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厦工盖军衔

盖军衔,男,于2013年4月去世,享年58岁,厦工高级技师。

十年间,盖军衔三度踏上南极,从事机械保障工作,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技工的风采。

2013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厦工盖军衔

2013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厦工盖军衔

1995年,盖军衔第一次和南极结缘。那时,中国南极考察队长城站购买的一台装载机坏了,工厂派了盖军衔去修理。从此,中国南极科考队里便有了他的身影。

盖军衔有着30多年的从业经验,经他手培训的技术工人超过3000名。他也是我国首批受邀参加南极科考的工程机械行业队员。

盖军衔的南极经历充满着惊险。在中山站,盖军衔利用仅有的德文版原理图,对三辆240雪地车进行了系统调整、检修,保证了按时完成冲击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征服“人类不可接近之极”的任务。在进入南极冰穹A、海拔4000米(相当于藏区5000米)的最高区域后,由于连续抢修发电机组,盖军衔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身体接近休克。但他仍然坚持工作。

这些年来,盖军衔先后解决了近百项技术难题和疑难故障,经过精心改造电路设计,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300多万元。

2012年,在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盖军衔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Le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中国中车高级技师李万君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这是2月8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为来自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李万君公布的颁奖词。李万君与孙家栋、张超等共同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由新文化报社、吉林年鉴、吉林省图书馆联合主办、吉林省榆树钱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四届(2016年度)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连续报道了20位候选人的事迹。2017年1月,经过读者投票及专家评审,13号候选人李万君成功当选感动吉林年度人物。作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杰出代表,工作30年,李万君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成为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的焊接大师、首席操作师,同时还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被人们称为“工人院士”。但他更看重“师傅”这个名称:经他培训的400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为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储备了坚实的新生力量…… 谈感动 ——他见证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成为 感动中国 2016年度人物,我感到很荣幸,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中车、是我们吉林省的。作为第一代高铁员工,我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我骄傲,我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得知自己成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时,李万君深情地说。“高铁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误,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们的团队技术更加成熟,保证高铁又稳又快地奔跑,同时创造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他说,他就是一名技术工人,离开了生产一线啥也不是。他这辈子很幸运,能分配到长客,赶上了高铁发展的时代,才让他这样的技术工人有机会回报企业,报效国家。所以,他下决心干好高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当上创新主角,像动车组一样,节节给力,人人添彩,到时候让老外给咱中国人打工!学手艺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现在一听焊接的声音,就知道哪个徒弟或是员工哪个地方焊得不好,焊缝是宽还是窄、焊接质量好不好……”———这样的境界,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当工人,和他一起入厂的还有28个伙伴。一进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射着2300 的烈焰,夏天时,穿着几斤重的装备干完活出来,全身都得湿透。这样艰苦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下来的。一年下来,和他一起入厂的同事调走了25个。但他,依然选择了留下来。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就多焊20个,一年下来,两年一发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够穿,他就到市场上自己掏腰包买。除了跟着师傅学习,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其他师傅那儿看,有问题就问。一开始,一些老师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师傅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凡事问过一次,就会举一反三。不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手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就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2005年,他在中央企业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1997、2003、2007年,他三次在长春市焊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2011年,他捧得了“中华技能大奖”。攻技术 ——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成艺术品 为了攻克各种各样的困难,他成立了一个攻关团队,遇到焊接难题,整个团队都会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将技能和智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2005年,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了“新型焊钳”,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2010年,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难题中,李万君再次挺身而出,经过不断试验摸索,成功总结出了氩弧自动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骤,一举填补了我国氩弧焊自动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也为我国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2012年,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万君冲锋在前,总结出了“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余万元。2015年初,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国产化标准动车组,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须100%合格,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由于不规则焊缝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接缺陷,使这个部位的焊接成为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卡脖子”工序,影响了标准化动车组的研制进程。李万君马上主动请缨,以攻关团队“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阵地,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这项焊缝接头过多导致焊缝射线检测难以100%合格的难题。2016年7月15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420公里时速成功进行会车实验。列车以相对时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过,这还是世界第一次。实验的完美表演,将再一次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的青睐,成为开启国外高铁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实,我的追求很简单,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标准熔到骨子里,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到极致,从而形成一件件艺术品……”李万君说。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他参与填补了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几十种国内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带徒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师傅带徒弟十分厉害。我记得2008年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时,我们的水平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师傅一人能焊出来,人手严重不足。为了完成任务,他只用半年的时间,就将焊工全都培养了出来,400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这在整个培训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李万君的徒弟谢元立回忆。李万君认为,单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够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带徒弟方面,师傅毫无保留,甚至还根据学员的体态胖瘦、走路姿势、运枪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亲身示范。”谢元立说,师傅带出的20多个“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术骨干,其中10多人已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2011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被国家劳动部授予“李万君大师工作室”称号,5年来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2000多项,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铁车、出口车等20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李万君不仅承担为本单位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重任,还利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为外单位的技术工人无私传承技艺,3次被长春市总工会聘为“高技能人才传艺项目技能指导师”。截至目前,李万君已为吉林省、长春市以及省市工会对口援疆地区的兄弟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2000多人次。在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进程中,李万君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蜕变。记者手记: 每次见到李万君,他都是身穿工作服,一脸憨笑。这次见到他,他仍然和以往一样,笑得很憨厚。他的工作室设在转向架制造中心车间内,面积不大,但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就是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内,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他手中的焊枪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mm的不锈钢焊条,可以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不留一丝痕迹。在他看来,他焊出的东西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他回忆,外国技术人员在看到他的焊接技术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真想不到中国工人也能焊出这样的产品,真是了不起!”关于对未来的憧憬,他动情地说,“没有企业的培养,没赶上中国高铁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今天的李万君,我要为我国的高铁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详细]2017-02-09 10:30

