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企业“斗智”谋升级 实现稳中向好局面

2013/12/26 10:12中华工商时报

又到年终盘点时。2013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从国内看,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头一年,中国经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中国经济成功打破“硬着陆”担忧,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经济转型大幕拉开;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明确提出“简政放权”;在资金利用上强调"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在产业调整上,再次出台了大力压缩过剩产能的各项政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局面。

中国是制造业第一大国,2012年制造业的收入超过90万亿元,制造工业增加值近20万亿元,达到全球制造业总量的五分之一。但与欧美、日本等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和部件还依赖进口,是中国基础制造的全面薄弱。

新一轮的工业浪潮中,创新和新技术成为竞争的关键砝码。小小的一个挂历就影响了上亿元的人民币走向,看来,转型升级的需求已经深入到行业最细微所在。

“高手相争”应在国际市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大型制造业企业PMI为52.4%,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大型企业对制造业经济企稳回升的作用更为明显。盘点2013年行业里大型企业上演的“大剧目”,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可谓赚足了眼球。无论是一路从湖南打到北京,还是各种“门”事件,这两家企业的绝对主角地位都不曾撼动。

不说企业之间的恩怨是非,单看看他们对出生地湖南制造业经济的影响。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湖南发展工程机械产业,最初除了拥有长沙机械建设研究院之外,在市场、已有的工业基础等诸多方面都不占优势,直到几年前,还有“三一和中联加起来还比不过一个徐工”的说法。湖南在原来整个工业发展的计划当中,除去长沙以外,也并没有把工程机械放在突出的位置,之所以后来工程机械产业成为湖南支柱产业,就是因为中联和三一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做到了全国第一的缘故。

“中联以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环卫机械为自己的主业,三一重工则擅长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二者的共同点是:混凝土机械都经营得很好,二者产量合计占到中国整个混凝土机械市场的近90%。但他们装载机推土机则很少生产。中联的起重机械、环卫机械是三一所不能比的,而三一的桩工机械、挖掘机械同样是中联所不能比的。另外,由于二者的产品结构这些特点,也造就了湖南的工程机械产业的特点: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很有实力,而土方机械,包括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则没有或者很少。"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方向的李教授对记者说。

“为了争夺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三一和中联曾经推出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策略来吸引客户,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市场占有率,但是因为其应收账款太多、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过高,导致了其资金链条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自身的健康,这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和整个制造业的健康发展的。”中投研究员对记者说。

在市场紧缩、蛋糕变小的情况下,工程机械企业的规模却一天天壮大,竞争激烈在所难免,但恶性竞争只能导致两败俱伤。三一和中联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更应该放眼国际市场,而不是局限于湖南乃至中国。不求两家竞争者能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至少应在国际舞台上,带来一场真正高手间的竞争。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两家企业巨头都在寻找国际视野上的新思维发展模式。比如三一最近又迎来了哈佛学生前来实习,自从和哈佛结为教育项目合作伙伴,写入以要求严格著称的哈佛商业经典案例,三一便成为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一家获得诸多世界顶级高校关注的企业;而中联日前首个海外自建生产基地,混凝土机械公司巴西子公司第一台泵车正式下线,也标志着其全球化发展的布局正式落地成形。而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在日前揭晓的第15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湖南省共有6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三一和中联均有贡献。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在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意气之争不过是几场攫人眼球的“斗勇”闹剧,令人期待的是“斗智”,是中国优秀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真正高手对决。

关注企业“智能升级”

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与10月份持平,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汇丰银行近日公布的中国12月份PMI初值录得为50.5,低于上月终值50.8,创3个月新低,不过仍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

两个数据来源均表明行业稳定的扩张势头,显示中国制造业仍继续处于复苏通道中。

面对庞大的世界市场,当经济发展到成本优势蜕变的阶段,按照经济学规律,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业将会被迫退出。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的优化组合。

那么,企业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智能升级"呢?专家提示要注意到行业里新兴的技术革命和投资趋势,比如3D打印和海洋工业。

"工信部未来将着力在设计3D打印产业化路线、政策支持、出台指导目录、试点城市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对记者说。

3D打印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一个概念,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称法。国内称为增材制造,其实两者定义很相似。这种采用分层加工、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的技术,能大幅提升某些特定领域复杂模型的加工效率并降低成本,已经在包括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消费品、汽车制造、纺织加工等领域得到应用。

