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部长苗圩:化解产能过剩要放管结合疏堵并重
体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这番论述,对于钢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而言,低端过剩产能将被坚决淘汰出局。
化解产能过剩,时不我待。如何化解?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化解产能过剩痼疾必须破除三道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
放权市场 疏堵结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平板玻璃等领域。此前,我国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的方式主要以“堵”为主,然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些行业甚至陷入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
从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思路来看,本届政府更倾向于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化解产能过剩,具体手段也从“严打严控”转变为“疏堵结合”,即充分放权市场,通过要素价格改革等市场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其中不乏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企业的投资冲动与市场实际需求背道而驰,从而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例如,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观,各地政府普遍青睐“两高一资”等对GDP和当地税收贡献较高的投资项目,客观上造成一些行业盲目扩张。再如,在现行投资审批制度下,政府对于企业投资干预过多,甚至出现违规审批现象,不仅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而且扭曲了企业投资行为,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看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抑制产能过剩矛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优胜劣汰。
从这个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用市场化机制化解产能过剩,恰恰找准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命门”,无疑将加速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低端产能的淘汰速度。
环保督阵 减量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环保约束,已然成为产能过剩行业绕不开的一道坎儿。
以钢铁行业为例,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达到202.93万吨,环比下降3.34%,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收效尚微,但它表明我国对于钢铁过剩产能的铁腕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一直以来,钢铁行业都是我国产能过剩阵营的“老大难”,也是被各界质疑最多的行业之一,甚至被冠以导致全国“四面霾伏”的始作俑者。
抛开这些外部因素不论,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已经没有退路。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的话来说,不管从运行效益还是从资源环境承受力来看,中国钢铁行业都不能再有增量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钢铁行业吨钢利润只有0.84元,行业微利甚至亏损运行的尴尬可想而知。而这背后的根源就在于,钢铁行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钢铁产量达到7.3亿吨,而产能超过11亿吨,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不足75%。并且,如果考虑技术进步和操作水平提高等因素,我国钢铁行业的过剩程度将更加严重,减量发展刻不容缓。更何况,钢铁行业所承载的资源和环保压力已经到了极限,脆弱的环境和大气已经难以承受钢铁行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
在李新创看来,钢铁行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真刀真枪地化解产能过剩,实现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其中,消化一批应该成为化解过剩的主要途径,同时还要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而环保约束就是制约钢铁企业盲目膨胀的“一把刀”。
据透露,我国将进一步修改完善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执行环保、安全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专项监督检查,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体系。
创新为先 高端突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正是其中的核心要义。
纵观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是主要特征之一,进而陷入“低端过剩,高端失守”的窘境。以钢铁行业为例,去年我国进口钢材1366万吨,其中用于大型及超大型变压器、高档汽车、高档家电、风电、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的钢材是进口“主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化解产能过剩,必须充分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增强其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增加有效供给,加速产品升级,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所言,创新不足是导致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的一大诱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创新定义为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足见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用市场力量引导资源配置和转移,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明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节能和环保改造、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有市场需求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和改进服务等,使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提高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用差异化策略寻找新的机会,避免盲目扩张、盲目经营的行为。
诚然,以钢铁等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化解过剩不会一蹴而就,而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本届政府和相关业界的耐心和决心。
@专家微观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冯 飞:
遏制行业产能过剩,其根本是要管住地方政府,特别是对土地、矿产资源的审批要公开、透明、合法,应优化现有存量,着眼于建立先行准入制度,重塑行业监管制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在宏观层面上,如果想成功化解制造业的过剩产能,首先要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其次,应当按照最小成本的物流路线逐步将产业布局从东部向西部转移,形成新的产业布局。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何亚非:
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各项措施,除消化、整合、淘汰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向需要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转移。过剩产能对中国也许是包袱,是负担,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很可能就是他们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而且潜在的市场很大。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