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产能过剩有加剧之势:政府企业风助火势

2014/03/18 09:23人民日报

■过剩状况有何新变化?有钢铁企业家形容说,目前是“老大”(指国家项目)准建,“老二”(指地方项目)私建,“老三”(指民企项目)偷建

■产能过剩有啥新特点?过去是总量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并存,当前是“低多高也多”,即某些高端产业产能盲目扩张也造成了“高水平重复”

■过剩的板子是否应打在政府身上?政府与企业存在“风助火势”的连带关系,在政府追逐财政与企业追逐短利的合力下形成了今天的过剩局面

■如何淘汰落后产能?彻底改变过去“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长线平衡”的观念,以新需求筹划新结构,实施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

产能过剩有加剧之势

19个制造产业去年设备利用率低于国际标准,钢铁、电解铝仍在扩张产能

记者: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但其实对产能过剩问题还存在争论,争论产生的一个原因是人们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对此您怎么看?

陆百甫:产能过剩是否严重,国际上通行以产能利用率来衡量,即实际产出与潜在产能之比。这里所说的潜在产能,是已经形成的设备综合生产能力,欧美国家一般认为产能利用率在79%—83%这一区间属于产需合理配比。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低于过剩水平的产业不止国务院文件中提到的五个行业。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2013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显示,我国企业设备利用率总体上为72%,其中制造业仅为70.8%,比2012年又低了一个百分点,超过70%的企业家认为本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纺织服装服饰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机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9个制造业产能利用率都在79%以下,有7个产业产能利用率还在70%以下,只有2个接近79%。

记者:化解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出台以来,过剩情况有什么新变化吗?

陆百甫:当前,中国产能过剩有加剧之势。上面提到的那些严重产能过剩行业,目前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正在继续扩张,使产能过剩有继续加剧之势。据统计,目前电解铝行业在建项目产能达1000万吨,2013年新建成投产约420万吨,如果全部投产,电解铝产能将扩张至3800万吨,产能利用率将降至50%。

钢铁企业扩张冲动也没有减弱。有资料显示,2013年已开工项目510个,如果在建、设计、规划项目全部投资建成,我国炼钢能力将再增5000多万吨。有钢铁企业家形容说,目前是“老大”(指国家项目)准建,“老二”(指地方项目)私建,“老三”(指民企项目)偷建。据业内人士信息,目前钢铁行业新建项目获批者不足40%,60%是“黑户”,未批先建,不批私建。

警惕成长性过剩

总量过剩、成长性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新兴产业勿走传统产业老路

记者:产能过剩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出现过几次,但这次情况似乎很复杂,您怎样分析目前产能过剩的新特点?

陆百甫:当前我国产能过剩中,三类过剩——总量过剩、成长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同时存在,并出现重叠加重状况。

过去产能总量过剩行业一般是总量过剩突出,而同时又有行业内部结构性不足的问题。而这一轮产能过剩行业不仅总量绝对性过剩,内部还出现了多数产品的产能普遍性过剩问题,形成了产能严重的“绝对性过剩”。如钢铁行业、电解铝行业、水泥行业等问题尤为突出。所谓成长性过剩,是指产能过剩不仅局限于一般性传统产业,煤化工、风电设备制造业、多晶硅、光伏电池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同样严重过剩。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仅为67%,光伏产能利用率仅为57%,而多晶硅产能利用率更低,仅为35%。

记者: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否必然会产生过剩?两种过剩应该怎样看待?

陆百甫:是的,成长性过剩出现,一般是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必然现象,往往随着市场需求的开拓,产能过剩的矛盾会较顺利地得到缓解,甚至还会出现短时期产能不足的问题。

但我国目前存在的成长性过剩,有一个值得警觉的问题,那就是技术上的低水平重复发展,某些核心技术并不在自己手中,如光伏产业和多晶硅行业。结构性过剩过去主要表现在“低多高缺”,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产能不足。而这次许多行业产能过剩,不仅“低多”,而且“高也多”,即由于某些高端产业产能盲目扩张,也造成了“高水平重复”。

对目前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我们必须警示:不要走传统产业的老路。因为导致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体制机制性因素仍然存在,新兴产业同样也是一哄而上,新兴产业结构趋同也同样会带来债务、税收、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

产能过剩成因复杂

有全球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政府与企业“风助火势”

记者:当前产能过剩的复杂性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融合有深刻的联系吧?

