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首页 > 《今日工程机械》营销 > 访谈 > 人物 > 正文
热门: 挖掘机大全 产品疯狂促销 用户都在看什么

林承桢:一位儒雅学者的行业情怀

www.d1cm.com2014/08/26 18:53来源:《今日工程机械》作者:程璠

 

如何看待国际化

2001年,林承桢来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担任成套工程部工程机械、建材装备和环保行业主管,主持行业出口调研报告与大型成套项目出口协调管理工作,为工程机械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建议。“工程机械如何国际化?我当时为水泥生产线的出口做过协调工作,这给了我更为广泛的视野,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变迁。我经历了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由小变大、由逆差变顺差,由弱变强的过程,也经历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当时对非洲的出口仅仅几十亿美元,现在的规模已不可同日而语。”他回忆道。

1983年,锦重领导骨干在机械工业部试验场合影留念(左一为林承桢)

1983年,锦重领导骨干在机械工业部试验场合影留念(左一为林承桢)

在他看来,工程机械真正走出国门,起始点是在2004年。那时候,由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行业出现第一次产能过剩,很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就是在那时初具雏形的。2008年,工程机械海外市场迎来了第二次发展契机。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家采取政策支持实体经济,从而出现产能结构调整与产能扩张的客观要求。“产能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包括先进产能增量,落后产能调整,或者是落后产能的再扩张。最后一种情况盲目且不够理性,使得工程机械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要走出去的步伐,需要行业进行全面理性的分析判断”,他解释道。

进入国际市场,就要通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企业要合理调整现有产能结构,提高产能质量,能够生产高质量、高稳定性、高适用性并且节能环保的产品,这就是市场适用性的体现。产品要有储备,技术上要有呼应,标准编制要与国际市场结合,对出口结构、方式进行调整。工程机械国际化指标除了海外市场份额之外,企业的研发能力也是核心因素,是否能够主导研发,产品是否获得过国际认证,以及是否拥有完整的后服务体系,这些都是企业国际化水平的体现。

关于海外竞争良策,他认为,国内企业在标准制定上应该具有更强的牵引能力,另外,企业一定要坚持节能减排与新能源道路,要有规范、标准作为基础,从设计开始就对工程机械的全寿命周期、能耗等因素进行重点考察,以期品牌综合实力的长远提升。

 

在深沉的行业情怀中徜徉

24岁走向锦州,时隔24年回到北京,转息之间,另一个24年又将到来,时间的轮回丰富着无法预料的人生阅历,却从未泯灭一个科研工作者朴素的赤子情怀。

厂内专用线装火车发送四川

厂内专用线装火车发送四川

欢送汽车吊去西藏

欢送汽车吊去西藏

尽管在商会担任管理要职,林承桢仍以技术人员为定位参与工作,从未离开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了解和关注,并把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关注工程机械出口的综合性企业,以及港湾、路桥、冶金、石化、能源、电力等不同行业的专业企业与工程机械的对接过程。而他最为倾注心血的,是在考虑使得中国产品、技术走出去的同时,把中国的标准走出去,把国标与国际标准接轨。他总是认为,无论身处何种角色,心态如何顺势转变,思路和想法永远不能落后,总要对某些方面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技术人员要有激情,这种激情不只是来自外界,而是要靠自己去发掘。要具有宏观思想,并带有突破性的思路和想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创新。那时候,国家进口困难,什么东西都要自主开发,变速箱、液压元件都要自己设计,你不是获得了最为广阔的机会吗?”话至此时,他已露出兴奋的笑容。“1977年我们制定轮式起重机的技术条件标准时,与行业前辈思想碰撞的过程非常愉快,标准制定出来非常激动人心,那就是我们试验的依据。厂内第一台、第二台起重机就是根据这些标准来设计的,从头参与,无论艰苦和快乐,总是非常过瘾的。”他爽朗地笑着说。

做科研,需要朴实无华,时时洋溢蓬勃向上、昂奋进取的朝气。这是他对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也是他在时时践行的做事法则。如其所言,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也不可停滞不前,眼中应该随时看到机遇,思路对了,就会不断出现激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这些,都与年龄无关。

正如此,他在关注工程机械的发展,同时关注新能源和现代大农业的发展,关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他提出“我国装备制造业成套工程与中国标准走出去策略”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太阳能电力走廊的建议”,提出和并承担着科技部“支撑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成套技术出口事实标准研究”的课题,还在不断地探索努力中。

(责任编辑:Nora)
    向本网编辑提供资讯线索 热线:010-64866846 E-mail:news@d1cm.com
    热度排行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