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国重器》: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是一场持久战

2013/11/19 09:09中国工业新闻网

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七年之后,《大国重器》的及时出现像一股强力的清风,扫清了自主创新问题上的认识雾霾。这部气势恢宏的工业史诗纪录片,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但宝贵的道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既不会毫无胜出于发达国家的希望,也不会在短期内实现速胜;这场关乎中华民族崛起的奋战是一场既需要信心、又需要耐心的持久战。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文化不自信,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创新面临的严重心理障碍。很多同胞已经形成一种惯性心理:与西方先行者相比,中国工业在技术先进性和质量可靠性上只有“落后”可言。这使大批国内企业的技术努力和尝试被扼杀在萌芽状态,甚至既有的技术成果也被扣上“山寨”、“抄袭”的帽子。“山寨”俨然成为一个标签,可以用来随意地评价本土工业成果,甚至一些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重要突破也难以幸免。这种负面心态的蔓延极大地动摇了我们整个民族进行技术积累、自主发展工业的信心:我们到底行不行?自主创新产品到底能不能做出来?会不会被扣上“山寨”的帽子、得不到市场认可?自我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面对这种日益风行的文化自轻,《大国重器》的出现无异于一剂强心针:它向我们充分展示了自信心在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这种信心使济二在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十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主、最终通过博取众长而在较短时间内扭转了劣势;这种信心使徐工得以完成4000吨级超级起重机中那些“前无古人的设计”;同样是这种信心使振华敢于开发西方企业从未尝试过的深海钻井平台和大吨位海上浮吊。所有这些大国重器的缔造者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极具震撼力的信息:强大的企业家精神和冒险意识是中国企业完胜西方跨国公司的必要条件。这些成功典范能够帮助我们全民族树立起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工业竞争力的信心。砸烂自我怀疑的枷锁,成就了这些创新型企业;而它们的成功则向全社会鼓舞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这种民族自信是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克服失败、投入热情的必要条件。

在信心之外,《大国重器》带给我们的另外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是一项需要俯下身子、脚踏实地去投入的慢事业,完成这项历史使命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耐心。这首先是因为:同金融、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相比,工业的杠杆率极低,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设施、技术和产品上完成积累的周期、以及将这些积累转变成经济效益的周期都要长得多。影片向我们展示的所有企业,最年轻的瓮福、振华、光洋也有近二十年的积累,而机床、工程机械及机车行业的积累都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前、甚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但工业的这种长期积累确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这种长周期性短期变现的能力弱于金融房地产,但与此相对的是,低杠杆率使工业积累能够更好地避免金融房地产积累中经常出现的资产泡沫,这种“来得慢、去得慢”的性质使工业积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显得尤为安全。而更重要的是,长期的自主技术积累与努力使工业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基础是它们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开发自主核心技术、以及消化海外并购技术的必要条件。

工业积累、尤其是技术积累的这种长周期及其重要性,限定了工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逻辑:工业战略和决策不能仅仅以账本为依据(单纯关注资产及其增值),而必须首先解决有无问题。因为技术的经济价值只能通过产品形式实现,所以所有的技术发展与改进、知识积累与吸收都是以“有(产品及相应的生产设施)”为前提。而从“无”到“有”、从“有”变“强”这一历史过程的长期性要求工业战略必须跳出会计的逻辑、放下一时的赚与赔和短期的好与坏。《大国重器》中很多实例都揭示了这个道理:百万吨乙烯装置、天然气船及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等重大装备攻关的启动和发展,都受到西方“卡脖子”威胁的推动,正是这样的有无问题才使这些重器的锻造与国家战略安全紧密联系起来。

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信心和耐心,决定了打赢这场持久战的两个关键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靠自己”。靠自己并不等于闭关锁国、切断与国外先进工业与技术的交流,而是强调这种交流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既然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克服文化自轻和自我怀疑,既然中国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积累与努力在国际竞争中胜出,那么中国工业的积累与发展过程当然应该由中国人自主完成。中国工业只有自主控制技术积累过程,才能真正从国际技术交流中获益。但是,在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供给和研发努力上的时候,我们通常忽略了“靠自己”的另外一面: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同样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市场需求问题:当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内需市场时,中国市场应该也一定会成为中国企业走上国际竞争舞台的起点,就像济二在向奇瑞提供了十年冲压生产线之后登陆美国一样。这并不是否定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而是着眼于市场机制的另外一面:因为市场是由企业塑造出来的,当中国市场为跨国公司所占据、而不能为中国企业的技术努力提供用武之地,恰恰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当了跨国公司的“天鹅绒手套”、卡住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脖子。