陆百甫:的确,此轮产能过剩产生的大背景,具有全球性、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

在全球化推动下,西方工业国陆续将能耗高、污染重、用劳多的工业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初中期,大量接续了这种“产业转移”,有的行业产能甚至高达世界总产能的70%—90%。产能过度集中于中国,成为出现绝对性过剩问题的根源。这种接续有利有弊,最近几年弊端更多显现。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需求大幅下降,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工厂”首当其冲。

中国已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质量提升,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目标导向。产业高端化、高级化新要求,又使部分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能力成为行业累赘,治理产能过剩更成为突出问题。

记者:在探讨产能过剩时,舆论总把板子打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上,您赞成此观点吗?

陆百甫:舆论的板子重点打在“政策盲目性”上面,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对。应当客观认识到,市场同样存在盲目性。产能过剩应是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无序竞争双重吸引力作用的结果,并非许多舆论上单一的,仅是“地方政府政绩”驱动的结果。实际上,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追逐之间,存在“风助火势”的连带关系。这种“双向合力”是在共同利益,即政府追逐财政,企业追逐短利下,合流形成的。如钢铁行业,当市场需求及价格信号出现“利好”时,就“雨后春笋”般一哄而起。

从战略高度思考产业布局

引导过剩产业积极实施“再转移”战略,把治理产能过剩变成提升发展量级的契机

记者:看来这一轮治理产能过剩是一场硬仗,您有什么建议吗?

陆百甫:认识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仅仅从传统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资源和设备利用率等业务层次来看待产能过剩治理工作,而须从产业整体构架的战略选择定位上,来思考各个产业的能力布局和结构设计,从战略高度看待产能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都要经历低端、中端、高端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前35年,我们抓住了国际产业格局大转变的黄金机遇,从低端起步,发展成“世界工厂”。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自身发展转型已明显出现三大转变:即由过去重点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内需;由过去主要依靠外延投资扩张转向重点依靠内涵创新提高;由过去主要依靠外生动力推动转变为重点依靠内生动力推动。这三大转变要求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布局,作出新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显优势、更加利持续的调整,必须彻底改变过去“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长线平衡”的观念,以新需求筹划新结构,铲除产业累赘,摆脱“世界低端制造工厂”的处境。也就是说,中国产业发展到了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了。

记者:在目前的发展阶段,您认为中国的产业布局应该舍弃哪些东西?

陆百甫:“国际产业转移”是全球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向。上世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是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如今,从全球化进程看,中国等新兴国家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第二梯队主要成员,当时承接来的产能出现严重过剩,从发展规律考虑,必须抓住契机,积极能动地实施部分传统产业的再转移战略,即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

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可以有多种形式,需要制定一个两全的规划,在与接续国的合作发展中实现双赢:一是以实体投资方式,把部分产能转移到第三梯队国家,以用部分产品回报;二是以援助方式,迁部分产能至第三梯队国家,帮助其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三是以国际拍卖招标的方式,在国际市场出售部分较为先进的产能设施;四是以“走出去”的方式,变国内设厂为国外设厂,变国内供料为国外供料,变国内市场为国外市场,变国内用工为国外用工。实施“再转移”战略,是中国发展的另一新机遇,也是中国脱开低发展阶段的必要步骤。治理产能严重过剩是一个契机,与“再转移”战略相结合,更有利于中国再发展的平稳过渡和发展量级的再提升。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挖掘机械分会“2017年会长工作会议” 在昆山召开

