出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包括沪苏浙皖4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倪鹏飞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超级经济区的人口总量和地域面积甚至GDP总量在世界上已经处于第一或领先水平,“目前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人口达到2亿人,面积34万平方公里,按照现在的GDP或者购买力平价,GDP总体规模是世界最大的一个区域”。

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沪苏浙皖地区常住人口为2.122亿人,地区生产总值为115466亿元,这一地区以全国3.58%的国土面积贡献了24.5%的生产总值。

倪鹏飞表示,建设超级经济区,能够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能匹敌和超越纽约、伦敦、东京的全球第一大城市群,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

按照规划,到2020年,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总共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到那时所有城市与上海之间的最短往返通勤时间将控制在4小时之内,能够实现当日工作往返,长三角将全面迈向"当日经济"。”参与此次调研的南京官方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张健表示,当日经济对超级经济区之间的产业合作至关重要。目前长三角各地的产业结构转换速度呈现明显的同向变化趋势,产业一体化程度显著提升,产业构成为一体化的基础,长三角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并形成集群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超级经济区城市之间产业同质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社科院财经研究院课题组发现,2004年之后,长三角整体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均值连续7年持续上升,2010年达到0.795。

倪鹏飞介绍,从长三角各地之间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水平来看,上海与江苏、江苏与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较高,近年来分别保持在0.9和0.85左右,而上海与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仅保持在0.7左右,江苏的产业结构介于上海与浙江之间。

此外,上述课题组还发现,安徽与上海、江苏、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较低,说明安徽在产业结构上与长三角核心地区还存在一定差异。但从变化趋势上看,2004年以后,安徽与上海、江苏、浙江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持续上升,特别是与江苏、浙江的相似度系数快速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8以上。

“产业同质化严格来说不算坏事,因为这有利于协同做大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但问题是,如何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产业重复和产业过剩,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张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天津:制造业立市 高质量发展

 海河东侧,一片有着百年历史的民国工业建筑群引人注目,红色砖房,铁框落地窗,这里是被列入国[详细]2022-09-21 17:09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日立在苏州共同举办经济技术交流会

2019年8月23日,为促进中日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与[详细]2019-08-27 12:10

甘肃:庆阳公路局顺利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命名编号

近日,甘肃省庆阳公路局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要求,组织全局8个县(区)公路段完成庆阳市境内4条普通国道建成路段共计775.803公里公路的命名和编号调整工作。 原国道211线银西公路更名为银川-榕江公路,国道309线荣兰公路更名为青岛-兰州公路,原省道202线华灵公路升级为国道244线乌海-江津公路,原省道303线正镇公路升级为国道327线连云港-固原公路,其中省道202线、省道303线升级为国道后,将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境内外资金、人才、物资和技术的流通,对促进全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详细]2019-04-30 17:44

人工智能助推政策密集出台 产业初具规模站上发展“风口”

从日臻完善的智慧小镇到万万想不到的各种“黑科技”,人工智能为当下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新思路。专家认为,随着重大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府层面的鼎力扶持,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站上了加速发展“风口”,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入发展,或将重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助推政策密集出台 智能产业初具规模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各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前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进入爆发增长期。由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近日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同时,该课题组预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75%。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公开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在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我国近年来围绕推进智能产业发展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15年7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纲要》、2016 年 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等,明确提出做强信息技术核心产业,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在首届智博会期间指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标志着人工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到了2017年12月,我国出台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三年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从各自实际出发,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在日趋完善之中。 如重庆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而江苏则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显著,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着力打造4个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广东各地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深圳宣言》《人工智能广州共识》《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等多份文件,在人才、土地、财政等方面给予智能产业倾斜政策。 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的密集聚焦下,正不断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到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近25%,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超过1.57万项,位列全球第二。工信部有关专家坦言,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积极发展,不少领域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甚至已实现领先,产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智能经济加速形成 智能社会日新月异 首届智博会上,部分参会专家认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和智能化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目前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即以神经网络芯片、深度学习算法等为代表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基础层面;以消费类智能终端、智能生产装备、智能无人系统等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和服务层面;涵盖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化应用层面。 诚然,随着我国智能产业的快速崛起,智能经济正在加速形成,智能社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正是智能产业向纵深发展的两大特点。目前,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农业等各领域,推动经济快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智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加速形成。在浙江、广东等地,大力推进制造业机器换人,促进了智能制造发展和智慧工厂建设。阿里云ET工业大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掘工业大数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智能化决策。百度打造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家居迈向世界先进水平。滴滴出行、美团点评等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司机调度、餐饮配送、出行路线等服务优化中,促进了绿色共享经济发展。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医疗、健康等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不断改变着社会各领域的服务模式,智能社会日新月异。首届智博会期间,记者注意到,在医疗领域,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等正在加速普及,华大基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基因测序,开启了快速精准医疗时代;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动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未来教师”机器人、高考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正在重塑传统教育模式;交通领域,百度、腾讯、高德等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实时优化导航服务,让道路交通信息更加通畅,促进了社会绿色高效运转;而政务领域,智慧政务正在助力政务服务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人工智能在政府管理、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能产业深入发展 或将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不可否认,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智能产业和智能化应用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在这一新阶段,智能产业的发展壮大,或将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最终重塑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院士在首届智博会期间指出,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智能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而未来十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十年。 具体到重庆,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正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的提出,区域经济进入多元化时代,区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而智能产业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释放最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激发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重构产业链和价值链,成为重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指出,作为地处内陆的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一带一路”建设让内陆地区的重庆由开放末端变身为开放前沿,让重庆已经拥有内陆功能最齐全的综合交通网络,具备了带动西部地区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辐射带动力,因而借助人工智能重庆不仅将改变我国中西部开放的格局,也将重塑自身的经济发展方式,“智能重庆”正在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主要集聚区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六大区域。这些地区纷纷出台人工智能产业鼓励政策,力争成立百亿规模的产业基金、千亿规模的产业集群以及未来的特色产业聚集区。随着智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或将得到新的重塑与优化。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放眼全球,智能产业和智能化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在智能技术发展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新阶段的关键期,谁能在发展智能经济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详细]2018-09-18 10:07