第二个条件则是“向前看”。正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那些今天表现优异的中国企业在二十年前就开始了它们的积累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对片中的一句话稍加延伸: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今天中国在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上的决策和今后二十年的努力,则决定了二十年后的中国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当我们从国家博弈的角度认识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时,就必须在今天着眼于补齐欠账、挣脱束缚(“卡脖子”)的基础上往前再走一步:工业战略决策者需要首先明确对十年、二十年后中国工业的定位和期望,并向这一方向努力——因为只有自主决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从对领先者的跟随和模仿中跳出来、而成为引领未来的竞争者。这意味着,与“弯道超车”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依据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自主选定新跑道”:早在中国尝试“弯道超车”的近二十年前,美国联邦政府在1995年就研判计算、通信与娱乐技术汇聚的前景以及美国在其中的选择,这些“向前看”的努力使美国在移动计算的跑道上引领全球,把欧亚“超车”者远远抛在后面。

中国的工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是一场淘汰渣滓、炼出真金的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中国工业人既要克服文化上的不自信,又容不得丝毫的浮夸与骄傲。只要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中国工业就一定能够从弱小走到强大,中国工业人就一定能够以更多、更好的重器赢得自己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地位。

责任编辑:Eason

买车卖车 养车维修 疑难故障 学大招

扫码加群 BOSS团同行好友等你交流

|收藏本文
相关阅读

工信部:关于做好《公告》标准实施及整改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装备中心〔2023〕301号 各车辆生产企业及检验机构: 为贯彻落实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一步完善产品准入管理,现将2023年7月1日起即将到期实施的标准要求通知如下: 一、新产品申报涉及的相关标准 按照GB 15084-2022《机动车辆 间接视野装置 性能和安装要求》要求,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3年7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企业应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并填报相关备案参数;需要进行视同判定的车辆或部件,检验机构应按同一型式判定的技术要求提供视同检验报告。 二、在产车整改涉及的相关标准 按照GB 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6897-2022《制动软管的结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9239-2022《燃气汽车燃气系统安装规范》四项标准的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已获得型式批准的适用车型应满足标准要求。相关企业应尽快核实产品情况,通过变更扩展进行整改。2023年7月1日起,未整改的车型应按标准要求停止生产或停止销售,同时,未整改车型也将列入《公告》整改车型库进行处理。 请车辆生产企业提前组织开展相关标准的整改,合理安排时间进度,按要求补充提供检验报告。请检验机构做好资质认定及备案,保障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2023年5月17日       [详细]2023-05-17 18:17

榜样引领:星邦智能再度荣获“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星邦智能再度荣获“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矢志不渝强工业,奋进跨越新征程。为表彰先进、[详细]2023-02-15 17:35

央视再次聚焦铁建重工:企业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缩影

8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系列节目《领航》,报道中国经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详细]2022-08-08 09:04

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星邦智能奏响工业强市最强音

楚沩大地奏凯歌,盛会齐聚强省会。4月28日,宁乡市举行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大会,表彰了[详细]2022-04-29 08:57

星邦智能荣获宁乡市“工业发展十强企业”殊荣

宁乡市4月19日举行2021年度工业强市推进大会,大会表彰了一批为宁乡工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详细]2021-04-20 14:55

+加载更多新闻
热点专题 更多>>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河北鹏远:坚定道路自信

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刘悦以其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定信念,带领河...详情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海伦哲高空作业车体验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详情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卡特彼勒用服务提升价值

【第一工程机械网 原创】彼得·德鲁...详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徐工首席服务专家:程帅

【第一工程机械 原创】太行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汾...详情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专访协会租赁分会秘书长

2024年已经过半,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和竞争的白热...详情
投稿邮箱:news@d1cm.com
服务热线:400-6789-326

CopyRight © 2000- d1c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工程机械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6412号-15 京ICP证06028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281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8号 广播电视制作许可证

客服电话:400-6789-326 新机业务按 1,二手业务按 2,商务合作按 3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及报价 | 商务合作 | 招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徐工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1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10强,中国500强企业第12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55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505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工程机械行业首位,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技术中心成就奖”。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100多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销售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9类主机和3类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徐工集团已为抗震救灾、建设徐工希望小学等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6075万元,捐衣物14.9万余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了解更多