在常州润源机械研发中心的一个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台3D打印机。营销总监许亮对记者说,这台打印机主要用于打印公司新研发的机械模型零件。"传统方式是做模具来试用模型,但制作一幅模具特别花费时间,需要好几天甚至十多天,而且一个模具只能试用一种零件,试用结束后基本就没什么用了。有时一些重要机器部件只需要一个零件的模型,这时候3D打印机就派上用场了。"

专家介绍,目前3D打印大多为纳米材料,因为造价较贵,目前应用在各个行业的高端制造方向,普及到中低端应用,只是时间问题。制造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好高科技手段,有条件的尽量发展自己的研发中心,制造业低成本竞争已经成为过去,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将是高端技术的竞争。

在制造业经济曾经一度低迷的时期,海洋经济却发展迅速。2012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较2011年提升25%。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海洋新兴产业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被摆在首位。

"目前,全球对海洋资源开发的热情很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既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是后危机时代我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记者在中国海洋工程国际研讨会上从与会专家处获悉,钻井平台等各类海洋工程装备,特别是深海工程装备将供不应求。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租赁市场的日租金水平持续上涨,深水钻井式平台日租金曾超过60万美元,海工市场的前景为国内众多相关研究机构看好。

在"十二五"期间,中央预算内的投资能源自主创新和能源装备自主化的专项中,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一个重点的支持领域,以支持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实行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其制造水平和发展质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

因此,海洋工业的战略性发展,是中国制造业升级投资的重要新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成新增长点

面对外部经济不景气、产品出口需求减缩、市场供过于求,许多制造企业已步入微利时代,如何寻求产业突围路径、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正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

“我们公司的转型,主要是服务外包。”明远工程信息加工制造设备公司董事长吴慈仁对记者说。

服务外包,无疑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不少大型制造类企业正在逐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但是对于中小企来说,经济成本是不得不考量的事情,所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更加现实和高效。

“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一定要紧跟信息升级。”这是来自中科院经济研究专家的提醒。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一种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不均衡,资源闲置与资源短缺并存,能力过剩与能力不足同在的现象。云制造在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支持下,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中小企业中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从而盘活我国中小企业的制造资源的整体存量。”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主题项目“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的牵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介绍。

“2013年是变革年,制造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的今天,企业规模的‘大’和‘小’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小而精’成为产业升级后一种高效发展趋势,重要的是前沿理念落地,一定要贯彻到实处,不傍大,不欺小,踏踏实实做企业,这才是真正长远的发展之道。”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如是说。

责任编辑:David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权威解读】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4年7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4年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为50.2%,均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继续保持扩张。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稳定 7月份,因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局部地区高温洪涝灾害极端天气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制造业PMI为49.4%,景气水平略有回落。 (一)生产指数继续扩张。生产指数为50.1%,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继续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回落。从行业看,造纸印刷及文教体美娱用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2.0%,供需两端增长较快;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产需释放相对不足。 (二)价格指数有所下降。受市场需求不足和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9.9%和46.3%,比上月下降1.8和1.6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回升至扩张区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下降4.0个百分点以上。 (三)大型企业景气度提高。大型企业PMI为50.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1%和50.6%,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稳定,为制造业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4%和46.7%,比上月下降0.4和0.7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所回落。 (四)企业预期保持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1%,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多数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从行业看,医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企业对相关行业发展信心较强。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扩张 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 (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服务业业务总量总体与上月持平。从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零售、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低于47.0%,景气度偏弱。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二)建筑业扩张放缓。受高温暴雨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放缓,商务活动指数为51.2%,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9%,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保持信心。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放缓 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有所放缓。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1%和50.2%。[详细]2024-07-31 11:31

CMI指数低于收缩值,7月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环比转淡

2024年7月份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指数即CMI为95.44,同比增长11.34%,环比降低4.62%([详细]2024-07-30 10:16

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华社连发四篇报道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之问一: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账该怎么算? 不久前,国务院常务[详细]2024-07-12 11:31

潍柴新增3名齐鲁首席技师!

近日,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齐鲁首席技师[详细]2024-07-12 10:00

太重突破!《经济日报》头版头条,万字报道

今日,《经济日报》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专栏刊发文章《太重突破》,头版头条[详细]2024-07-03 18:42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