近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2017年会长工作会议” 在昆山三一重机召开。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广西柳工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会长曾光安,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机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俞宏福,卡特彼勒(中国)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陈其华,小松(中国)董事长、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王子光,国机重工集团副总经理、挖掘机械分会执行副会长黄晓敏,广西柳工副总裁黄敏,三一重工副总裁、三一重机总经理伏卫忠,挖掘机械分会荣誉顾问陈正利,挖掘机械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宏宝出席会议。本次会长工作会议针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挖掘机械市场持续异常火爆,针对当下形势,讨论市场骤起的原因,判断市场热度的可持续性,分析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时下,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零部件供应紧张,挖掘机械产品供不应求,在市场超预期的态势下,共同商讨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讨论避免恶性竞争,及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会领导就当前市场形势、未来行业走势,以及理性发展、实现可持续,畅所欲言,见仁见智,进行了具有战略高度、战略意义的分析和探讨。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家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基础上,基建项目、市政PPP项目增多,带动整个挖掘机械行业销量增长,经销商回款加速,资产质量、风险累积等过去几年的核心问题逐步解决,现金流情况大大好转。当下,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存在着大量潜力, 2017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伴随着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旧机换新等因素,行业发展将迎来又一轮契机。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品牌的逐渐认同,以及“ 一带一路” 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把国际化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海外市场近年来基建投资稳增,为工程机械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国际贸易与风险相伴,加之文化、地域、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国产挖掘机械品牌国际市场的发展道路仍旧曲折。纵观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发展,前几年挖掘机械市场下滑严重,行业洗牌,部分企业相继退出。 2010年、 2011年市场疯狂期时,零首付等恶性竞争的行为肆意滋长, 2011年后行业大幅下行期时,后果逐一显现,企业进行内部调整,防范风险成为了首要目标。如今, 2017年一季度行业爆发性增长,较去年同期涨幅高达98.9%, 3月单月销量超2万台,同比增长55.6%。在新的资本投入注入行业之时,企业自身真正要做的,更多的应该是“ 反思” ,反思过去几年所食的恶果,反思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反思推进行业进步的前提。与会领导会议期间达成两方面会议共识: 1、行业方面。综合中国当前政治经济各方因素,预计2017年全年中国挖掘机械市场销售量为10万台,最高12万台;相较去年销售情况,预计今年二季度增长幅度放缓,预计三、四季度增长幅度将下降,部分月份有可能出现负增长情况。未来三年,行业将维持在10万台以上的区间运行,市场保持在10万台到15万台区间震荡是较为理性的。目前,中国的区域性发展仍然是市场动力,城镇化建设、西部投资等值得关注。 2、发展方面。此次挖掘机械行业爆发式增长与2015—2016年基数过低有很大关系,增长难以持续。在市场高企的同时,当下行业理性发展的状态来之不易,所有企业应该珍惜。与会的企业领导一致认为,行业理性健康的发展是根本,一致反对一切不计手段的恶意竞争行为(恶意降价、低首付、延长保修期等),杜绝行业风险,倡导理性竞争,维护行业可持续发展。挖掘机械分会长期致力于营造平稳、理性、有序、和谐的市场环境,鼓励良性的市场竞争,促进行业的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因此,为倡导行业公平竞争,维护良好市场竞争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挖掘机械分会倡议行业企业:一、理性自律,公平竞争。 众所周知,过度竞争的市场中“ 没有赢家” ,不仅经营者、消费者要为一时的“ 冲动”买单,更将断送的是行业历经5年彻骨寒冬,方盼得的如今市场回暖的大好发展局面。因此,作为市场参与者、建设者、维护者,行业内所有成员在获取合理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责任,自觉遵守行业自律公约,理性制定营销策略和商务政策,爱护行业得来不易的发展成果。二、瘦身转型,提质增效。 历时5年调整期,行业企业瘦身健体、化解过剩产能初见成效,然则“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要谨防已经化解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行业企业应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借行业回暖之东风,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企业全面转型升级,优化布局,提质增效,为后续发展积蓄力量。三、管控风险,盘活资金。 前鉴未远,行业企业应清醒看到当前市场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和蕴藏的风险,谨防激进销售与非理性扩张带来的恶果,以为癣疥之疾,实为附骨之患,风险叠加累积之下,酝酿发酵的或许是另一场寒冬。因此,分会敦促行业企业理性对待市场份额和经营利润,不断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严控债权风险,确保现金流良性运转,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才是真正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挖掘机械分会再次呼吁全行业珍惜眼前行业进一步好转的新形势,保持理性,不忘前鉴,客观审慎解读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提升中国挖掘机械企业整体实力、增强产业竞争力贡献各自力量,共同为中国挖掘机械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详细]2017-05-19 15:0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产业链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不会转变

