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两会:委员建议加快建设北方海水淡化基地
针对北方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王会生建议,将海水淡化提升到国家安全和生存发展的高度,及时做出战略决策,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加快规划建设北方海水淡化基地。
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约7500立方米,但我国人均仅21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28%。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108个严重缺水。去年底以来北方地区大范围旱灾,更凸显出淡水资源的重要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华北地区由于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已经影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工农业生产。
“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达到7300亿吨,供需缺口约1000亿吨。由于华北地区超采地下水至少达1200亿吨,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淡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王会生说。“发挥海水淡化独特的资源利用优势,将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途径。”
他表示,从国际上的实际做法看,大规模应用海水淡化已有成功的实践,海水淡化已解决了约2亿人的用水问题。目前沙特、以色列等中东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自于海水淡化,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淡水资源也竞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虽然近几年国内的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全国日产量仍不足全球日产量的1%,应从国家战略安全高度加快发展海水淡化。”王会生说。
据他介绍,经过多年科技攻关,我国用反渗透法、蒸馏法、电解析法淡化海水都已经达到了工业生产规模。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吨水成本已降低至6元左右,具备了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目前海水淡化仍存在成本略高、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扶植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对水资源的安全形势和海水淡化的战略意义也缺乏认识和重视。”王会生说。
对此,王会生委员建议将海水淡化利用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制定“国家海水淡化利用战略规划”;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近期规划建设北方海水淡化基地,远期解决沿海城市缺水、探索沿海城乡利用淡化水的战略途径。
他提出,国家还应制定和完善海水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及海水利用的有关政策和标准,鼓励企业进入海水淡化领域。[详细]2011-03-03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