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BICES 2013有感:从悲观到彼岸
宫崎骏退休后,《新周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悲观是我们共同的信仰”的文章,文中提到“最高贵的世界观就是悲观。不欺人,不自欺,不逃避现实,不推卸责任。悲观者不缺行动力,他们正因看到现实的不完美而努力使之完美,不寄望于他人而寄望于自身;悲观者更不缺想象力,他们勾勒出比现实更值得期待的美好图景。”
关于工程机械行业,我总自诩是旁观的局中人,不评时事,不论人非,不偏激,不愤青,守着我刊“产品是产业的尺度”大匾,沉浸于试驾与导购的小栏目。但目睹过BICES2013的是非,却也不妨做一次悲观的说客,谈谈展会过后的两点反思。
每次参加展会时我总陷入这样的误区,喜欢把快门留给最大、最高、最独特的设备,生怕遗漏哪家而缺少谈资,而事实上碾过红毯的每款设备都是企业精挑细选,值得品味。2013年10月,我采访过3位不同地区的“草根级”挖掘机用户,他们或关心自己的小挖圈子,或倾心钻研操作技巧,或关心设备性价比与企业商务政策,当然也会翻看行业杂志网站,但更多的还是关注与自己设备相近的产品。总之,这些与展会无关,与展出的那些年销量不足一巴掌的高大全的产品无关。于是我悲观地发现,媒体关于产品的侧重点或许与用户的需求有些偏差,往往展会上那些看似毫无特色的产品,才是基层用户的选择。那么,身为一名导购编辑,从诸多同型产品中,企业无数噱头里,恰如其分地为用户推荐更出色的产品责任重大。
至于展会本身,并不好做评论,毕竟不管主办方如何包装,媒体如何传递“正能量”,行业的低迷都是不争的事实。2013年的BICES肯定已不是2011年那番景致,我在2013年10月15日入场的第一感觉是人少,转一圈后感觉熟悉的企业也少,一天之后发现即使熟悉的企业也没多少活动。会后有位同事曾感慨,今年逛展场像在战后清点,见到老朋友都会比往年兴奋,互相寒暄时心里其实在欣慰:“至少这家企业还活着,这个人还在圈子里!”好像参展只为寻找存在感。
但若你只是个悲观主义的看客,若你对展会的期望本就不高,却又惊喜地发现,BICES2013有那么多的出乎意料。比如已初具气候的高空作业设备,比如一鸣惊人的福田雷萨混凝土机械方阵,比如厚积薄发的京城长野,比如全线开花的南车时代,比如犀牛重工的25m泵车与轮胎履带挖掘机……,所以BICES2013注定是个喜忧参半的展会,场面虽未必空前,却一直走在前进的路上,这也许就是工程机械展会本身的魅力。
责任编辑:Winnie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