9月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炼焦技术及焦炭市场国际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指出,目前整个钢铁产业链供大于求的状况仍将持续,需求下降、产量下降、价格低迷、效益下滑的状况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转变。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改革调整期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利群认为,2016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需求走弱,钢铁供大于需日趋明显,产量呈下行态势;行业效益情况向好,钢铁产业链出现均衡发展的苗头;钢铁企业正加快实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王利群表示,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钢铁、煤炭必须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在新的环境中、新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均衡,以适宜的速度、适当的方式、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继续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状态。面对相同的外部环境,钢铁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期“独善其身”,产业链合作是必然趋势。因此,钢铁产业各利益相关方应当放下短期利益,从产业链建设的高度出发,和上下游企业结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需求减弱致使钢铁产能过剩 9月6日,在第二届钢铁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高峰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秘书长刘振江指出,当前,需求减弱致使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我国钢铁行业正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一是进行企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等重大结构调整,进行转型升级;二是更加重视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智能制造,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推动钢铁工业新的产业革命。作为钢铁产能过剩的国家之一,我国在关停过剩产能方面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淘汰过剩钢铁产能。为了加快2016年下半年去产能进度,中央政府向各地派出10个督查组,部署化解过剩产能专项督查。目前,浙江、江西等地区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河北省公示淘汰名单涉及1840万吨炼铁产能和1600万吨炼铁产能,计划到11月份完成。二是抑制新建钢铁项目。2016年上半年,下游钢铁产品价格回升,部分企业吨钢利润达到400元以上,投资出现一定的回暖态势。但进入9月,我国政府加码抑制政策,切断项目土地供应,国土资源部明确将严格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的预审与审查,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项目将不再受理用地预审。我国钢铁整体供需矛盾仍较突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减量增质,在需求没有显著下滑的情况下,产能的退出、供给端收缩将显著改善钢铁企业盈利预期及实际盈利。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指出,当前,我国钢铁去产能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其中,有些压减的产能早就不参与市场竞争,员工已经遣散,但压减这样的产能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市场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当前,虽然钢铁企业方面积极响应淘汰落后产能,从企业性质来看,具有压缩产能任务的钢企共14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8.6%;炼铁产能和炼钢产能分别为2620万吨和5559万吨,占比分别为70.9%和80.2%。据“我的钢铁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全国压减的钢铁产能中占比约65%,国有企业占35%。随着进入“金九银十”市场旺季,钢铁需求有所提振,近期全国二线城市密集出台楼市收紧政策,预计下游房地产行业需求将进一步弱化,整体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据有关机构统计,2016年全国钢铁行业压减产能多为无效产能,对产量影响有限。对此,李新创认为,我国钢铁去产能重点和关键应放在地条钢违规产能、“僵尸企业”低效产能上,一是要加强环保、能耗、安全、质量以及产业政策等联合执法,并综合运用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水价,以及取消大用户直购电交易资格等经济手段,倒逼企业退出;二是利用省财政资金雄厚的优势,加大对企业退出的奖补力度,引导企业退出。[详细]2016-09-23 10:44