河北:投资2000亿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近日,经河北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期新建铁路项目投资规模2000亿元,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营业里程将突破85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0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80公里,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加快境内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及区域连接线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城际铁路,强化铁路客运枢纽与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联接,构建内嵌京津,外联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四个主要方向的“四纵四横一环多联”高速铁路网,基本实现环京津县市与京津中心城区 0.5至1小时通勤圈,京津石、京津保、京津唐1至1.5小时交通圈,石家庄与周边省会城市1.5至2小时交通圈。 推进普速铁路建设。根据区域货物运输需求,以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及京津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聚集区、商贸物流基地为重点,有序推进集疏港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支线铁路、铁路专用线及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合理布局铁路货运服务设施,强化“六纵八横多联”网络架构,形成以港口后方铁路通道为主,疏港型、园区型支线铁路为辅,干支有效衔接的普速铁路网,提高对我省发展沿海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保障作用。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加快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率先在省会形成网络主骨架。加快推进邯郸、秦皇岛、唐山、保定、张家口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适时报批并启动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推进石家庄等市市域(郊)铁路规划编制及实施工作,便捷城郊联系。推进环首都县市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衔接项目,率先建设平谷线。 具体实施方面,将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充分考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有序均衡推进项目实施,建成投产一批重大轨道交通项目,加快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络构建进程。 ——高速铁路主通道及区域连接线:续建石济、京沈客专和张呼铁路,新建京张、张大、京霸、霸商等铁路,研究天津—黄骅—东营、保定—忻州、长治—邯郸—聊城等铁路,力争投产600公里以上,境内国家高速铁路网主通道基本贯通,覆盖各设区市(含定州、辛集)。 ——城际铁路方面,新建崇礼铁路、京唐铁路和廊涿、固保、石衡沧港、机场联络线一期、京石、廊香等城际铁路,研究怀涿、津承、唐遵、香平、石邯等城际铁路,力争投产400公里以上,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北京新机场旅客集疏运及2022年冬奥会交通运输提供必要保障。 ——普速铁路方面,续建邢和、唐曹、蓝丰等铁路,新建水曹、黄大、蓝张、汉曹等铁路,研究保霸、蓟兴、张保港、承秦、范柏等项目,新线投产500公里以上。实施京通、京原等干线铁路及沙午、新井等支线铁路扩能改造,研究邯黄铁路复线、石家庄东南环线、京包铁路张家口货运外绕线、高易铁路西延、海兴支线南延等项目。同时,新建曹妃甸港集团、德厚铁路物流公司、武安九联集运中心等单位铁路专用线,研究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衡水中铁物流园、邢台旭阳经开区、宁晋盐化工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推进石家庄南、高碑店等铁路物流基地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续建石家庄 1、3号线一期,新建石家庄1、2、3号线二期及北京平谷线,研究推进邯郸中心城区—冀南新区、秦皇岛中心城区—北戴河、唐山中心城区—丰润、张家口中心城区—崇礼等轨道交通线,以及亦庄—廊坊、大兴—固安、房山—涿州等环京县市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衔接项目。[详细]2017-02-03 11:09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日工(上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日工是一家成立于1919年,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发展,集团主打产品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5%以上,用于高速公路施工的设备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5%以上。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都是在日本兵库县明石工厂严格的管理体系下进行的。作为日本最早研发,制造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及热再生设备的厂家,日工凭借着精湛的工艺、可靠的质量保证、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广大用户的赞誉,截止至目前,共生产各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4000台套以上,用户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日工早在80年代便开始向中国出口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凭借优良的品质,及领先的技术能力,受到了广大国内用户的青睐。此后,为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给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于2001年成立了日工(上海)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日工(上海)秉承总公司的经营理念,引进了成熟的管理机制,保持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水准。截止至目前,已向国内用户提供了450台套左右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日工(上海)将以优质的产品和及时的售后服务,立足国内市场,为中国的道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