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纪实

2014/04/14 09:10科技日报

协同创新助推“中国创造”

夜深人静,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B座,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沈鼓研究院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几位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和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围坐在电脑前,反复审核着“百万千瓦核电装置核级泵”项目力学计算过程中的每一组数据。尽管全部数据已经多次演算验证,但科研人员还在细致地搜寻任何可能被疏漏的“蛛丝马迹”。

已成功运作7年多的沈鼓研究院以日益成熟的“驻校建院”式校企合作模式,成为今天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旗下的“科研特区”之一。

“强磁场”吸引深度融合协同效应最大化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和“共和国装备部”的辽宁,为我国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过重大贡献,辽宁省重大装备曾经创造了很多国内第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历史进程中,辽宁迫切需要实现重大装备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为拥有雄厚人才和科技资源的高等院校责任重大,为此,2012年11月,大连理工大学牵头协同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4所高校和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共同成立了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他们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大需求,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提升,促进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李克强总理近日视察辽宁时指出,要继续以体制创新,引导科技创新力量。大连理工大学在多年校企合作中发现,原有合作模式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2006年5月,便与多年合作的沈阳鼓风机集团一起,创造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合作模式——沈鼓—大工研究院,这是一种全新的体制机制的探索。新模式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国家“2011”计划的启动实施,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在此前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沈鼓研究院以其成熟的运行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心的改革“示范区”。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邓德伟副教授到沈鼓集团生产现场,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出现问题的叶轮进行诊断。这位当年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回国后即进入创建伊始的沈鼓研究院工作,是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体制机制改革的见证者之一,也是“科研特区”政策的受益者。“驻校建院的模式,就是由沈鼓集团和大连理工大学联手在高校建立的研究院,我们这些被派到中心的老师都是双重身份,既属于学校又享受着企业的相关待遇。”他笑言,每当自己穿上湖蓝色的沈鼓集团工作服,拿着沈鼓的门卡走进厂区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时,就有种“最惠国”的优越感。

政府、企业、高校的多元参与,给予重点保证和政策倾斜;机械工程、海洋工程、工程热物理、应用力学等交叉融合的区域重大装备制造学科群支撑;1个平台、5个研究院的中心科研创新架构;“流动不调动”跨体系的人事管理;开放的科技资源……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协同单位展开深度融合,以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创新驱动最大化

该协同创新中心紧紧围绕我国在油气长距离输送、核能开发、交通与引水、海洋资源开采等工程的重大需求,努力研制高端产品,打造重大装备研发与技术创新基地、领军人才和高端技术人才汇聚和培养基地,提升了辽宁省重大装备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了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创新驱动最大化。

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王跃方参与了协同企业多项重大装备产品的研发,他说:“我们几位老师来自机械工程、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等不同学科,正是这种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优势,对应了沈鼓集团的重大技术需求,校企共同解决了压缩机、蒸汽轮机、通风机、大型容器等产品研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标志沈鼓集团自主创新实现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里程碑式的产品——百万吨乙烯装置用裂解气压缩机组的“问世”,至今还让沈鼓人和大工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念念不忘。这台为中石化天津分公司承制的压缩机组,由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人员协助沈鼓解决了机组的高性能零件精密制造、大型超厚复杂机壳焊接、大型压缩机组精密装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产品的研制成功,使沈鼓一举跻身世界压缩机行业三强。自此以后,该类产品不再进口。

沈鼓集团董事长苏永强为此引以为豪:“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深度合作形成拳头,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高校的协同支撑功不可没。”

近年来,协同创新中心协同龙头企业研发创新的项目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

 定制培养人才储备最大化

该协同创新中心不仅为企业科研攻关出成果,同时也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开辟了新天地。2011年起,大连理工大学专门成立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创新实践班,每年招生40人,已累计培养120余人。他们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校企研究院,已联合培养重大装备方向的统招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6人,定向为企业输送创新人才。

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的泵类企业实践基地。这天,涡轮机专业的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在现场认真观察体验泵类机械加工设备、过程,了解各种型号泵的规格、参数、性能指标。李扬同学在实习日记中写到,关于旋转和静止的密封,让我认识了透平机械,特别是对密封的理解,有幸感受到了这次认识实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在原来开设机械日语强化和机械英语强化专业基础上,又开设了与国际接轨的全英文4年制机械工程国际班,由中心统一管理。保证每年不少于5门课程由海外知名大学教授授课;开展了20余家国外大学的交换生项目;实施外派本科生至3个协同企业海外研发中心进行短期实习培训的计划。

正在读大三的夏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班)的学生。他说自己特别幸运,参加高考时,听说大工首办国际班,自己毫不犹豫做了选择。进入国际班后,专业教材是国外原版的,老师英语授课,大二上的《系统建模与分析》《热力学》都是外教授课。从这个学期开始,他们班还要上每周一天的工程训练实践课,连续15周。面向协同企业国际化需求,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是该协同创新中心的一大亮点。

读大二的汪韬、韩鹰也是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他们和班里的同学都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活动,每人选择一项,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一个小课题的研究。汪韬对科研非常感兴趣,去年9月,还获得了辽宁省高校本科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协同创新中心还设立了重大装备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类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热点专题 更多>>
点击排行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赛克思液压房立念演讲

2024年4月11日,以“新机遇、新优势、新作为...详情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中船现代携手斯堪尼亚

电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现代船舶稳定、可靠的电源供...详情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鼎力为何不去海外建厂?

近日,《Access International...详情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

德国CLAAS集团首席执行官莫尔先生(J...详情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专访斯堪尼亚高级副总裁

【第一工程机械网 独家报道】斯堪尼亚,全球领先的...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第一工程机械网微信

微信号:wwwd1cmcom

微信扫一扫

打开易购机询价小程序

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成员单位,自治区20户重点大企业之一。公司占地面积320平方公里,资产总额114.2亿元。主要生产设备10611台套,员工123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3000余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具备特种钢冶炼、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和总装总调等能力,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手段完备、综合加工能力强,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研试验基地以及兵器工业一级理化实验室、国家第94号实验室。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2000版换版审核、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OHSAS18000国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近年来,公司在兵器工业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秉承“铸强国利剑,造富民坚犁”的企业宗旨,牢牢把握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打造军品、特种钢及延伸产品、矿用车及工程机械产品三大核心业务,积极培育煤矿综采设备、专用汽车两大主导民品,公司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7月,公司随着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成功实现了股份制改造,为成为上市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产品经营与资本运作并举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百亿集团,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的新北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