中联重科加速出海 破解高端装备产能过剩

8月29日,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工业支柱企业MAZ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联重科—MAZ合资公司,落户中白工业园。 当天,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见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时指出,“莫吉廖夫州能把中联重科的产品打入欧亚联盟和欧洲国家,我们保证白俄罗斯将为中国公司的经营提供最优惠的条件。” 2015年5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共同见证下,中联重科作为首批中资企业之一正式入驻中白工业园。 作为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业园项目,中白工业园已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能出海的重要平台,包括中联重科上述项目在内的园区建设每一步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享受“一带一路”战略红利 “中联重科已经成为中白工业园中进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几乎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获得了白俄罗斯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与MAZ的合作也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中联重科海外公司副总经理陶思阳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2016年1月,中联重科中白工业园项目首批合资产品在莫吉廖夫州的MAZ集团MTM工厂下线。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沃夫克当场表示,自己非常乐意为该产品代言。此后,这位“代言人”堪称尽职履责。 2月,沃夫克亲自来长沙参加中联重科集团年会,这种情形并不多见。4月12日,沃夫克参观中联重科德国宝马展展台。4月26日,沃夫克到访中联重科。 卢卡申科总统也时时关注着中联重科的进度。4月7日,卢卡申科亲临MAZ工厂检阅中联重科与MAZ合作生产的设备。8月29日,卢卡申科对中联重科利用MAZ底盘研发生产的工程机械和环卫机械样机表示肯定,赞赏中联重科国际合作效率,并把这次会谈称为“中白合作进入大规模投资项目实施新阶段的良好开端”。 中联重科项目所收获的关注和支持,是中白工业园的缩影。 2010年3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白俄罗斯。卢卡申科总统提议中国在白俄罗斯境内建设工业园区。2011年9月,中白两国签署合作协定。中白工业园选址距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仅25公里的近郊,总占地面积91.5平方公里,成为中国在欧洲规模最大的工业园。 白俄罗斯素有欧洲交通“十字路口”之称,衔接欧盟和欧亚经济联盟两大市场,有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的重要转运中心、商品集散地的产业发展平台。中白工业园处于白俄罗斯核心位置。 此后,卢卡申科签署总统令,规定了入园企业在税收、土地等多方面所享有的优惠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十免十减半”政策,即对入园企业采取十年免征所得税、不动产税及土地税,之后十年减半征税。 2015年5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明斯克会见白俄罗斯总理科比亚科夫时强调,中白工业园是双方务实合作的新探索,也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标志性工程。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2月,中白工业园起步区“七通一平”建设已顺利完工,首批办公楼和厂房已完成筹建工作;首批入园企业包括华为、中兴、中联重科、招商局等在内的10多家企业预计可带动首轮投资2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此前对白投资存量的总额。#d1cm#page# 工程机械产能“出海” 破解过剩难题 “产能出海,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破解产能过剩的出路之一。”詹纯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中联重科的战略就是紧跟“一带一路”,加快“走出去”步伐,打开产能合作新空间,实现企业发展由“量”向“质”的蜕变。 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持续低迷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设备保有量高达700万台,2015年全行业市场销量同比上一年下滑超过40%,且是自2012年市场下滑以来幅度最大的一年。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曾指出,一方面,眼下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率不足;另一方面,工程设备保有量在几年的时间中却不断积累,由此造成销量持续下滑。需求空间的不断收缩,这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的痛处。 海外工程机械市场却呈现另一番景象。广西柳工(7.440, -0.07, -0.93%)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提及的一项数据称,从2011年至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销量从43.5万台下滑至13万台,美国市场则从12万台增长到了18万台。根据《独联体国家建筑机械市场分析》的数据,自2000年起,俄罗斯建筑市场每年以10%至15%的速度快速增长,极大地带动了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其中,进口机械设备在俄罗斯进口总额中占到30%。 巨大的市场吸引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等国内工程机械巨头纷纷加速出海。祁俊认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营业收入及出口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25%,我国企业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市场主要供应商之一,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这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去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把工程机械列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然而,中国工程机械在欧亚经济同盟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在俄罗斯,中国起重机占当地市场的比例不足10%,混凝土机械、土方机械的情况也类似,俄罗斯工程机械市场仍然是以外资品牌为主。陶思阳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产品本身要求不同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当地一些政策带来的影响,如半年调整一次的认证标准让国外企业很难适应;俄罗斯甚至明确规定,禁止采购本国可以生产的设备,这就将外国企业相关产品直接拒之门外。 在这一背景下,同属欧亚经济联盟的白俄罗斯展现出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比较直接的影响是,因为是本地化生产,中白工业园生产的设备就可以纳入俄罗斯政府采购目录。”陶思阳说。 詹纯新表示,将充分利用中白工业园的区域优势、平台优势和白俄罗斯工业基础,结合自身先进的研发制造技术,打造一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市场覆盖东欧及中亚地区的研发、制造基地。 “白俄罗斯底盘+中国上装” 装备产能出海有多种形式,除对外销售产品、承包工程、投资并购等外,在詹纯新看来,工程机械产能出海,是高端、优质产能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做好产业输出和能力输出,与海外合作伙伴一起努力提升其本土制造能力。“越是本土化,越是国际化。”詹纯新说。 入驻中白工业园是中联重科布局“走进海外本土经营”的重要一步。因中白工业园区项目预计到2018年才能正式投产,为加快合作进度,中联重科选择租赁MAZ的车间作为临时的生产基地。短短半年多时间,双方合资组装的首批设备下线,包括40吨汽车起重机、60吨汽车起重机和16吨环卫扫路车,品牌命名为ZOOMLION-MAZ。产品底盘来自于MAZ集团,上装部分由中联重科生产,所有组装工作均由中联重科技术人员前往白俄罗斯与对方协同完成。 8月29日,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报道称,ZOOMLION-MAZ产品已顺利通过了海关联盟的测试认证,装配MAZ底盘的中联重科设备已销往欧亚经济同盟部分国家,短期内将发货俄罗斯。 陶思阳介绍,俄罗斯、中亚、中欧国家的地理环境不一样,各地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气温,俄罗斯冬天有时候零下二三十度,对机械的要求就不一样,产品必须做到本地化配置,产品性能符合本地要求,这是打开当地市场的前提条件。 “如果完全由中联重科来生产,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产品下线、通过测试认证、实现销售,基本上不可能。在做本地适应性改进方面,MAZ的工程师发挥了关键作用。”陶思阳说。 对于未来在当地市场的经营,本地服务体系和配套本地化是中联重科非常看重的另一个方面。这也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短板,对中国企业出海带来不少困扰。陶思阳认为,在销售的结构上,客户期望值最高的部分其实就是配件,国外现在对中国装备制造的技术、产品和施工能力都非常认可,但是,如果配件供应跟不上来,别人就不敢买。“这就像你买一辆汽车,一旦坏了,找不到零件,找不到修理的地方,那就不敢买。桑塔纳为什么卖得好,就算是二手的桑塔纳也卖得好?就是因为全中国到处都有桑塔纳的零配件,路边摊就能修桑塔纳。” 借力本地合作伙伴的力量,是中联重科多年国际化进展的重要经验。此前,中联重科一是直接并购如意大利CIFA、德国M-TEC、英国保路捷等公司,二是海外直接投资建厂,如在印度、印尼等地建设合资工厂,已经建立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服务网络。 在欧亚经济联盟市场,MAZ拥有强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在白俄罗斯就有110多家分子公司。今后,双方共享同一网络,不仅解决了服务本地化的难题,也解决了人才本地化的难题。 詹纯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中联重科已牵手MAZ,还将与明斯克拖拉机厂、戈梅利农机厂开始扩大产品系列型号的合作项目,今后,中联重科在中白工业园的产品将不仅是工程机械,还有农业机械、环境装备产品。 白俄罗斯工业部部长沃夫克多次公开表示,愿意在包括白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积极推广中联重科本地化的生产组装和运营模式。[详细]2016-09-20 09:45

