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坦道路通向希望田野 铜仁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沥青路通向了偏僻山村,宽阔整洁的大道纵横交错,“尘土飞扬”和“坑洼泥泞”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昔日出行观天色,今朝“玉带”穿村过。铜仁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完成一条条惠民路的修建,走出了“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
安全、靓丽、畅通的农村公路
铜仁是我国大西南连接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枢纽,素有“黔东门户”之称。
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因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加上历史欠账较多,千百年来,全市人民饱受交通不便之苦。区内丰富的资源,也因交通的落后得不到及时有效开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经济优势。
建设中的通村水泥路
加班加点,全力建设通村公路
全市人民日夜盼望快修路,好致富!机会,在2008年降临。这一年,铜仁市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单位,为全市交通发展突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思渠镇杨楠村群众投工投劳实施通村公路硬化
抢抓机遇,突破农村交通瓶颈
2012年,交通运输部出台《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铜仁市10个区县全部纳入。这成为铜仁市突破交通瓶颈的又一重大机遇。
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把党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变成人民的福祉。市委、市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在决策、布局、推动高速公路骨架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连接主动脉、惠及乡村群众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及时出台《铜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铜仁市通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创新推行农村公路“四级管养”模式,全面推行农村公路挂牌养护,建立健全“六抓六重六破解”工作机制,奠定了铜仁市农村公路科学发展的基础。这一模式呈现出以下特征:在建设上,力度大、工程质量好。2008年至2012年,共投入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资金12.6亿元。为确保质量,建立健全了规范性的通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体系,100%实行一月一查一通报督查制度。2008年至2010年,先后荣获全省年度通村公路建设工作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
工作人员对农村公路进行质量检测
通村公路建成江投入使用
截至2012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0867公里,在2007年13549公里的基础上新增了7318公里;村道17345公里,在2007年10091公里的基础上新增了7254公里。2012年,全市实现了100%村通公路、100%乡镇通油路的“双百目标”。全市开通客运班线412条,符合通车条件的2166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农村客运班车。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铜仁主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城为枢纽、辐射周边省区的运输网络,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规范性油路修补
发挥主动 全民护路推发展
“祖辈的愿望实现了,我们要更加珍惜。路是大家的,养护也要靠大家!”走了几十年泥泞山路的村民张大爷深有感触。
铜仁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养护、科学管理、提高质量、保障畅通”的公路养护方针,立足实际,深入探索行之有效的管养方法,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见效”,保证了公路的畅、洁、绿、美。
目前,全市管养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为20867公里。为确保管养一体,落实责任,铜仁市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农村公路管养机构,明确了县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养的主体责任和乡镇、村的养护职责。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起农村公路“领导干部领养,一般干部认养,村干部承养,村民一事一议共养”的“四级管养”模式。并配套全面推行农村公路挂牌养护。在农村公路起点设置永久性管理养护公示牌,公布管养主管单位、路线名称、养护里程、领养人、认养人、承养人和养护质量监督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市共设置养护公示牌1879块。同时,在全市管养的农村公路沿线,不定时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进行民意测评。对管养的农村公路及桥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养护电子档案,实现“一路一档”、“一桥一档”信息化管理。
有力的措施使铜仁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获得了上级的肯定,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荣获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第一名。
为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和人员不足的问题,铜仁市将小修保养资金按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标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2008年至2012年,全市应列入财政预算资金8916.75万元,实际到位12144.95万元,到位率为136.2%。2009年以来,各区县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4300名专职养护人员,确保道路养护的常态化。
铜仁市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引起了交通运输部的注意,今年4月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对松桃自治县做好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拉近了铜仁与外界的距离;日趋完善的管养体制,延长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搭建起铜仁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平台。
一幅幅农村公路建设的火热场面令人振奋
一幅幅农村公路建设的火热场面令人振奋
进入今天的铜仁市,平坦洁净的公路四通八达。绿油油的庄稼地里,一条条乡村公路,如写在绿色大地上的诗行。国道、省道和县、乡、村道所形成的“百里长廊”连网互通,成为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致富通道。
梵净山环线开通后,记者来到江口县太平乡凯文小学采访,在这工作30多年的谭世川校长告诉记者,以前学校门口那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每到汛期,上学、放学老师都得背着学生过河。而且远一点的学生每天得淌过五、六小河,这给学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安全隐患。让谭校长记忆犹新的是每次去县城教育局开会都要淌18次河流,冬天里寒冷刺骨的河水叫人直打寒颤,走到县城时整个人都冻僵了。谭校长说:“现在好了,我们学校通公路了,孩子们来上学也不用过那么多次河,去县城开会可以不用再走山路了,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外界的沟通,这是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在江口县“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开“农家乐”的杨老板谈到通公路后这里的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世代都是农民,现在才明白,要想旅游兴,先要修公路。前些年我们这交通不方便,没有几个人愿意来这个村子多住两天的。油路没通那阵子,别说靠旅游赚钱了,全家人都商量着准备搬出这个地方呢。2000年贵新高速公路开通后,我们这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再加上现在都是油路,交通便利了,来这儿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我们村里的农家乐生意也越做越红火。”他指着自家的二层小洋楼告诉记者:“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住上了洋楼房;以前骑的是自行车,现在家家有摩托,甚至有很多人家还买了小轿车,一家人一年下来挣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
松桃自治县苗王城随着通村油路的畅通,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目前苗王城日均游客量在2000人以上,当地农民正从发展乡村旅游中得到实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开发前的969元增加到4560元。
同时,加快了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产业升级。全市茶产业实现飞速发展,建成生态茶园基地125万亩。发展农业产业示范园区32个,畜牧产业示范区8个,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108个……产业的壮大,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增收。2012年,铜仁市地方生产总值447亿元,增长17%,实现人均GDP破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2元,增长20%;净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5.11万人。
自从一条条公路修通以后,铜仁公路沿线尤其是旅游公路沿线的许多农村,生产生活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土坯房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阁楼;烂泥夹杂着家畜粪便的小村道逐渐变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笔直平整的砂石路、沥青路、水泥路;以前主要靠人力运输东西的现象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
走进乡村,您会看到施工人员铁锹飞舞,挥汗如雨,一幅幅农村公路建设的火热场面令人振奋,一条条平坦的农村公路在交通建设者的脚下向前延伸,成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农民群众发家的致富路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