了不起的三一人:做个善“变”的人

他是三一爱岗敬业的党务工作者,是在与外界的联系中发展、提升、突破自我的超越者,也是坚守特色又敢于创新[详细]2024-07-04 17:19

低碳“橙”行 日立建机绿色骑行活动热情举办

2024年6月15日,景色秀美的长兴岛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骑行团队,来自日立建机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以[详细]2024-06-18 10:23

日立开展“惠童成长”公益活动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024年5月,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立(中国))携手恩派公益在北京、上海的两所学校分别[详细]2024-06-11 14:46

沃尔沃卡车“点亮未来计划”:科技星火,燃亮湖南少年科技梦

2024年5月16日,继贵州之行之后,沃尔沃卡车中国发起的“点亮未来计划——沃尔沃卡车STEM科教培[详细]2024-05-17 19:4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1.厦工简介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1年,1993年12月由厦门工程机械厂改制为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815),是国家重点生产装载机、挖掘机、叉车、道路机械、小型机械、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环保机械、汽车起重机等工程机械产品的骨干大型一类企业。厦工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之一,目前拥有年生产40000台装载机、15000台挖掘机、5000台叉车、3000台路面机械的生产能力。2013年,厦工以“235.72亿元”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67位,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品牌的发展。  厦工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技术人才实力、软硬件条件、研发能力和研发成果均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先后拥有多功能液压缸、回油过滤、差速器、连杆装置、双泵合分流等值控制卸荷等800多项专利。1963年中国首台8-10吨三轮压路机在厦工诞生,1964年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在厦工试制成功,1983年中国首台侧面叉车在厦工研制成功,先后开创了中国工程机械自主创新的先河。六十多年来,厦工秉承创新、敢为、协动、超越,不懈努力,扎根中国,展望全球,以高品质产品和全方位服务协助客户事业腾飞,产品已出口到中东、非洲、东欧、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广大用户中享有良好信誉。厦工产品高效、节能、灵活、可靠,广泛运用于矿山、工程、农林水利建设、港口码头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国民经济发展。1992年以来,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产品已先后八次远征南、北极,为国家极地考察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是中国南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厦工产品还先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维和部队赴柬埔寨、刚果等地,参与世界维和行动,也是总装备部、总后勤部通过竞争性谈判唯一选定的装载机品牌。厦工产品长期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山开采,参与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厦工也成为了首次批量直销台湾的大陆工程机械产品。厦工在全球拥有近200家优秀销售服务商,构建快捷的物流供应系统与技术支持体系,为客户提供专业工程机械系统解决方案。技术厦工,品质传承!厦工正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和改造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完善工程机械产业链,建立高效的企业运营机制、管理机制和人才机制,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资产优良、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的国际化工程机械企业。2.厦工的创新之路1951年11月,厦工成立。1963年2月,厦工三重试制成功中国首台8-10吨三轮压路机。9月,厦工试制成功T54推土机、T75推土机。1964年5月,我国第一台装载机——Z435在厦工诞生。1978年6月,厦工试制成功ZL40铰接轮胎装载机,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并荣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1980年,ZLD40轮式井下装载机获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厦工叉车研制成功中国首台侧面叉车CCC3A。1986年,厦工总装车间建成我国第一条步进式装载机装配流水线。1993年至今,厦工连续九次跟随中国极地科考队远赴极地开展科考,厦工装载机、挖掘机、叉车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独家专用产品”。1994年元月,“厦工股份”(股票代码:60081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同年"厦工"牌装载机、推土机荣获"全国知名品牌"。1997年,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授予“厦工机械”为“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2001年12月,“厦工工业园”奠基仪式在厦门市灌南工业园举行。2003年10月,厦工装载机首先实现行业产销突破1万台;厦工工业园基本完工,并开始实施异地搬迁。2004年1月,厦工装载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5年,厦工机械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厦工焦作北方生产基地正式建成投产。2009年2月,厦工荣获“成就辉煌—六十年工程机械成就展”十大知名品牌。厦工装载机成为行业首航台湾的大陆工程机械产品。同年,厦工挖掘机产销突破1000台。2010年,厦工荣获“年度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同年,厦工装载机实现累计产销突破20万台。2011年11月,厦工成立60周年庆典。同年,厦工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2012年,厦工挖掘机大批量列装福建省交通运输抢险系统。2013年,厦工品牌价值235.72亿元,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67位,工程机械行业第1位。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