常纪文博士:产能过剩是环境污染的根源

2016年8月18日在江西省共青城市召开的中国中部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博士作了题为“中国环保形势和演化趋势”的主题演讲。 常纪文认为,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环境污染的根源,所以,提高品质、做精做细、控制面上的扩张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关键措施。 常纪文告诉记者,近几年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正处于历史高位,水环境保护和大气环境保护处在战略相持期,复合型污染的特征更加明显,环境质量状况非常复杂,环境压力大,但是恶化趋势放缓,具有一些不确定性。 下面是常纪文博士在论坛上的发言要点。 环保不是现行经济下滑的惟一原因 目前,我国环保事实上走出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正在进入边污染边治理的时代,如果脱离发展阶段过分突出和强调环境优先,以环境优先的要求,全面、不加区分地规范所有行业和领域,会产生很多经济和社会矛盾。 经济发展是环境保护大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和调整还不足以完全支撑环境优先所带来的经济影响。 “十三五”时期,环境与发展的平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十三五”时期,还应当坚持发展阶段论,环境保护标准和力度不能脱离发展阶段,不能以环保否定一切。与此同时,环保也不是现行经济下滑的惟一原因,现行经济状况是为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指导思想时代所欠下的环境欠账买单,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协调发展。 避免经济和环境双重风险 “十三五”是中国环保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前进一步,就能够进入经济与环境同步改善的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宏观重大决策出现失误,很可能就会导致收入水平与环境质量同时停滞。 “十三五”时期,政府的压力会更大,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产业选择限制,这时产业升级不再是口号,而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在环境保护高压的态势下,“十三五”末期,“十四五”初中期(2022年),重点把大气、水、土壤三个“十条”落实好,使得相关措施、政策全部落地,环境质量将会出现拐点,使环境保护不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但是,如果操之过急,则可能会伤了经济发展的元气,在创新经济时代(标志是中国进入制造强国)到来之前,经济和环境会遇到双重风险。 今后5年,我国经济仍然处于转型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可能的,这就为环境保护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说经济可能保持中高速发展,主要是出于如下考量,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就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看,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按照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到2020年要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至少也要达到6.5%。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利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化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难度不小。 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将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形成新的市场空间需要一个过程。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刚性约束,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风险,如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这都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同时,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转型期的特点 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难以有收益,地产、劳动力、外汇、环境、资源等的综合代价高。 生产总量开始时大,环境污染严重;后来一些企业效益不佳,开始倒闭,环境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要看政府的环境保护决心和态度。 旧的动能和新的动力之间要有很好的衔接,否则会产生系统性的风险。 低质出口,价格竞争不过其他发展中国家;高质出口,如高铁等,发达国家不要,落后国家要不起,碰壁成为常态。加上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期,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环境保护在夹缝中前行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在夹缝中前行(如2014年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仅为8.1%,而且大多位于沿海发达地区),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艰巨性前所未有。从达标排放、总量控制向质量保障下的总量控制转变,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区域内、区域间所有污染源协同控制,区域内环境建设统筹考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防治分区分类管理。争取在“十三五”时期,形成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把生态建设、质量管理、治污减排和制度建设作为工作重点。 “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保障环境安全,在一些区域和时段争取更多的清洁环境,在2030年使环境更加清洁,在2030年到2050年让生态环境符合人体健康保护的需要,美丽中国最终实现。2025~2030年是关键时期,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变期,无论是人口总量、能源消耗还是污染物排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30年,中国应当是全面进入创新经济时期,经济与环境保护基本协调。 “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不能只看经济是否能够承受阵痛,还要看环境是否还有容量,环境治理是否还可以拖延。如果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再继续污染下去,拯救环境的机会将错失,日本的相关实践也证明,适时保护环境不仅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 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便更好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详细]2016-09-07 10:37

国土部:产能过剩行业新增项目用地不再审批

目前,国家正在对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进行优化重组,加快落实去产能目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国土部表示将严格执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用地预审与审查。其中,在用地预审方面,对于产能过剩的钢铁、煤炭等行业新增项目,一律不再受理用地预审。 记者了解到,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钢铁、煤炭、石化行业过剩产能和促进煤电有序发展的决策部署,坚决遏制过剩产能行业用地,加大稳增长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力度,国土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国土部表示,在用地预审方面,对于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项目,一律不再受理用地预审。对于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以及未纳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建炼化项目,一律不再受理用地预审。对于煤电项目,2012年及以前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但未核准应予取消的,不再受理用地预审;2012年以后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但属于黑龙江、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河南、宁夏、甘肃、广东、云南等13个电力盈余省份应予缓核的,2017年以前(含2017年)除民生热电及国家确定的示范项目外,不再受理自用煤电项目用地预审。 在用地审批方面,对于已核准钢铁、煤炭、石化项目,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尚未公布已经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的,不再受理建设项目用地申请;对于煤电项目,按照合理安排已核准项目施工建设时序的要求,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湖北、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5个电力盈余省份应予缓建的,2017年以前(含2017年)除民生热电外,不再受理自用煤电项目用地申请。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煤电项目不在上述限制范围内。 国土部还提出,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严格把关。要进一步规范审查报批运转,提高用地审批效率,减少用地报件积压,各地对于项目用地报件存在问题需要补正的,原则上要在1个月内补充完善,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庆日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为了配合宏观经济供给端结构性改革,未来土地供应的方向为补短板;土地供应的重心将放在调控区域经济平衡、倒逼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促进土地用途混合布局等方面;建设用地的结构优化、闲置用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将成为未来满足发展用地需求的主要途径。[详细]2016-09-05 11:16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年。1993年9月,安徽叉车集团公司通过定向募集方式,独家发起设立了本公司。1996年9月,本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3000万股股票,并于当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安徽合力”股票代码“600761”。截止到2005年12月31号,公司总股本为3.07亿股,流通股1.78亿股,资产总额14.7亿元,净资产10.5亿元。公司目前主要经营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铸锻件、热处理件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房产、设备资产租赁。公司的主导产品“合力”牌叉车及各类仓储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行业的装卸及短距离搬运作业。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就树立了“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致力于叉车及配套零部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陆续推出了X系列、α系列、H2000系列、G系列叉车产品,尤其是2000年推出的H2000系列叉车,具有性能优越、安全可靠、低噪音等优点,具备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抗衡的竞争优势,目前是公司主导产品;2005年公司又推出了新一代环保型G系列叉车,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优势。公司还开发了绿色环保型的电瓶车、石油液化气叉车等新型系列产品。目前,公司的叉车和零部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中规格最全、规模最大,叉车的综合性能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国内同行业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内叉车行业最大的消失模铸件生产基地、最大的油缸生产基地、最大的转向桥生产基地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叉车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十九年高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公司地处中部省份安徽合肥、所属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促进中部崛起、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政策精神,公司还被列入安徽省政府“861”行动计划和重点支柱产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装备定点生产企业。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进出口商品CE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安徽省科技厅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HELI”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叉车第一品牌”、“中国叉车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及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和"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称号。企业信用等级为:AAA级。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